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貴州四兄妹集體服毒身亡事件的發生,再一次讓“留守兒童”這一話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陽光明媚的春季,在甘肅隴南一個寧靜的村子裡,樹上粉色的花兒開的正豔,一位小女孩正帶著他的弟弟在村口的路上玩耍。平時,在村裡生活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
村頭一塊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的矮牆邊,兩位老人各自照看自己的孫子,其中一個小男孩手裡,拿著卡通人物“光頭強”形象的玩具。孩子的父母都去新疆打工了,一年只回來一次,家裡的小孩常年由祖輩照看,看動畫片是他們為數不多的娛樂方式之一。
5歲的甜甜下午放學後,一個人在自家院子裡站著,她的爺爺正好從屋裡走出來。甜甜的父母在北京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來。幾天前,她的媽媽從北京打來電話,她覺得媽媽總是不回家,賭氣的推開爺爺遞給她的手機,不和媽媽說話。
下午,村裡的小學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收拾著課本準備回家。鄉里有兩所小學,加起來差不多有500名學生。這些學生的父母超過90%都在外地打工。這個鄉的總人口接近7000人,其中勞動力3000多人,外出打工的收入佔了當地居民收入的大半。
傍晚,村子旁邊的小河旁,兩個小學生在回家的路上打鬧嬉戲,一個孩子用草繩把另一個雙手反綁起來。男孩子們平時和年邁的祖輩一起生活,老人們在照看孩子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據當地老人說,村裡有個6年級的留守男孩,經常打家人,性格暴躁古怪,平時照顧他的奶奶根本管不住。
四歲的玲玲還沒有上學,爸爸媽媽都出門打工了,一年回來一次。她現在和60歲的奶奶、還有上小學4年級的哥哥一起生活。這天,她在一座老房子旁邊獨自玩耍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疼得流下了眼淚,卻因為找不到爸媽,而只好呆呆的站著。
一位70歲的爺爺正在調解一場“家庭糾紛”。3歲的孫子在玩一輛壞掉的兒童三輪車,1歲多的小孫女過來搶,他哭著不鬆手。爺爺只能安慰他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5歲的大姐站在一旁的凳子上自己玩著氣球,對弟弟妹妹的哭鬧一點都不關心。
一位老人手裡拿著給孩子的玩具。平時家裡的幾個孩子都是由他來照看,孩子的父母則跟著同村青壯年一起出門打工,在新疆種棉花,要等到過年的時候才回來。
同村另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領著5歲的孫女放學回家,小女孩叫麗麗,她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爺爺奶奶在家照看她和3歲的弟弟。雖然留守兒童自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農村青壯年大規模進城務工就開始出現,但卻在2004年之後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3歲的磊磊趴在窗臺上吃晚飯,他是麗麗的弟弟,每天爺爺要送姐姐上學前班,他就在奶奶的照顧下生活。據《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稱,大多數留守兒童對父母充滿怨恨,並有盲目反抗心理,同時,遭受意外傷害的比例高於非留守兒童。
麗麗吃完晚飯後,一個人在炕上玩,她用紙疊了兩個方包貼在眼前。爺爺把饅頭切碎炒熟,就是一家人的晚飯,燒火用的是爺爺從山上砍來的柴禾。炕邊的牆上,貼著第一代國家領導人和十大元帥的年畫。
因為家離學校路遠,爺爺每天送麗麗到學校後,索性就在教室裡陪讀,一直到放學再和她一起回家。
13歲的彩彩今年上小學四年級,常年由年過六旬的爺爺照看做飯。她的大姐今年20歲,在北京打工,彩彩3歲的時候,父母就去新疆打工了,每年只有過年的時候,一家人才能團聚。
婷婷和爺爺坐在家裡的爐子邊。她的母親幾年前改嫁,接著父親生病去世了,她從小便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成長。兩位老人都接近70歲了,他們準備秋天一到,就去北京找在那裡做小生意的二女兒一起生活。
夜晚,幾個孩子在炕上各自玩手機,軍軍(右)的父母都在北京打工,過年母親都沒回來,目前由爺爺、奶奶照看他和比他小3歲的妹妹。被窩裡的兄弟倆,哥哥在專心的玩遊戲,弟弟探頭觀戰。哥倆每天自己做飯,自己照顧自己,他們的父母每年都去新疆打工。
在當地的鄉村診所裡,一位小孩正在輸液。當地的鄉村醫生說,這裡的孩子感冒了就得輸液,吃藥不起作用。這個孩子在輸液時睡著了,而在遠方打工的母親並不知道他生病了,也無法陪在他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