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馬明哲:網際網路金融要實現健康發展,關鍵在於金融風控能力

  馬明哲/人民日報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在不久前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作為我國三大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之一,中國平安在公司內部以各種形式,組織學習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公司上下認真研讀、深刻領會、抓好落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於金融工作的戰略部署上來。

  構建國際最高標準風險管理體系,嚴守“網際網路金融”安全底線——

  多舉措防控金融風險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揭示了金融的精髓和核心。中國平安認為,金融企業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天職和宗旨,以強大的風控能力為基礎,以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滿足人民群眾金融服務需求、深耕普惠金融為重點,聚焦主業、強化服務,審慎創新、穩健發展,紮紮實實踐行金融改革,兢兢業業服務國計民生。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這對我們所有金融從業者是一個鞭策、一個警醒,要求我們緊抓風險防範工作,增強風險防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以“雙重後衛+守門員”的251體系全面管控風險。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平安構建了一套符合國際最高標準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251”風控體系,該體系讓中國平安擁有比經營單一業務的金融機構更強的風險管控力。2013年,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公佈9家全球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G—SII)名單,中國平安是發展中國家及新興保險市場中唯一入選的代表,表明國際社會對中國平安風險管理體系的肯定。

  平安“251”風控體系,具體而言,“2”是指集團與專業公司雙重風險矩陣管控機制;“5”是指資訊保安、資產質量安全、資金流動性、合規操作、品牌聲譽五大風險控制支柱,透過這五大支柱,實現從上至下、端對端的風險聯控;“1”是指統一的風險監控及經營檢視平臺。

  這一風控體系的最大特點是“雙重管控”,其實質是“法規+1”,即在確保子公司遵守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監管制度的基礎上,再加一道集團層面的管控。

  ——在網際網路金融“潮流”中堅守安全底線。

  2015年8月,我表達過這樣一個觀點:“99%的網際網路金融都是‘皇帝的新衣’”。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缺乏金融風控技術和經驗,寄希望於藉助網際網路潮流進入金融業攫取暴利,導致該領域泥沙俱下。

  網際網路金融要實現安全、健康的發展,關鍵在於金融風控能力。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還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風控。金融公司懂專業、善風控、守規則,由其主導的網際網路創新極少出現問題。

  迄今為止,出現重大風險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都是由非金融機構主導、經營的,比如泛亞、e租寶等。如果平臺不具備金融業經營和風險管理經驗和能力,發生風險事件,只是早晚的問題。

  中國平安於2011年設立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陸金所,一直堅守金融規律和風險底線,利用其所建立的產品風險識別系統(KYP,know your products)和客戶風險識別系統(KYC,know your customers),藉助大資料、量化模型等科技手段以及投資者教育、完備的資訊披露等,在資產端和資金端實現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確保上線產品的全流程風險管理,把合適的產品匹配給合適的投資者,實現“買者自負、賣者有責”。成立至今,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利益受損的風險事件。

  我們建議,鼓勵持牌的專業金融機構投資網際網路金融,建立金融科技准入制度,嚴厲打擊不合法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

  “幫低收入者借錢”“幫助小微企業造血”——

  紮實服務實體經濟

  服務實體經濟,首先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準扶貧。

  農村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金融科技的出現,讓金融服務可以跨越時空和區域,低成本、高效率地走進農村。比如,陸金所平臺上的資金4/5來自北京、上海等一、二線大城市,4/5的借款需求來自三、四線城市,特別是青海、甘肅等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未來,陸金所將更深入農村,實實在在地做到“幫低收入者借錢”“幫低收入者省錢”。

  由平安集團整合麾下聯營企業金融資源成立的平安普惠業務叢集,重點為小微企業、“三農”及急需資金的小型創業公司提供金融資源支援,有效緩解此類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6年來,平安普惠提供的融資服務餘額近2500億元。

  中國平安下屬的前海徵信公司,透過信用保險經驗模型、大資料及科學的評分體系,讓小微企業和徵信資料缺失的人群獲得服務。目前,前海徵信已為包括國際著名金融機構在內的2200多家金融機構提供了資料服務。

  長期以來,中國平安透過下屬的保險、銀行、信託、證券及資產管理等業務,源源不斷地將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截至2017年6月底,平安透過基礎設施債券和股權投資計劃、鐵路建設基金優先股等方式,投資實體經濟餘額超過1100億元,其中既有關係國計民生的南水北調工程,也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高速公路、鐵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專案。中國平安還是京滬高鐵專案除中鐵以外最大的資本支援方。

  過去3年間,平安銀行先後和各地政府簽署數十項戰略合作協議,支援基礎設施建設及重點支柱產業升級改造,合計協議金額超過2萬億元。近1年多來,平安信託在基礎產業建設、公共事業領域落地了50多個政府合作專案,其中一半以上用於支援中西部省份。

  幫政府“管賬”“省錢”,防範地方債務風險、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

  為金融改革提供強力科技支援

  金融與實體經濟、社會民生緊密相聯、相互促進。推進金融改革,還要利用新的技術和手段拓展服務範圍,積極配合財政金融管理、醫療健康保障體系等改革,主動支援國家重大戰略等,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履行自身職責和使命。

  ——搭建“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慧雲平臺”,幫政府管賬。

  陸金所利用領先的金融科技手段,聯合國家財政部中國財政研究院與國際諮詢顧問麥肯錫、畢馬威,經過2年研發,搭建了“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慧雲平臺”,成為國家地方財政管理體系的一大創新。目前該平臺已逐步在國內部分城市推廣。

  今年6月30日,該平臺在南寧市成功上線,得到了國家財政部及相關部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等充分肯定。認為此專案在全國首次實現了政府對公共資產負債“摸得清、來去明、管得住、利用好”的全面動態預警、管控和監測,可有效預防國有資產領域的腐敗,有助於地方政府科學調整負債規模和結構、防範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打造智慧醫保管理雲平臺,幫政府省錢。

  中國平安除了在金融領域努力推進科技應用和平臺搭建,還利用自身經營發展商業健康險20多年的技術、資料和經驗,在醫療健康管理領域做了一些成功的探索。其中一項創新是智慧醫保管理雲平臺。

  從8年前開始,中國平安投入數十億元,結合國際領先的健康險經營體系與醫療健康大資料技術,為廈門、深圳、重慶、長春、廣州、北京等城市提供智慧醫保管理服務,目前此項服務已經覆蓋全國220多個城市、6.5億多人口。

  智慧醫保管理雲平臺利用中國平安在醫院管理、醫生管理、藥品管理和健康檔案管理方面的優勢,在“醫療費用稽核服務、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服務、基礎經辦服務、精算服務”四大領域,透過大資料、反欺詐、控制過度用藥、實施標準處方等技術手段,幫助政府有效實現了“一降兩提”:降低政府醫保支出達10%—15%,提升醫保保障,提升服務和使用者滿意度,這一成效得到了人社部、衛計委和保監會的高度評價。

  金融業貫徹落實好“防控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任重而道遠。接下來,平安集團將在確保經營安全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和成效,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這幾天,互金行業的“大哥”陸金所經歷了一場風波,可謂是一次信任的考驗。

  7月20日一條市場傳言擴散開來,其稱陸金所將被整治,呼籲大家將在陸金所平臺投資全部退出。

  “大哥”陸金所的風波

  當日晚間陸金所發表澄清宣告稱,“一直以來堅持嚴格的風險管理,成立6年至今未有任何客戶受到損失。目前,陸金所經營管理一切正常,投資者合法權益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但陸金所債權轉讓板塊的標的數量仍在激增,當天深夜,多家媒體提到,陸金所債權轉讓專區的產品頁面上累計轉讓標的超過1萬個,債權轉讓涉及金額是前一日的兩倍有餘。

  與此同時,為將手中的金融資產快速變現,部分債權轉讓利率遠遠高於原始專案利率,且債權轉讓失敗率較平時大幅上揚。

  7月21日臨近A股收盤,中國平安股價突然出現一波下跌,收盤報51.96元,跌3.8%。

  就這樣,一起監管整治的市場傳言令陸金所債權轉讓短時間內飆升至1.5萬筆,不過,在投資人冷靜之後,這場風波也逐漸平息。

  扭轉行業的負面標籤是繞不過的一道坎

  此次陸金所事件折射出互金行業脆弱的信任機制以及監管政策對平臺的極大殺傷力。

  這場風波反映了投資者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發展缺乏信心,才會患得患失。同時,也呼籲監管部門能理性監管。

  同時,也折射出一個潛藏在行業繁榮表面之下的深層次問題,即大眾對網貸行業的標籤化負面認知,如“不合規”“高風險”“跑路”等,仍未根本上消除。這就導致了,即便是背靠大型金融集團的行業龍頭,也會因為一個莫須有的流言而發酵出如此大的恐慌情緒。

  顯然,大家高估了投資者對行業的認可和信任度,也表明現階段的投資者教育和溝通仍遠遠不夠,且並未引起足夠重視。而這個問題不解決,可能會成為行業長期發展的根本障礙,且必將變換形式再次誘發類似事件。

  這座冰山就是大眾投資人心中的“行業印象標籤”。對投資人而言,投資的平臺出現提現異常甚至捲款跑路無疑是最大的傷害,這種“受傷體驗”經過投資人的家庭、親戚朋友甚至社交平臺、媒體的向外傳播,反過來會對整個行業的品牌形象帶來難以逆轉的損害。時日稍久,行業在公眾的印象標籤中就會增加一條“高風險”,從而把主流投資人阻隔在門外,發展空間越來越侷限。

  一如大霧中的航船失去了“燈塔”指引,P2P投資在大眾的認知中失去了“安全性標籤”的指引,漸漸失去群眾基礎,離主流市場遠去。

  貼標籤是人們對事物進行快速認知的簡便手段,越是不熟悉的事物,越習慣用標籤進行歸類和認知。標籤化認知難免會“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但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在集體性認知的強大影響下,很多標籤,貼上了,往往就很難揭下來。

  所以,除非要徹底退出P2P這個行業,扭轉行業的負面標籤,是所有P2P平臺繞不過的一道坎。

  但顯然,這方面網貸行業做得還遠遠不夠。當前,網貸行業的市場宣傳側重於自家產品和平臺,缺乏行業整體的知識普及和對錯誤認知的糾正,是造成大眾認知長期存在偏差的重要原因。

  問題是,只有在行業的整體標籤仍保持正面時,平臺的自我營銷才是有效的,比較容易實現從曝光到註冊投資的使用者轉化;而在行業的整體標籤趨於負面時,平臺的自我營銷會大打折扣,品牌的曝光往往會首先觸發使用者對行業的負面認知,負面認知本身會阻止潛在使用者的轉化。

  所以,看上去,很多平臺砸了很多錢用於獲客,但效果越來越差,於是把原因歸結於獲客成本高企。並沒有意識到,之所以有效獲客成本能飆升至大幾百甚至上千元,行業的負面標籤“居功至偉”。

  (2017-07-25)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全國金融會議讓人拍手稱快,我們的頂層領導人終於意識到,金融安全是一個重大問題。

  我們知道,目前中國金融安全的問題在於債務問題,槓桿問題。

  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經濟高速發展,貨幣超發,資產價格上漲,導致房地產行業綁架經濟、綁架政策。

  曾經正常的流向是:資金從銀行流向實體經濟,再流向實體經濟的業主,然後形成消費行為和購買資產,最後變成銀行的抵押品。

  這條線中是有實體經濟作為財富增值的環節。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但現在的流向是:銀行把錢給房子,房子抵押給銀行變成錢。這條線的環節中沒有了實體經濟,反而出現了大量的債務。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房地產行業最賺錢,銀行依靠房地產行業最容易做大規模,地方政府最願意把錢砸進去,抬高房價。

  這不就是目前中國的最真實的寫照嗎?!

  中國的房價之所以這麼貴,是因為過去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程序,人們手裡有錢了,對房子有需求,形成了一線城市房價的供不應求。與此同時,超發貨幣,資產價格不斷上漲,再加上房子可以作為資金向銀行抵押,又是中國經濟鏈條裡唯一有信用的資產,所以才導致了房價的節節高升。

  與過去相比,附加在房價這個支點上的債務,已經非常大了,如果失去了房價這個支點,那麼中國整個體系就會坍塌,也就意味著中國金融危機就會到來。

  無論如何,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去“槓桿”,是一個非常對的決策,不管有多難都一定要做,否則我們的未來不是“黑天鵝”而是“灰犀牛”。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1.

  說到金融監管,我覺得還是晚來了一些。

  資本是逐利的,中國的銀行具有兩面性,一方面表面上絕大多數銀行是政府可以控制的,但另外一方面它又都是上市公司。盈利訴求和資本逐利的天性,會導致銀行希望賺快錢,賺更多的錢。

  如果政府不明確的規定說這個不能做,那銀行就一定會去做。

  金融行業形象一點看,就像是趴在各行業上的吸血鬼,畢竟金融行業的利潤,是靠各行業的貢獻來實現的。

  強監管時,政府不允許金融行業賺取暴利,吸血節奏受到壓制,它們雖然在吸血獲利,但同時也在向各行業輸血,讓整個社會環境的資金有序流動。

  如果不監管,那爬在上面的金融行業都想賺快錢,吸的更猛,結果就是各行業快速失血,實體經濟完蛋。

  以上來看,金融行業一定需要強監管,如果有人說金融行業不需要強監管,可以市場化,那麼這個人就是個王八蛋。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2.

  像美國這樣一個標榜開放,自由,市場化的國家。她的金融監管機制,和其他行業的監管機制的思路都不一樣。在其他行業是無罪假設,但在金融行業的監管就是有罪假設。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某個領域犯罪殺人了,法官如果沒有100%的證據證明你就是兇手,那就無法定罪。就像章瑩穎遇害後,美國抓到了嫌疑人,但由於沒有證據無法定罪,包括過去的辛普森案也是一樣。

  反觀美國的證券法案,就算是無法確認是不是內幕交易,但一支股票在上漲之前的短時間內,有人買進去並且透過暴漲獲利,那麼這些人全部是嫌疑人,美國政府就會開展抽查,可能是一千個人中抽查三個人:“來告訴我你為什麼買,如果你不能告訴我,那你就是內幕交易,罰十倍。”

  美國之所以對於金融行業,和其他行業的監管的思路不一樣,是因為金融行業的監管不能放鬆。放鬆了之後,資本的逐利性一定就會讓它瘋狂的吸血,那麼幹倒的是一個又一個實體經濟。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3.

  過去幾年,傳統金融機構的逐利,和社會環境發展的疊加,讓槓桿無限度的加大。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所謂的網際網路金融。

  網際網路金融因為國內提倡的所謂“雙創”概念,所以幹了很多灰色地帶的事情。我們知道除了銀行之外,向不特定物件吸收存款,在中國的罪名是“非法集資”。

  但是我們現在大部分的P2P平臺,不就是在向非特定的物件吸收存款嗎?

  如果說它的背後是一個真實的借款需求,只是做了資訊中介該做的事,就是正常的P2P,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知道絕大多數的平臺,在沒有被披露的背後,都是虛標、假標、資金池!當它們披上了網際網路金融,披上所謂“創新”的外衣後,馬上就合理化了!但就算透過交易結構,讓交易行為合法化,它的本質和風險是逃避不了的。

  四大銀行裡的風控部門各個都是精英,像這種舉全國的智慧經營的大銀行都有壞賬率出現,就更別說某些三、五個人搭建起來的草臺班子。他們瘋狂吸收存款的窟窿,不就是e租寶嗎?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我不反對創新,但是在一個新生事物推出,包括執行的過程中,應該及時發現漏洞,然後堵上。

  因為金融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所以我特別贊成金融行業,應該是一個強監管的行業,這個行業不能太冒進,不然它就會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

  過去中國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每個區域、公司、部門都有利益糾葛,都是市場化後貪婪的結果。

  預判一下:如果監管落實,所謂網際網路金融的普惠金融將走上絕路。

  國家對於普惠金融定義早就說明白了,它是小額分散,作為金融體系的補充存在。“補充”這一個詞已經定義完了,沒有人需要一個規模大到幾萬億的補充。

  資深金融人士,慢錢創始人,金融脫口秀《大財慢理》主講人。在金融界從業十幾年,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行業從業經驗。我們只講普通人可以聽的懂的財富觀點。

  (2017-07-21)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壓力測試是指利用一系列方法來評估金融體系承受罕見但是仍然可能的宏觀經濟衝擊或者重大事件的過程。

  按道理說,壓力測試不過是透過控制變數測算結果,以便於決策者更好地規避風險,制定應急預案。可是,也有些時候,我們還沒有時間模擬推演,“實戰”就已經到來了。

  比如上週,陸金所就經歷了一場預期之外的“壓力測試”。

  7月20日上午開始,一張模糊的截圖,悄然在網際網路金融圈流傳開來,資訊內容大意是:陸金所被監管點名,投資人儘快撤資。

  隨著市場傳言愈演愈烈,陸金所於20日下午釋出公告稱,“目前,陸金所經營管理一切正常,投資者合法權益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儘管陸金所竭力澄清,仍未能避免“擠兌”的發生。從20日晚間到次日凌晨,平臺上出現了大量出借人債權轉讓專案。“債權轉讓”欄目下的轉讓專案超過1000頁,最高峰時專案頁數達到1400頁,轉讓專案數量激增1.5萬個。

  不止是債權轉讓數量非理性上漲,債權轉讓的折價率也折射出了市場情緒的躁動。在20日晚間債轉高峰時段,有些投資者為了將手中的金融資產及時變現,其轉讓的利率遠遠高於原始專案收益率。

  一直到7月21日中午,事態終於得以控制,風波也終於得以平息。

  從債權轉讓數量來看,呈大幅減少的趨勢。截至22日15:30,轉讓專案只剩下不到30個。截至7月23日18:30,陸金所債權轉讓專區只剩下5個專案,其中4個顯示滿額,只有一個專案可投資。與此同時,轉讓折價率也重新回到常態。

  另外,還有一部分投資人趁機“抄底”,大批收購債轉專案。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隨著事態平息,陸金所經歷的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實戰版“壓力測試”似乎也終於告一段落。可是覆盤過去這幾天的事情,還是覺得細思恐極:

  突發的“擠兌”事件對於平臺的流動性、資產質量都是巨大考驗。當然,如果平臺不存在期限拆分和資金池的話,也就是平臺完全合規的話,理論上是不存在流動性風險的。

  除了基礎資產質量和金融風險之外,這種交易需求暴增的情況對平臺的IT系統也是個考驗。如果技術不能承受同時多筆債權轉讓的申請,出現“404”等情況,可能進一步擴大不明情況的吃瓜群眾的恐慌。

  投資人的承受力比想象中更加脆弱不堪,一個沒有明確出處的對話截圖便造成了如此大的市場恐慌和“擠兌”效應。網際網路金融,甚至整個金融行業的投資人教育問題任重道遠。

  再深入一步想,監管風暴比想象中來的快,也來的更猛,或許有更多平臺要做好準備了。假設這是一場全行業都將面臨的考驗,試問,有多少平臺能夠抗得過這種“壓力測試”。

  上週寫《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消亡史”》的時候,我和大家討論過,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們正在經歷一場監管風暴。眼下,這場風暴甚至都沒有在行業邊緣稍作停留,就直接席捲了核心區。

  “地方政府要在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金融管理部門要努力培育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

  再重新讀一遍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通稿,標記一下重點,就不難理解地方政府的反應為什麼如此迅速和激烈了。

  一個平臺資產質量如何、是否有資金池,甚至IT系統的承載力到底如何,在這場監管風暴中恐怕都將無所遁形。

  假設,這是一場全行業都要經歷的“壓力測試”,到底有多少平臺能夠經受住考驗呢?細思極恐,估計,過關平臺的數量堪憂。

  關注這個行業那麼久,見過不少渾水摸魚的人,從製造概念、忽悠風投的創業者,到誇誇其談、名不副實的“專家們”,甚至連“羊毛黨”都趁著這股風口茁壯成長,形成了一方勢力。

  長期生長於“灰色地帶”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不可能永遠處在這樣的混沌和爭議中,整頓是必然的。只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不僅聚集了大量公司、從業者,還有大量的借款人、投資人,整頓的方式和結果都與他們息息相關。

  互金平臺的數量難以準確統計,僅以P2P為例,零壹財經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正常運營的P2P網貸平臺為1553家。同期,可統計的活躍借款和投資人數分別在432萬和830萬左右,環比均有所增長。

  回顧這個行業發展的原點和監管的初衷,我們會發現,監管的重點不僅是管住公司,更是保護好投資人。公司發展的重點既是要合規合法,也是要更好地服務於借款人和投資人。

  使用者是原點,也是目的,其他都是手段。只不過監管的手段很難直接作用於投資者們,而作用於公司的力度又太難把控,一個放寬就“野蠻生長”,一個收緊又“寸草不生”。

  突如其來的監管“急剎車”,配上愈演愈烈的市場傳聞,對於這個行業來說恐怕是“毒藥”而非“良藥”。

  因為行業還沒有成熟,投資人也還沒有。

  這幾天,看到不少分析分析文章都提到了在陸金所事件中體現出投資人脆弱的承受力。

  說句實話,雖然這幾年受網際網路金融大發展的影響,大多數人與金融的接觸頻率變高了(比如,買個貨幣基金、用個移動支付),但對於金融風險的認識卻並沒有加深。

  估計大部分人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沒有認真的做過風險測評,也沒有仔細瞭解過自己究竟買的是什麼,一有風吹草動,自然容易恐慌。而另一端,大部分互金平臺也沒有KYC(Know your customer)的動作,用於瞭解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

  從資產質量到IT能力,再到使用者信心,一次意外的插曲讓我們看到了這個行業的脆弱,也看到了監管面臨的挑戰。

  (2017-07-26)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最近幾年,中國平安在科技領域持續佈局,不僅旗下孵化出陸金所、平安好醫生、平安健康雲等業務,還收購了汽車之家,中國平安在人工智慧、大資料、科技金融等領域有很多佈局。

  日前,平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營運長兼首席資訊執行官陳心穎、平安科技總經理陳立明、平安科技首席產品專家區海鷹等高管就向投資人介紹了平安在科技領域的發展。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根據介紹,中國平安2016年營業收入超過7740億、淨利潤超過720億、客均利潤311.5。

  附中國平安PPT: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戰略——“一個定位、兩個聚焦、四個生態服務”。平安的戰略目標是成為國際領先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這4個行業對生活和經濟都非常重要:金融服務生態圈,醫療健康生態圈,汽車服務生態圈、房產金融生態圈。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陸金所,是平安主打的第一個業務,為客戶提供豐富的產品類別和高效的低成本融資。

  平安希望買賣雙方資產在陸金所這個線上市場進行交換,平安的KYC,KYP技術可以幫助評估消費者需求並且和產品進行匹配,陸金所的核心是線上的理財管理平臺——產品匹配客戶的需求。

  目前陸金所的交易量超過5.7萬億,註冊使用者超過2800萬。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將建立金融科技驅動的業務模式,從傳統的金融行業的重資產向輕資產轉變,透過“自營模式”向“開放平臺”再向“開放平臺+開放市場”完成資金和資產的連結。

  中國首個“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慧雲平臺”在南寧正式上線執行。平安已有許多政府企業在雲端管理運營資產和負債,比如陸金所幫助政府發債減少40%的發債成本。

  金融一賬通,是一種更輕資產的純金融科技模式,目前平安擁有250家銀行,2000家非銀機構參與其中。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F2C是最大的零售網際網路O2O服務平臺。平安為銀行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很多中小銀行都在不發達的省份,科技不發達幫助開發移動和線上的銀行,這也是業務收入來源之一。

  F2B是最先進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中小企業貸款。據統計中國每年大約有20萬億中小企業貸款,平安提供平臺,並用區塊鏈技術,幫助實時的交易,從中收取費用。

  F2F是最大的資產交易服務平臺。平安為銀行、非銀和做市商提供資產金融機構交易,在一賬通的平臺上可以有效減少成本,釋出自己的產品。平安目前有1.3萬億人民幣在區塊鏈。

  API是開放式的金融科技雲服務平臺。三大空間艙(APP自助艙、大資料應用艙、智慧企業應用艙)幫助機構高效、自助、便捷接入金融科技服務。目前有34家銀行已經在這個平臺,他們有自己的團隊,平安未來將加快發展這一平臺的程序。

  平安集團希望從資本驅動型的模式轉換成科技驅動型模式,平安集團不是金融服務機構,而是科技公司。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前海徵信平臺,中國最大的個人大資料徵信服務平臺,具有資料採集範圍廣、規模大、徵信技術、模型國際領先的特點。全球銀行,如匯豐,和中國大銀行都在利用前海徵信資料,發放和決策貸款。

  一、個人大資料徵信服務平臺

  (1)醫療健康生態圈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病人Patient-提供商Provider-支付端Payment”模式。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的核心是如何管理醫療健康的成本,而目前在中國大部分的費用是社保報銷。

  平安6年前就開始決定提供服務給政府的社保報銷系統,現在在280個城市為幫助政府管理社保醫保。

  廈門市是合作的第一個城市,醫生開藥需要使用平安的平臺,能不能報銷取決於這個平臺。平安利用這個平臺替政府管理社保醫保,這個生態圈可以為政府減少40%的成本。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患者方面–線上+線下推薦。“平安好醫生”線上醫療詢問平臺,執行3年總共有1.5億客戶,每天有400多萬的線上問診量。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而線下,平安有‘萬家診所’,致力於為診所創造基礎的標準,比如如何管理患者,如何達到醫保標準,目前平臺上有2萬家診所,希望能在醫療產業產巨大的影響並透過這樣的業務和平臺拿到醫保全國資料,以及電子病歷。

  (2)汽車服務生態圈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投資了“汽車之家“——線上汽車平臺,大約有76%的市場份額。每年有2200萬人買新車會用到這個服務,大約需要80天時間透過平安的軟體找到汽車。

  平安同樣也提供二手車服務,汽車組建,每年4000億人民幣的業務,透過汽車廠銷售和修車廠的方式合作,目前與10萬個修車廠合作來改善平臺。

  (3)房產服務生態圈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旗下有兩個公司:平安好房,房產交易所。平安希望提高這類金融業務,比如房貸。

  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團28個子公司之一,提供集團所有的IT服務和科技服務,包括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其中有很多是保險公司和銀行。

  二、核心驅動要素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1)場景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的戰略是國際領先的個人金融生活服務提供商,這由大金融資產和4個金融生態圈來進行實現。平安致力打造生活科技,即綜合金融+網際網路或者說網際網路+金融/生活模式,房產、汽車、醫療、金融,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個部分。

  平安獲客方式:先提供免費的服務來獲得客戶,平安是第一個把科技服務免費提供客戶的公司。在把客戶帶進來後,平安作為全牌照集團,就可以進行交叉銷售。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例如平安好車主APP,這是一個一站式的服務APP,一個車主可以在APP上實現他所需要的所有服務,包括加油、修理、交罰單。其中最受歡迎的功能是管理交通罰款單,在中國若把地址填錯,則收不到罰單。

  但APP解決這個問題。使用者不用付費,只需註冊登陸繫結,只要有罰單,APP會自動提醒,並且可以在APP上交罰款。

  另外APP可以全程跟蹤使用者駕駛行為,用紅色來標記急轉彎,用橙色來標記超速路段,從而提醒使用者,同時為平安提供使用者的駕駛資料,從而在銷售車險的時候,為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的銷售定價和折扣。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除了任意門,平安還擁有主賬戶。作為服務平臺,客戶只要擁有一個主賬戶,就可以無縫接入其他產品,十分便利。目前主賬戶量已經超過4400萬,年交易量超過1.3萬億。

  (2)資料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擁有業內最大規模的資料平臺:8.5PB的大資料平臺規模,500多人的大資料科學家,超過20000的使用者資料項。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通過後臺數據,可以知道客戶是從哪個終端遷徙到哪個終端,用於改善執行方式,管理風險。

  從資料中業可獲得客戶資訊,包括客戶基本資訊個人屬性、教育、家庭、職業社會屬性,投資、消費、健康等金融或生活需求,從而更好為客戶提供服務。同時透過資料,可以設立不同等級的警告,從而做到提前預防,提高了安全等級。

  (3)速度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速度對於市場和客戶服務都是很重要的,平安透過建立金融雲平臺來實現。目前已經有70%的核心業務接入了金融雲,是中國金融業中比例最大的。

  有了雲的基礎設施,就可以迅速擴充套件。例如有一個新的系統,設定相應目標,普通機構可能需要幾天時間來更新,但平安透過雲平臺,可以在150秒內實現,基礎設施決定了系統更新的便利性。

  (4)人工智慧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人工智慧是目前的研發核心,平安科技投入一半以上的時間用於人工智慧的研發。目前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發投入,為前一年收入的1%,超過了70億元。同時平安擁有2萬多人的研發團隊,研博人員比例達到了19%。

  人工智慧目前分為認知、預測、決策三方面應用,平安投入了大量時間來將AI運用於這三方面。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1)認知就是當看到一項事務時,獲得關於這項事務的相關資訊來了解這項事項,例如人臉識別。在今年6月份,平安人臉識別的準確率達到了99.8%。

  目前人臉識別已經應用在200多個場景中,涵蓋金融服務、交通、住宿和政府服務等,這極大改善了客戶體驗,節省了人力並且提升了業務效率。

  例如個人貸款,使用者可以用手機拍取身份證資訊,然後和平安代理人透過影片方式進行交流、稽核。目前線上身份資訊核實平均用時為3分鐘,日業務量為5萬單。

  同時將人工智慧運用認知可以提高安全度,透過大量資料來減少人工識別的錯誤率,防止身份冒用;另外透過人工識別捕捉客戶微表情,來了解客戶對平安服務的滿意度,從而提升客戶體驗。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認知除了人臉識別,還有聲紋識別,透過聲紋可以提供更好的生物識別資訊。例如判斷一個聲音是真實人音還是錄音,在混音中抽取某個特定聲音等。

  目前聲紋識別已經在陸金所、產險等場景中進行試點應用,準確率為95%。在10秒內完成聲音識別,18秒內完成註冊。

  透過人臉識別和聲紋識別,提高了平安資產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2)預測主要用於醫療方面,在過去幾個月中,平安與重慶市政府合作,以重慶為試點,藉助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來幫助重慶政府預測疾病疫情,為政府提供風險預警、風險地圖、趨勢預測等資訊,有助於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3)在決策方面,平安將人工智慧運用於車輛定損。發生事故後,使用者拍照上傳到軟體,平安透過計算機視角,識別車輛資訊,包括車型、車牌號,並且將外觀分割成了14個部位以用於精準判斷車輛損失程度,從而最終確定賠償金額。

  三、深度介紹——人工智慧、雲及區塊鏈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1、平安AI認知人臉識別

  (1)平安基於深度學習的人臉識別技術處世界一流行列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20年前就有了這個技術,但是精確度很低所以不能應用,但是兩三年前開始了深度學習AI,精確度達到了99%以上,要比人眼的精確度更高。因此在金融環境下也可以依靠科技。

  大規模資料的深度學習,訓練高精度識別模型,適用於複雜環境。商用場景億級人臉資料考驗下,保持穩定的可用性。模擬人類認識過程,深度學習演算法,實現智慧識別。

  (2)平安臉譜應用廣泛,覆蓋金融及生活多種場景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面部識別擁有超過200種金融及生活應用場景,超過3億次呼叫次數,超過一億個使用者人臉資料。

  (3)除了在人臉識別上久經考驗、領先業界,平安聲紋識別技術也具有突出優勢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1)人臉識別:透過商用場景億級人臉資料考驗

  人臉識別有很多的應用場景,不光是金融場景,200個還不夠,可以大大的擴大。

  平安的人臉識別比其他公司強大,原因在於,人臉識別引擎就像超級聰明的學生的大腦,不僅如此,還要把學生放在學校學習,把資料當作教材。

  (2)聲紋識別:支援1V1,1VN,多通道驗證與鑑別海量資料、多型別聲紋識別、全方位技術支援、業界領先技術水平。

  (4)AI認知如何創造價值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飲食習慣、健康水平、信用狀況、職業性格、家庭住址、上班地點、買過什麼、去過哪裡。

  身份確認:透過人臉識別和聲紋識別進行身份確認,不需要客戶同意。

  軌跡:每天有一千萬張深圳通卡正在使用,但是不能確定使用者的資料是沒有意義的,平安幫助使用者進行面部識別將地鐵卡與客戶連線起來。可以知道客戶住在哪裡,在哪裡工作。資料經過身份確認之後就會變得很有價值。可以和機構合作追蹤這些軌跡。

  決定:平安整合金融機構在同一個平臺上,定製客戶需要的服務就非常容易。任何時間客戶需要什麼都可以提供。

  以上三步可以應用在非常多的場景。不僅是平安自己,同樣可以幫助平安的合作機構,來構建他們的生態系統。

  (5)人臉識別助力平安集團發展:極大改善客戶體驗,提升業務效率,使得業務量取得極大增長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現在集團內部應用這個技術,在20多個子公司中應用這個基數:人臉識別,徵信,電子足跡,在3分鐘內做出貸款決策,貸款申請量從每天1000多萬上漲到超過10億每天。

  壽險:出單效率提升、線上考勤效率提升約100倍;銀行:遠端面籤效率提升、線上核身;普惠:線上核身、日業務量;陸金所:賬戶繫結效率提升、無需填寫密保問題。

  (6)外部業務場景:機場、房管局、社保等場景

  平安也在機場、社保、房管局幫助其他機構提高效率。例如在深圳機場,每天幾百萬人流量,平安將人臉識別技術提供給機場,來幫助他們在這些人中識別出犯罪分子,來進行邊境管控。

  深圳機場:人臉識別技術進行邊境管控。機場大廳1:N安防比對、VIP識別,覆蓋100%機場區域;目前已上線試點,日均呼叫比對介面28萬次;自助登機口人票比對,將覆蓋全部72個登機口,實現機場智慧化安檢流程。

  深圳房管局:刷臉1:1比對身份證資訊,自助列印房產資訊;全市9個點已經覆蓋3個點,9月底全部上線;業務量提升提升500%,耗時從2.5分鐘減至20秒。

  深圳社保:刷臉1:1比對,確認存活,領取養老金;5月11日已正式上線;每月為近5000+退休老人提供足不出戶養老金認證領取。

  (7)平安+汽車:AI技術幫助識別和控制風險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也在和其他的公司進行合作,福田區福田汽車集團是最大的商業卡車集團,為了防止司機疲勞駕駛,發生意外,平安應用自己的微表情技術,可以監控卡車司機的駕駛情況。

  當發現汽車疲勞駕駛,平安可以提醒司機甚至遠端操控汽車減速甚至停車。

  2、平安雲平臺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的雲技術和BAT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最大的卻別在於可靠和安全,這是平安雲平臺最大的特點。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2)“多地多中心”佈局,為傳統金融、網際網路金融系統提供生產、開發、測試和災備環境

  平安發展作為基礎設施雲平臺,可以運用在各個地方。如,北方網際網路資料中心:定位,網際網路+。上海異地災備中心:傳統金融DR。上海網際網路資料中心:網際網路+。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在過去的十年間,平安運用科技將子公司的業務放在了線上,平安有這些豎向的解決方案,保險類,證券以及基金,這些所有的業務都是在雲上操作。這是平安的特點。

  保險雲:業務場景:業務全託+自有IDC接入、業務爆發式增長時業務需求;“雙十一”“雙十二”促銷、實現安全防範與治理。客戶收益:業務快速上線、彈性擴容、降低成本,提高盈利、降低安全風險。

  證券雲:業務場景:第三方的交易系統對接、支援高頻交易。客戶收益:呼叫平安證券介面,獲得券商資質。

  基金雲:業務場景:私募基金量化資管平臺。客戶收益:金融牌照、金融合規;快速批次獲客。

  銀行雲:業務場景:快速開闢網際網路直銷銀行業務、實現銀行、基金、證券、第三方支付等“主賬戶”資料共享。客戶收益:滿足銀監會合規要求、多業務互通。

  醫療雲:業務場景:醫療一賬通、海量影像資料管理。客戶收益:高可用、降低成本、降低安全風險。

  園區雲:業務場景:上百家多租戶隔離、園區第三方獨立運營、資料隔離與資料治理。客戶收益:多園區生態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地產盈利模式領先改革。

  (4)承載萬億級集團核心業務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平安內部80%的it人員在使用雲平臺進行工作,在平安外,有各個城市的銀行也都在使用平安的雲平臺技術。

  萬億級集團核心業務:已簽約多家集團外部客戶,覆蓋金融、醫療等多個領域。

  銀行一賬通、城市一賬通、醫保一賬通、萬家診所、網際網路金融、金融一賬通。

  3、平安區塊鏈

  (1)平安區塊鏈的12個金融醫療場景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金融業經常談區塊鏈,首先是場景,區塊鏈可以讓平安應用到核心到非核心的發展,例如:同業資產交易、票據、供應鏈金融、銀行間清結算、跨境支付、積分、出險記錄、電子處方、徵信、抵押貸款、P2P、眾籌。

  (2)平安同業銀行交易平臺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很多時候使用人工的方式進行交易,但是用區塊鏈,只要銀行點有電子合同,就可以用區塊鏈進行交易,省下很多時間,所有的業務都變得非常的高效

  過程:發起交易-、交易前驗證、交易審批透過、簽訂合同、交易進行中、審計處理、交易完成

  交易過程的痛點:人工處理、不透明沏茶、多方介入、紙質合同高成本、交易慢、系統錯誤/不相容人工處理、資訊被篡改

  區塊鏈的技術優勢:智慧合同、自動觸發、實時、無第三方介入、資訊公正可信、反欺詐、無紙電子化、實時資訊同步、無需審計流程、交易記錄不可篡改

  平安同業銀行交易平臺在不足3個月,接入了155家銀行,達到了3000億人民幣交易金額。

  (3)實時清結算平臺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過去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來進行這個業務,將業務放在區塊鏈平臺上,可以在線上進行業務,進行合規方面的監控,保證業務順利進行,時間大大減少。

  痛點:關聯方多、交易流程多、資金鍊路長、缺少資訊同步時間長

  解決方法:各關聯方入鏈,上傳交易資訊至統一賬本;透過智慧合約監控交易全流程及時發現異常;同時增加實時對賬模組與統一賬本進行實時對賬,提高了效率。

  (4)平安BAAS(BlockchainasaService)平臺的5大技術優勢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安全性問題、效能瓶頸、使用者隱私和商業機密,面對幾大區塊鏈在金融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平安BAAS有5大優勢:

  隱私:先進的隱私保護方案;

  安全:完整的資料安全架構;

  效能:高效能底層框架;

  靈活:多配置多種節點;

  實用:實用化的架構設計;

  實用效能是最重要的,同業銀行以及各方面科技的運用來進行實用性的提高,把這些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

  科技賦能,動能轉換。9月14日億歐將在北京雙井富力萬麗酒店舉辦以“服務實體經濟”為主題的2017中國FinTech未來領袖峰會,活動詳情及報名請戳:服務實體經濟——2017中國FinTech未來領袖峰會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2017-07-25)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768 字。

轉載請註明: 馬明哲黨報撰文: 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受損事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