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針對近日輿論關注較多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費用等問題,國家醫保局有關司負責人介紹,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實施意見》,所需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因此,目前各地均由財政部門對常態化核酸檢測提供了資金支援。
國家醫保局此番表態,明確否定了此前網路流傳的常態化核酸檢測“醫保支付論”。
不過值得追問的是,醫保此前承擔了哪些部分的核酸檢測費用,已經花了多少錢?目前醫保壓力又有多大?
醫保為何不能買單常態化核酸?
對於誰是買單方,其實早有規定。
根據2020年5月釋出的《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應檢盡檢”所需費用由各地政府承擔,“願檢盡檢”所需費用由企事業單位或個人承擔。
需要問的是,常態化核酸屬於“應檢盡檢”還是“願檢盡檢”?
之前,對於“應檢盡檢”人群定義為包括密接、境外入境人員、發熱門診患者、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等。“願檢盡檢”人群即“應檢盡檢”之外想做核酸檢測的市民。
中新經緯注意到,部分省市醫療保障局會為“應檢盡檢”買單。據深圳市醫療保障局發文表示,如參保人屬於“應檢盡檢”人群,按規定在深圳市內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費用由醫保統籌基金和財政資金按比例支付,個人無需承擔費用,醫保個人賬戶不會被扣費。
但是,常態化核酸所面對的人群顯然遠多於原定的“應檢盡檢”人群,但如果將常態化核酸界定為“願檢盡檢”也不合適。
從法律層面,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唐鈞回應中新經緯稱,《社會保險法》第三章“基本醫療保險”第二十八條規定,“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專案、醫療服務設施標準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第三十條中的第三款還規定,“應當由公共衛生負擔的”,“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範圍”。
《社會保險法》的上述規定,指出了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範圍,“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顯然不在其中。實際上,“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屬於公共衛生的範圍。《社會保險法》之所以作出這樣的規定,從理論上說,是因為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醫療保險與養老保險不一樣,按《社會保險法》的規定,養老保險的資金來自職工和用人單位繳費和政府財政補貼,而醫療保險資金則只有職工和用人單位的繳費。相比而言,醫療保險少了政府託底的承諾。在醫療保險資金使用問題上,必須要萬分小心謹慎。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其中提到統籌醫療保障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提高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付比例,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但這樣的‘統籌’‘銜接’應該是有限的,主要針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付比例’,而不是隨意呼叫。”唐鈞說道。
醫保承擔了多少核酸檢測費用?
醫保是否承擔了部分核酸檢測費用?答案是肯定的。
2020年6月,國家醫保局釋出《關於配合做好進一步提升新冠病毒檢測能力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表示,要在綜合考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需要、本地區醫保基金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基礎上,按程式將針對新冠病毒開展的核酸、抗體檢測專案和相關耗材納入省級醫保診療專案目錄,並同步確定支付條件。
此後,多地響應國家醫保局並跟進。依據上海市醫療保障局發文,醫保對於核酸檢測支援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推進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採購渠道;第二,將核酸檢測專案納入醫保診療專案目錄,疫情防控期間診治需要的核酸檢測或抗體檢測費用按醫保規定予以支付。
“診治需要”如何定義?中新經緯注意到,不同地區對於核酸檢測醫保報銷方式、比例有所不同。
據黑龍江省醫療保障局,其將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專案納入醫保診療專案目錄,按乙類專案管理,所有參保人員因醫療需要都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據浙江省醫療保障局,根據《浙江省醫療保障局關於進一步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專案價格的通知》,自2022年4月4日起,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價格調整為28元/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混合檢測價格調整為每樣本8元。醫保支付範圍限發熱門診或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學特徵的患者,按甲類支付。
從整體來看,醫保和財政共同承擔居民在定點醫療機構進行“應檢盡檢”,以及去當地醫療機構住院或發熱門診時的核酸檢測費用。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醫保花了多少錢?此前,各地曾公佈過一些資料。
臨沂市醫療保障局此前在工作會議上指出,2021年,透過三輪價格調整,大幅降低核酸檢測價格,單人單檢、多人混檢每人份價格分別降到40元和10元。醫保基金支付“應檢盡檢”核酸檢測費用6800餘萬元。
廣東省肇慶市醫療保障局發文表示,截至2021年12月30日,全年共結算核酸檢測物件本地參保人319.43萬人次,總醫療費用1.24億元,其中醫保支付金額9515萬元,支付比例達76.9%,參保人異地就醫核酸檢測醫保支付超100萬元。
據上海市醫療保障局,截至2021年8月底,上海醫保累計支付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和抗體檢測1500餘萬次、近12億元費用。
醫保基金面臨一定壓力
實際上,即使不為常態化核酸檢測買單,很多地方的醫保基金也早已存在一定壓力。
據媒體報道,2021年1-10月,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收入22141.91億元,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收入14930.65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7211.27億元;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支出19013.13億元,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基金支出11795.56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出7217.57億元。
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出現“收不抵支”,2021年1-10月的結餘為負數(-6.3億元)。唐鈞表示,此前相關研究報告指出,2029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將出現當期收不抵支的現象。近年來,經過中央到地方各級醫保部門的努力,上述情況有所好轉。從目前來看,“收不抵支”的再次出現值得警惕。
從醫保對於防控疫情的支援來看,結合已公佈資料,截至2020年7月19日,中國全國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醫保結算13.55萬人次,涉及醫療費用18.47億元,醫保支付12.32億元,支付比例達到67%,剩餘部分由財政補助。本著“先救治,後結算”的原則,國家醫保局明確了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不佔用當年的總額預算指標。
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決策,新冠病毒疫苗和接種費用由醫保基金負擔,財政給予補助,居民免費接種,且醫保基金主要通過歷年結餘負擔,不影響當期基金的收支。此前,國家醫保局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已經接種32億劑次疫苗,疫苗費用1200餘億元,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分擔。
不過,根據《2021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醫保基金“收不抵支”現象已有所好轉。
2021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含生育保險)總收入、總支出分別為28710.28億元、24011.09億元,年末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累計結存36121.54億元。
但其中也表示,全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9742.25億元,同比增長6.9%;支出9148.07億元,同比增長12.0%,受就醫恢復和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保障支出影響,2021年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支出同比增速高於收入同比增速。
常態化核酸降頻?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日,已相繼有地方宣佈調低常態化核酸檢測頻次。
5月26日,此前率先宣佈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杭州宣佈,調低常態化核酸檢測頻次,將兩天一檢調整為三天一檢。
據杭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告,自5月27日零時起,杭州常態化核酸檢測頻次從48小時延長至72小時。全市轄區範圍內居民及其他在杭人員每72小時應自覺完成一次核酸取樣。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和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核酸檢測頻次按照相關規定執行。市外非疫情重點地區來杭返杭人員應提供抵杭前48小時核心酸檢測陰性證明。
5月25日,據澎湃新聞報道,繼江西新餘調整核酸檢測頻次後,撫州常態化核酸檢測也宣告降頻。
根據微信公眾號“撫州釋出”訊息稱,撫州重點場所從業人員1天1檢,高風險暴露工作人員3天1檢,除一、二類人員以外的非重點崗位、非特殊行業、非公共場所及非暴露型服務行業的普通人群(含公職人員),以及學生同居住家長等7天1檢。
撫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表示,將根據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和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對核酸篩查政策進行動態調整。
而在此前,撫州重點場所從業人員實行1天1檢,高風險暴露人群實行2天1檢,對非重點崗位、非特殊行業、非公共場所及非暴露型服務行業人員的普通人群(含公職人員),實行3天1檢。
除了部分地區檢測頻次降低,常態化核酸的價格也在進一步下降。5月22日,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印發最新通知,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單人單檢降至不高於每人份16元,多人混檢降至不高於每人份5元。對於政府組織大規模篩查和常態化檢測的情況,要求檢測機構按照多人混檢不高於每人份3.5元提供服務。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