環衛工守護長城33年 磚牆新增刻痕一看便知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算上今年,王茂海有33個國慶長假是在長城上度過的。掃帚、垃圾兜、長柄夾子、自制釘耙……伴著他的,一直是這些工具;20座烽火臺1小時走完,地上就算有一顆瓜子皮也能秒速發現,哪塊磚牆上的刻痕是新增的他一看便知……這是他用33年的時間練出來的“職業病”。

  王茂海55歲了,從1984年北京慕田峪長城景區開始修建,他就當起了長城上的環衛工,這半輩子的歲月,也都用來守護長城了。“現在遊客的素質和自覺意識,比以前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這個“十·一”,慕田峪長城上依舊遊人如織,王茂海和同事們工作任務的繁重超出日常,但他的內心是輕鬆欣慰的,“這幾年的環衛工作,真的比以前好乾了。”

環衛工守護長城33年 磚牆新增刻痕一看便知

  10月3日,當了33年長城環衛工的王茂海,隨時彎腰撿地上的垃圾,他說,這已經是他的“職業病”。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趙實

  關於長城的“職業病”

  經過了前一天的細雨洗刷,10月3日的慕田峪長城之上,雲淡天高,秋意颯然,同時也迎來倍增的遊客。不到中午,前往遊客中心的路上,已經堵起了長龍。

  王茂海在7點剛過的時候就提著掃把上山了,“要趕在景區開放前打掃一遍,遊客進來兩個小時之後,還要打掃一遍,垃圾桶裡的垃圾要保證不超過三分之二。”每天為了清潔而攀爬長城五六次,是王茂海和同事們假期遊客增多時的工作常態——每人負責1公里,包括3個烽火臺、2個炮臺、兩段步道,工作內容包括清掃、秩序維護、垃圾清運等環衛工作。

  穿行在遊客中間,王茂海始終低頭環視著地面,隨時準備彎腰,路過垃圾桶時,總要停留下來瞧一瞧——這是他打掃長城30多年所留下來的“職業病”。“節假日時產生的垃圾量比較大,一個人一天能收六七袋垃圾。” 說話間,王茂海迅速彎下腰,摳起幾顆塞在牆角縫裡的瓜子皮。

  慕田峪長城景區環境管理部經理赫金林介紹,為了保證長城上清運下來的垃圾日產日清,景區專門在遊客服務區附近租了一塊地,用於放置地箱存放垃圾,每年還要另外花費10萬元的垃圾清運費,“‘十·一’期間,每天幾乎要產生兩三噸的垃圾,必須確保當天清運完畢。”

環衛工守護長城33年 磚牆新增刻痕一看便知
環衛工守護長城33年 磚牆新增刻痕一看便知

  俯瞰慕田峪長城。

  爬上慕田峪長城,需要乘坐纜車抵達14號烽火臺,通常,環衛工們運送垃圾也要乘坐纜車下山,但節假日時,排隊乘坐纜車的遊客太多,為了不影響大家的遊玩體驗,長城上的環衛工們只能挑著垃圾從步道上步行上下山,每一趟往返,要走上近6公里,1小時20分鐘。但就算負重,王茂海也走得比遊客們都要快。來慕田峪長城的遊客中,有不少都選擇徒步攀爬, 55歲的王茂海,速度完全不輸他們,其中不乏外國驢友。

  慕田峪長城建於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在北齊長城遺址上督建而成。此段長城東連古北口,西接居庸關,自古以來就是拱衛京畿的軍事要衝,有正關臺、大角樓、鷹飛倒仰等著名敵樓。不僅如此,慕田峪長城處於群山環抱之中,植被覆蓋率高達96%以上。赫金林說,護林防火和控煙,也是環衛工們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曾有遊客把菸頭扔進城牆外的林子裡,燒著了半條溝,加上是春天,天乾物燥風又大,過火範圍擴散了差不多二三百米,那次我們整個部門都上陣撲火,煙很濃,幾乎看不到對面的人,火撲滅之後,我們臉都燻黑了,嗓子裡嗆著的煙,好幾天都沒散,連呼吸都是一股子濃煙味兒。”

  王茂海心疼燒燬的那片林子,“離城牆很近很近了,還好沒燒到。”因為這樣,慕田峪在城牆外沿的8米範圍內,修了防火道,環衛工們的工作任務,又增加了幾項——防火道內的垃圾與落葉必須及時清空,同時要負責控煙。

環衛工守護長城33年 磚牆新增刻痕一看便知

  王茂海隨時彎腰撿地上的垃圾。

  過了中午,遊客量到了一天的峰值,長城的步道邊上,幾次碰見吸菸的遊客,原本不善言辭、時常語塞的王茂海,衝過去勸阻時卻絲毫都不含糊:“這裡是控煙景區,為了護林防火、保護長城,請把煙熄滅!”

  繼續下山,低著頭瞧地的王茂海,一下子發現了菸頭,蹲下撿起,攥在手裡,嘆口氣,“每天差不多都要勸阻幾十次,雖然不是每次都管用,但絕大多數遊客都是配合的。”

  從“你就是幹這個的”到“不好意思我會注意”

  王茂海出生在慕田峪村,這麼多年,一直就生活在長城腳下。長城對他而言,不只是一道風景、一個珍貴文物,更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我就是爬著長城長大的,我看著它一步步變好,它看著我一年年變老。”1984年時,慕田峪長城景區開始修建,村裡的集體土地實現流轉,22歲的王茂海果斷選擇了參與長城景區的維護工作,“我是個農民,沒啥文化,只能幹一些保潔、保衛工作,但是我有這份決心,怎麼說呢,我覺得守護它,就和守護我自己家是一個樣的。”

  這一干,就是33年。王茂海從小夥子,變成了老師傅,走完20座烽火臺的速度,也從年輕時的40分鐘延長到了1個小時,但他守護長城的任務始終不變,“因為慕田峪長城的特殊性,我們的清潔工具只能是掃帚、夾子、鉤子這幾樣,從城牆上向下清運的方式,只能肩託背扛,這是三十年如一日的。”

  但王茂海也用33年的時間,見證了一場欣喜的變化——透過這麼多年的環衛工作,看到國人環保意識在不斷增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們必須用鐵絲把垃圾桶鉗在樹上,不然垃圾桶就會被人扔到山下,樹下、草坪上垃圾成堆。”還有城牆上的那些“×××到此一遊”,每增多一處,王茂海就像心頭被多刻一刀,“每回新發現牆上被人刻字,我都會鬱悶好多天,怪我自己看不住。”

  “以前做環衛工,確實會被不少人看不起,有的人眼見著我在打掃,垃圾桶就在旁邊,他卻偏偏要扔在地上讓我去掃,甚至還當著我的面扔到城牆外面去。”王茂海說,他去勸阻過,但是被“懟”回來的那些話,讓他心很涼,“有人白了我一眼,說‘你不就是幹這個的嗎?我不扔垃圾給你掃,你早就下崗了’。”

  最讓王茂海上火的,是那些在長城上邊走邊嗑瓜子的人,“勸他別扔,不僅不聽,還嗑的更起勁兒,我沒辦法,只能跟他屁股後邊掃一路,直到他嗑完。”

  轉變發生在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之後。“2001年申奧成功,2008年奧運會,2014年APEC會議,這是幾個變化節點。遊客們的素質和環保意識,真的在一節一節地增強。”看著眼前自覺把垃圾扔進桶內的遊客,王茂海說不出的欣慰,“他們隨手丟在地上,我立即過去清理好,他們看到了,會主動向我道歉,說‘不好意思我會注意’。”不僅如此,在城牆上偷偷刻字的人也幾乎沒有了,嗑瓜子的也會自己把皮收好。

  “現在的長城環衛工作,比以前好乾太多了。長城在一步一步地變好,謝謝每一位遊客。”撫摸著牆磚的王茂海,遠眺綿延山端的長城,眼角的皺紋裡,夾著自豪的笑意,“秋天的長城,是四季中最美的。”

  責任編輯:張玉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46 字。

轉載請註明: 環衛工守護長城33年 磚牆新增刻痕一看便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