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國家,在世界上尤其是非洲援助過許多國家,與很多國家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
那些被援助的國家與中國保持著各方面的合作伙伴關係,而中國也稱他們為非洲兄弟。
今天要說到的是非洲的一個小國家,在2008年中國汶川大地震時為中國援助了4萬元。
大家可能覺得4萬元對於大地震來說杯水車薪,但這已經是他們舉全國之力所能提供的最大援助。
這個國家叫做莫三比克,是一個北非的小國。
在15世紀末,葡萄牙為了開啟西歐通往東印度的航路來到這裡,隨後這也成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
莫三比克人經過多年的鬥爭,終於在1990年獨立併成立莫三比克共和國,結束了多年的殖民地時期。
而此時的莫三比克經濟卻已十分落後,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
據有關的資料顯示,在十年前,該國的人均日收入還不到2元,由此可知,這個國家到底是有多窮了吧。
即便是到了2016年,莫三比克人均GDP僅為382美元,平均每人每天的收入也才1美元,在我國恐怕只夠坐兩趟公交車。
據說莫三比克的總統去聯合國的路費都沒有辦法得到解決。
2016年莫三比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10億美元,而中國為11萬億美元,僅為中國的千分之一。
生活極度困難人口占這個國家的一半以上,貧窮程度可想而知。
主要收入是靠各港口的鐵路幹線分別向南非、辛巴威等鄰國過境運輸。
2008年,中國發生了一次巨大的災難------汶川大地震。
為了度過這次災難,很多國家便向中國捐款,這其中就有許多小國家的身影,就比如莫三比克。
當時為了幫助中國度過難關,莫三比克在全國範圍內舉行了募捐活動,在莫三比克的竭盡全力下,一共籌集到了4萬人民幣。
雖說其數目相比其他國家來說有些少,但是這已經是莫三比克竭盡全力的結果了。
要知道,在那個時候,莫三比克也是窮的叮噹響,甚至有許多人都吃不上飯。
因此說這4萬人民幣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一筆鉅款了。
就在這種條件下還能舉全國之力為中國援助更是令人敬佩,患難見真情!
而此時中國也向莫三比克伸以援助之手,向莫三比克緊急援助了50萬美元和價值20萬美元的280噸大米,解決了莫三比克災民的溫飽問題。
除此之外,中國甚至直接免去了莫三比克60%輸華產品的關稅,還為其修建了許多大工程。
比如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的馬普托大橋,馬普托大橋也是非洲最大跨徑的懸索橋。
不過在近幾年時間裡,該國發展的還不錯,而且隨著該國的旅遊業不斷地發展和資源的開發,經濟也漸漸有了起色,而這其中便有中國的幫助。
說到非洲,相信很多中國人都知道中國幾十年來都大力對非洲國家進行經濟援助,包括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專案投資等。
但是每當國內有什麼物資短缺啊,自然災害什麼的,總有些網友會跳出來說:
中國人在是賠本賺吆喝,我們每年援建非洲600億,怎麼就不能拿出來點零頭,幫一把國內吃不上飯、受苦的中國人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個人如此,一個國家更如此。政府決策分為不同層次,低層次的需要服從於高層次的需要。
首先是資源的考慮。
戰略資源的貧乏已成了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如果不能獲得穩定、持續供應的資源,中國經濟難以維繫。
我國現在本國所擁有的資源已不足以支撐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從其他的國家與地區獲取資源才可以維持未來的經濟發展。
而從國際形勢來分析,中東與拉美都已經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分割;俄羅斯資源雖豐富,卻只有拿美元去購買;唯一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在非洲。
所以中國最近加大了與非洲國家的友好合作,合作的內容就是開發石油與其他礦藏資源。
其次,是政治的考量。
中國的外交過去的形態是“守”,並不主動,現在國力逐漸增加,有了成為大國的本錢,所以外交上開始主動出擊。
透過與非洲國家的援助與合作,可以加強與非洲國家的聯絡,壯大自己的朋友圈,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甚至將歐美的勢力逐漸的擠出非洲。
最後,中國的援助並非是扔在水裡。
現在援建專案的資金,大多來自於中國對非洲的兩優貸款,這種貸款模式明確要求:
由中方企業為總承包商/出口商,裝置、技術、材料和服務優先從中國採購。
這幾乎保證了援非專案60%的資金投入直接流回國內,而貸款的償還則是以鐵路的營收和非洲國家的石油、礦產等資源做保的。
如果說近期利益可以幫我們收回成本,那麼從遠期利益來說,我們簡直是一本萬利。
等鐵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我們的公司就可以入駐非洲了,後續各種生活用品、家電,甚至手機、電腦等等,都會隨著基建的完善而賣得越來越好。
同時非洲兄弟也會成為我們企業的員工幫我們賺錢。
根據資料統計,中非之間的貿易額,在最近十幾年內猛增了好幾十倍,直接衝到2200億美元每年,連續6年成為非洲最大貿易伙伴,把美日遠遠摔在後面。
對於許多中國民企來說,看準時機進入非洲也就意味著大賺一筆!
所以說中國投資的錢大部分還是落到了我們自己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