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南航事件: 接受組織和人民監督天經地義
新聞閣網路熱點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網路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社會、民生、國家等熱點綜合資訊。
“前11排座位”,一篇宣傳稿,五天羅生門。
事件始於8月9日。當天,一則署名為“南航西安分公司黨群工作部”,標題為《“只要前11排座位的旅客”——為政府執行要務護航》的文章現身網路。文章稱,南航公司為西安政府政務團66名成員出行提供服務時,被要求將全部成員安排在前11排的座位,且保證同普通旅客進行一定隔離。南航公司為該團爭取到8月6日西安-成都的CZ6433航班前11排66個座位,長航段銷售的旅客被集中安排在12排以後。
“只要”、“前11排”、“政府”、“要務”等關鍵詞,準確命中了廉政的熱點、特權的痛點、監督的關切點。
五天來,經歷了輿論發酵、媒體追問、南航澄清、市委表態。今天,似乎到了一覽事件得失的時機。
沒違紀守本分,
為何還會搞出“大事情”?
在8月12日,本次事件的兩大涉事方先後或直接、或間接地對輿論關切給予回應。
當天中午,南航公司透過其官方微博,對輿論的質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回應。
當天晚上,西安市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會上也談到了“前11排座位”事件。從公開報道來看,會議指出“這次網路輿情,當事單位已做出澄清,應當表示感謝”,會議還強調要“舉一反三,自我反思”,“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
財政部於2014年下發的《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規定,部級及相當職務人員乘飛機時可乘坐頭等艙,司局級及相當職務人員、其餘人員均應乘坐經濟艙。涉事政務團不但沒有違紀出行,也沒有“特殊化”,西安黨政代表團在出行中體現的紀律意識與規矩意識,說明西安官員盡到了自己的本分。
既然盡到了自己的本分,為什麼會引起如此洶湧而來的輿論惡評?原因很簡單:人民群眾對個別領導幹部搞特殊化的痛恨,對個別領導幹部無視群眾觀點、背離群眾路線的不恥。南航的“自我表揚信”一下子就“準確地”觸痛了群眾的這根敏感神經,無論真假對錯,成為了宣洩不滿情緒的火山口。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對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進行了論述,並尖銳的指出:當前作風弊端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原來黨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血肉關係變成了油水關係、蛙水關係。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不僅損害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更損害了黨群幹群關係。
人民群眾對黨政幹部搞特殊化的的痛恨,直接來源於對“四風”的痛恨,人民無法相信搞特殊的幹部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西安此次事件可以看出,作風建設並不是以《中央和國家機關差旅費管理辦法》為標準,甚至不是以“八項規定”為標準,而是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來進行,必須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為衡量和檢驗的根本標準。
正是因為人民群眾對黨政幹部的標準在不斷提高,才能鞭策著黨的作風建設不斷完善。不僅西安的黨政幹部聽到了人民的呼聲,此次事件,讓全國的黨政幹部都聽到群眾響亮的聲音,與西安一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鎂光燈聚焦下,
接受人民監督天經地義
在過去的幾天裡,涉事各方一定充分感受到了輿論聚光燈的熱度。有關文章的截圖在微信和朋友圈中瘋轉,各大媒體也在持續挖掘跟進。在輿論充分發酵後,8月11日,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即以本事件為例,質問西安有關人員“哪來的底氣違反八項規定”,並呼籲加強作風建設、踐行群眾路線。
應當看到,一點“火星”就能引發了輿論場的“爆燃”絕不是偶然事件。近年來,黨和國家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持續加強作風建設與廉政反腐。2016年12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反腐敗應民意、得民心之舉,自然贏得人民擁護。
嚴管即是厚愛。輿論監督既是媒體的天然屬性,也是人民群眾對於零容忍的反腐高壓態勢的自覺參與,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的高度關注。在這一背景下,輿論對於幹部作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發聲,是對廉政制度的有益補充,有利於黨員領導幹部保持警醒,杜絕“孤芳自賞”,時時刻刻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有利於黨員領導幹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防微杜漸,嚴格遵守八項規定,築起反腐防變的長城。
對輿論監督的開放與肯認,是領導幹部必須的政治素養。西安市不埋怨,不指責,不哭著“喊冤”,而是在感謝監督和反思不足,這是一個政府對輿論應該有的態度,對監督應該有的溫度,對各種聲音應該有的包容,也是在鎂光燈聚焦下應盡的本分。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黨有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麼,接受組織和人民監督就天經地義。
但是也應該看到,輿論監督一方面必須要保持警惕的眼睛,幫助黨和政府端正作風、廉潔自律、反腐防變;另一方面監督要以事實為依據,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發聲,而不能聽風就是雨,不能從“刻板印象”出發加劇“刻板印象”。
在踴躍監督的同時,
真實性是生命
此次事件中,南航的新聞稿剛一發出,以速度為生命的媒體尤其是新媒體,迅速搶佔“新聞先機”,用新聞衝動把這則新聞頂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對於一般網民來說,南航自己撰寫的新聞稿是具有可信性的,以此為依據進行評論、發表觀點無可厚非。但是媒體,尤其是主流媒體則是另一回事。與喧囂的自媒體不同,他們一方面有更加專業的判斷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承擔自媒體所沒有責任與義務。
在面對南航這個明顯與一般新聞“套路”不同的稿件時,當看到輿論的熱度的持續高漲時,主流媒體應該給出自己的見解和判斷,而不是頭腦發熱跟著眾聲喧譁聲隨聲附和,人云亦云。在新媒體時代,網路傳播迅速,人人都可以是新聞發言人,主流媒體更應該起到輿論場“壓艙石”和“過濾器”的作用,既有能力匯聚最大共識,又有能力過濾掉虛假、不良或有害資訊。發揮這種作用中體現的冷靜和理性,正是媒體專業性的價值所在。
客觀事實是一切觀點和評論永遠不可放棄的出發點。對於此次西安的事件,媒體可以質疑澄清內容的真實性,可以督促證據的公佈,可以透過採訪還原事件的真實情況,這些都是體現媒體生命價值的核心所在。但是很可惜,我們在紛繁的輿論場上看到的卻是基於真偽不明描述的各種評論,隨波逐流。對真實性永無止境的追求,根據真實性資訊發表公正客觀負責任的評論,這是媒體最核心責任與義務,也是與普通網民、自媒體的根本區別。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19”講話指出的那樣: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新聞媒體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醜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
“前11排座位”事件給我們留下的最大遺產,是說明正風肅紀必要性的又一個事例,還是輿論場亞健康生態的一個鮮活樣本?如果主流媒體不能在新媒體時代保持冷靜、理性、客觀、公正,那麼類似的疑惑不曾空前,恐怕也不會絕後。
西安的“前11排座位”事件,不是一道過不去的坎,而是一個指明方向的座標。座標上清晰地標出了黨風建設的根本標準問題,標出了黨政幹部面對輿論的態度,也標出了輿論監督的時代要求。從這個座標出發繼續向前,通往中國夢的路將越走越寬,漸行漸遠。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食人花”:現在不是追責,而是對事實的充分了解並認可輿論導向,做到有責改,無責學的態度。中國人常說:空穴來風,絕不是一句假話!只要秉著積極態度,認識錯誤,就好!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連結,不保留本文連結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