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一個月白忙活!“盧布結算令”下德國欲妥協
根據普京最近簽署的一項法令,自4月1日起,如果俄羅斯的48個“不友好國家和地區”不用盧布支付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後果自負。
面臨選擇的,包括美國和歐盟27國。
這一法令公佈後,歐盟想就此事以投票表決的方式達成一致,拒絕普京的提議,結果匈牙利一票否決。這意味著,歐盟還不能以整體的名義拒絕使用盧布結算天然氣。
此前,正是美國和歐盟禁止了俄羅斯使用歐元和美元進行貿易支付,結果俄羅斯也很“硬氣”,你禁止我用,那我就徹底不用。
俄羅斯有底氣,畢竟,“氣”是剛需。
俄羅斯天然氣最大的客戶德國,也擔心俄羅斯斷氣,直接啟動了現有天然氣應急計劃的“早期預警階段”,現在也表示,將徹底核查並評估普京的這項法令。
這個歐洲最大的經濟體還可能面對限制電力供應的局面。
德國總理朔爾茨自己都說,沒有俄氣,德國馬上會陷入經濟衰退。但如果真的用盧布結算,那這些天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只能是適得其反。
這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真的讓歐洲很為難。
朔爾茨資料圖 新華社發
急在眼下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交易方式。
俄烏衝突一開始,美國就帶著歐洲一起把部分俄羅斯銀行踢出環球銀行間金融通訊協會(SWIFT)支付系統,還把俄羅斯持有的歐元資產和美元資產凍結了。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歐洲國家的銀行裡沒盧布,俄羅斯銀行裡的美元、歐元是廢紙。
3月30日,最後期限的前一天,朔爾茨專門給普京打了通電話,要求俄羅斯提供一份書面檔案,講清楚支付方式如何切換。俄羅斯也同意,雙方專家將展開進一步討論。
聽起來,是真的麻煩。
在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紅等專業人士看來,現在至少有三種交易的方案:
第一,歐洲用有價值的物品交換盧布,比如黃金。
這個方案,俄羅斯會接受的可能性很小。俄羅斯賣天然氣,更需要的是美元或歐元硬貨幣。
第二,歐洲先向俄羅斯出口商品,賺取盧布,再用賺來的錢購買天然氣。
這個方案,類似於古老的以貨易貨方式,歐洲比較難接受。因為歐洲要先賣出去商品,才能再買天然氣,操作起來太麻煩。
第三,歐洲進行外匯兌換之後,再以盧布進行購買。
這個方案,雙方接受的可能性都比較高。3月31日晚,普京簽署的盧布交易法令,也正是這個方案。
法令裡是這麼說的:
自4月1日起,不友好國家和地區應當先在俄羅斯銀行開設盧布賬號,然後經此賬戶支付所購買的天然氣。
怎麼理解,看一個細節——“在俄羅斯的銀行開設盧布賬號”。
美歐的SWIFT制裁只制裁了部分俄羅斯的金融機構,結合31日下午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提交給普京的一版方案來看,裡面就提到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這家銀行沒有被制裁。
資料圖 俄羅斯央行。新華社發
有了銀行,德國別扭的點就在於要用盧布支付。
而普京的法令,雖然要先開設盧布賬號,但權威經濟專家解釋,這並不代表著德國一定需要自己支付盧布。
“德國打入的錢可以是外匯,然後再由俄羅斯的銀行完成換匯動作,將換好的盧布放在德國開設的盧布賬號裡,最後再進行支付。”
這樣一來,德國可以說,滿足了俄羅斯的要求,買到了氣,付的還是美元和歐元。
裡子有了,面子也保住了,怎麼選,看德國的了。
第二個難題是,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還要不要繼續?
昨天,譚主看到了一段對話,很是唏噓:
馬上就要迎來大選的馬克龍,在為選舉奔走的時候被民眾當面質問,你跟我談論烏克蘭,但如果明天普京決定關掉天然氣閥門,我們該怎麼辦?
馬克龍坦言,沒有“神奇的答案”可以解決問題。
約55%的天然氣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儲備量又不多的德國,問題更大。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警告,如果遇上大冷天,供暖需求變高,現在的儲存量很快就會見底。
為了節約能源,甚至有德國官員呼籲,德國民眾可以在室內穿上毛衣保暖。
在普京定下的最後期限前,德國幾家工會也緊急開了一場釋出會,會上表示,如果俄羅斯斷供天然氣,歐洲的產業鏈都會迅速崩潰。畢竟,德國是歐洲的發展引擎。
歐洲,確實離不開俄羅斯。
歐洲每年至少存在3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缺口依賴進口,俄羅斯每年能向歐洲供應大約1500-2000億立方米天然氣。
所以歐洲國家在搞對俄製裁時,專門留下了能源這個缺口。
現在,這個破綻被俄羅斯拿捏了——用盧布交易,這個先河,你歐洲國家,開不開吧。
要知道,歐洲國家缺的,不單單是“氣”。
3月30日,俄羅斯穀物出口商聯盟已要求俄羅斯央行允許外國買家以盧布購買俄羅斯穀物。
3月末,300艘滯留在黑海的運糧船,就已經讓歐洲格外緊張,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還專門發推特說,需要儘快放行。
歐盟現在已向一些地區發放25億歐元的補助,來暫時應對糧食危機。
馮德萊恩希望普京能為黑海上裝滿小麥的船隻放行
除了糧食,歐洲在有色金屬上也依賴於俄羅斯的出口。
拿鎳、鈀金來說,這些用於製造電動汽車電池和可再生能源儲存的關鍵材料,對於作為世界“環保急先鋒”的歐洲來說非常重要,而他們接近一半的進口量都來自俄羅斯,和天然氣相比,不遑多讓。
如果俄羅斯在這些大宗商品上,也用和天然氣一樣的方式,那歐洲國家的制裁,不攻自破。
留給歐洲國家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普京已經說了:
如果拒絕以盧布結算購買天然氣,歐盟這些“不友好國家”的公司將被視為未遵守天然氣合同規定義務,合同效力將被中止。
歐洲,必須要做出選擇了。
現在,因為“盧布結算令”,歐洲第一大國,德國,已經率先釋放妥協的訊號。
這樣的結果,有個國家看到後,很不開心——美國負責國際經濟事務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辛格在31日已經明說,美國不希望看到盟友幫助盧布升值。
俄烏衝突升級以來,為了把盧布變成“廢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前後給俄羅斯施加了5000多項制裁。
美國宣佈禁用俄羅斯能源時,盧布應聲下跌,1美元可以兌139盧布,相較於俄烏衝突前的1美元兌約81盧布,盧布對美元的匯率幾近腰斬。
但從3月中下旬起,盧布開始反彈。14個交易日中,盧布有13個交易日走強。
普京簽署“盧布結算令”當天,盧布再度走高,漲回到了1美元兌約81盧布。
也就是說,美國小一個月時間,都白忙活了。
資料圖 俄羅斯街道上一處電子螢幕正顯示著當天盧布兌外匯的匯率。新華社發
可能更讓美國不爽的,是普京的那句,這是向俄羅斯金融主權邁出的一步。
美國擔心的,倒不是“天然氣盧布”會衝擊“石油美元”的地位,畢竟,作為在全球外匯儲備佔比近60%,在國際結算中佔比超過80%的美元,依然是國際貿易結算的標準貨幣。
在高海紅看來,美元扮演的是第三方貨幣的角色,可以被用來在整個能源市場裡計價,而盧布,目前只有和俄羅斯交易天然氣的時候才被要求必須使用。
但要知道,金融與貨幣,本質上講究的是信心與信用。美國信用如何,自己心裡應該有點數。
一開始,大家把外匯儲備換作美元,讓美國進行管理,就是信任美元。可美國卻把美元當成了一種制裁武器,就算嚇到了被制裁方,也會讓其他國家感到擔心,難保下一個不會輪到自己。
所以,不否認美元依然重要,但全世界對美元的信心確實在下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一份報告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自本世紀初以來,各國央行持有的美元儲備比例下降了12個百分點,從1999年的71%下降到2021年的59%。
當越來越多的國家認清,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才是美元的危機時刻。
這場博弈,在當下看來,誰贏誰輸,還不知道。
但歐洲夾在中間,已經成了輸家。
前幾天,拜登對歐洲國家說,雖然你們制裁俄羅斯蒙受了損失,但維護了“道德正確”。
“道德正確”的價碼,真高。
美國,其實也在俄羅斯的“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中,並且還排在第一位,但美國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本身就少之又少,還一早就禁運了俄羅斯的能源,斷不斷供,與他無關。
美國並不依賴俄羅斯的能源。
3月31日,拜登宣佈將在未來6個月,每天釋放1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釋放規模為史上最大。
只是,歐洲的能源問題,誰來解決?
大國博弈,一直追求獨立自主的歐洲,該作何選擇,真得想想了。
其實,相似的情形,40年前,也曾出現過:
1981年,美國宣佈對西伯利亞油氣管道專案實施制裁,原因就是該專案從蘇聯出發,進入了美國的西歐盟友腹地。
為了阻止該專案,美國授權中情局,將有缺陷的軟體安插給蘇聯,使得管道的控制系統失控,導致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大爆炸。
但當時,美國的制裁,並沒有得到法國、義大利、西德這些國家的支援,他們認為制裁得不償失,成本過大,所以選擇繼續與蘇聯合作。
即便是冷戰的背景,歐洲國家也選擇了維護歐洲的利益。
現如今,歐洲的處境,用德國經濟學家哈默說過的一則黑色幽默來形容非常恰當,“在美國的壓力下,歐洲不僅被迫向自己的腳開槍,而且還被迫截肢。”
完整的歐洲還是“殘缺”的歐洲,能做決定的,只有歐洲自己。
(原標題:“天然氣盧布”對陣“石油美元”,誰是最大輸家?)
來源:玉淵潭天
流程編輯:TF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