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力量 自覺擔當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0年2月3日,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在隔離病區成立臨時黨支部。 何 勇 周 峰攝影報道
2020年3月10日,武昌方艙醫院休艙,醫務人員和即將出院的治癒患者一起唱歌、跳舞。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2020年2月2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天河機場。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4萬名建設者齊集武漢、晝夜施工——
“這個時候更要往前衝”
本報記者趙展慧
“這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急迫的救命工程!”2020年1月23日、25日,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先後接到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任務。1月29日,中建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周乃翔和助理總裁馬劍忠都迅速趕往武漢。
當他們到達時,武漢已經封城。“從火車站出來,心情非常沉重。但是一來到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我們便打起十二分精神。”馬劍忠說,上千臺機械裝置在作業,上萬名工人在施工,即使晚上,整個工地也是燈火通明。
地處武漢的中建三局火線領命、迅速集結,快速投入醫院建設中;中建集團旗下11家子企業,從全國各地星夜兼程、火速馳援……短短几天時間內,4萬名建設者、2500餘臺大型裝置及運輸車輛、4900餘個箱式板房等物資就齊集武漢,醫院建設全面提速。
當時,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分別只有10天和12天的建設時間,壓力之大前所未有。馬劍忠介紹,三甲傳染病醫院系統非常複雜,要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些任務堪稱一場“極限大考”,需要縝密的計劃和精細的管理,需要數百家分包單位、上千道工序、幾萬名建設者的無縫對接和密切協作,還需要科學技術的全程應用。
54歲的老黨員葛軍和愛人都是中建集團有著30多年工齡的老員工,兩人第一時間報名,還寬慰女兒說:“我們是老黨員了,這個時候更要往前衝!”32歲的小夥子鍾巍巍不僅自己衝到一線,還帶著父親、哥哥來到工地,每天連續作業20多個小時,餓了就蹲在工地上扒口飯,困了就靠在材料堆上打個盹,下雨時就鑽到水泥管裡休息會兒。馬劍忠說,在現場每天都被這樣的場景感動著。
最終,建設者們僅僅用了10天時間,就建成可容納10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僅僅用了12天時間,就建成可容納16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院。
“我們將把從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展現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轉化為建設一流工程的實際行動,始終做到聽黨召喚、不畏艱險、團結奮鬥、使命必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做出新的貢獻。”馬劍忠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
“第一職責是為人民服務”
本報記者王君平
翻開張伯禮的簡歷,一連串頭銜映入眼簾: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但張伯禮卻說,“自己的第一身份永遠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人民服務。”
2020年1月27日,張伯禮奉命趕赴武漢。他急切地要求儘快到醫院看望病人,為中醫藥治療方案做準備。中央指導組接受了張伯禮提出的建議,嚴格隔離加上普遍服用中藥,確診、疑似、發熱、留觀四類人中確診病例由2月初的80%降到2月中旬的30%,到3月初已經降到個位數。
為確保應收盡收、應治盡治,解決一床難求問題,武漢著手改造“方艙醫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輕症和普通型患者。張伯禮和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寫下請戰書,提出籌建一家以中醫藥綜合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經中央指導組批准,張伯禮作為名譽院長,率領中醫團隊進駐武漢江夏方艙醫院。從2月14日收治首位新冠肺炎患者,到3月10日正式休艙,這家醫院收治的564名新冠肺炎患者,輕症病人零轉重、痊癒病人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
由於休息、吃飯都不規律,張伯禮膽囊炎發作,腹痛難忍,中央指導組要求張伯禮住院治療,可他手術後第二天又出現在病房裡,不是為了養病,而是為了指揮抗疫。
2021年1月,石家莊市發生疫情,張伯禮又主動請纓。“張院士來了!他說能治好,我就放心了。”在河北省胸科醫院隔離病房,患者老劉一眼就認出張伯禮。張伯禮帶領的國家中醫團隊與國家西醫團隊密切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救治患者。他尤其關注患者後期康復,“要善始善終,讓每位患者都能健康回歸社會。”
2020年9月8日,張伯禮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面對媒體,張伯禮說:“抗疫,我僅是普通的一員,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沉甸甸的榮譽,凝結了一名醫者的心血智慧,更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精神境界。
武漢江漢區民意街道多聞社群黨委——
“我們盡了心,百姓才安心”
本報記者韓鑫
“疫情當前,黨員要帶頭戰鬥在第一線!”回憶起去年1月24日的那場動員大會,湖北武漢江漢區民意街道多聞社群黨委書記田霖記憶猶新。彼時,武漢的社群實行封閉管理,社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幹部衝在一線,為群眾做好服務保障,讓他們暖心放心。
多聞社群有4700多名居民,老人所佔比重大、流動人口較多,社群疫情防控工作強度高。全面消毒、排查發熱病人、及時送診、安撫居民情緒、運送基本生活物資……擔子壓在了14名社群工作者身上。
“我第一個上!”重壓面前,田霖率先表態。緊接著,其餘4名黨員紛紛請纓,主動認領工作時間長、崗位風險大、壓力強度高的任務。多聞社群黨委副書記李莉把正在備戰高考的孩子交給父母照顧,自己則吃住在社群,24小時接聽居民求助電話。有一天下午6點,接到緊急送診的任務,幾名黨員放下剛泡好的泡麵趕忙處理,直到深夜12點才吃上晚餐。
後來,17名社群志願者加入到服務群眾的隊伍中。在多聞社群,先後有兩名社群工作者提交入黨申請書,一名網格員火線入黨。社群黨組織凝心聚力、社群工作者吃苦耐勞,讓群眾有了主心骨。去年3月下旬,多聞社群成為武漢“無疫情社群”。
“城鄉基層社群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社群黨組織要為轄區內一方百姓解難題、謀幸福。”如今,田霖開始謀劃以黨建引領推動社群治理,透過提升社群黨員的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更好地服務社群居民。“我們為社群587戶老人或生活有困難的家庭建立了居民檔案,發動社群黨員幹部包戶包人,我們盡了心,百姓才安心。”田霖說。
版式設計:蔡華偉沈亦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