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大哥與喊《驚雷》的六道之間罵戰熱度不降反升,驚雷劈到了唱無所謂的我坤哥。
聽過《驚雷》之後我發現,它的影響不限於撬動一個楊坤。網友們紛紛被洗腦,圍繞我們的從淡黃的長裙,旋即變成紫金錘。
網上討論的人很多,都是在自己的思想層面上進行解讀,卻沒有深入這個群體的文章。於是我們打算潛入了喊麥教學群,弄清楚楊坤大哥所吐槽的喊麥是否真的沒有技術含量,還有,玩喊麥的到底是怎樣一群人。
潛進群的過程是艱難的,在深入群聊之前,大院派了小陳進去,因為聲音暴露出不是萌妹子被踢出群聊。
於是大院派我前往,擔心不是萌妹子也會被踢出,院長特地讓我下個變聲器。憑藉溫柔的語調和真誠的求教,我進入了喊麥群聊。
喊麥真的挺難的
根據楊坤大哥的邏輯,《驚雷》這都不叫歌。
許多人都覺得喊麥沒文化,沒技術含量,空口白牙一張嘴,扯著嗓子嗷嗷喊。
於是我做好了大喊的準備,並且在喊麥群裡蹲到了發出喊麥語音的人,拜師學藝。
可學藝之初我就吃了個癟,人說喊麥可不是嗷嗷喊。
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喊麥不是一遍學會的。
師傅給我掃除喊麥不用嗷嗷喊的盲點之後,開始了大綱式教學。
總結起來,從小白到麥手分以下幾步:
多聽、多熟悉麥詞;
跟點練習;
壓聲、調速。
喊麥第一步的多聽多練在師傅眼裡是很重要的一點,人還鼓勵我,說多聽多練指定能學會。
聽跟練這不是說來就來的東西麼,天塌地陷紫金錘這套我行啊, 行。
麥詞好熟悉,踩點不好踩,就跟淡黃的長裙似的,長裙那節奏不是你說進就能進的。
師傅為了讓我更明白,隨手播了個一人飲酒醉的BGM,線上教我喊麥,讓我聽著音樂,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該說不說,真帶勁,腦袋跟著搖起來了。
在熟悉了麥詞、踩點之後,老師帶我修煉技巧,技巧起個什麼作用呢,我給你分析分析。
就是在你學習很多知識點之後做選擇題,生做做不對,按照“三短一長選最長,三長一段選最短”的遠離,比拿腦子做對的多。
內練一口氣,外練基本功。
想要喊好麥,先練基本功,先從氣泡音開始練,
這就跟練吉他似的,得一個音一個音地繃。
您目前裝置暫不支援播放你們品品
文字識別沒有識別出他的氣泡音,我形容一下,就是早上刷牙含口水,仰著脖讓聲帶振動,發出呼麥的聲音,只是練氣泡音的時候不用加水。
不論做什麼都要從基本功做起,這是師傅教我的道理,總結起來四個字,腳踏實地。然後他還教我壓聲,從我的回答可以看出來,我是真沒弄明白啥叫壓聲。
啥啥啥?
於是老師對我開展情景式教學,你們體會一下,也能學會。
別看這專業詞一個一個我聽不明白,但在師傅的引領下我開竅了。
跟我想的不一樣的是,我以為很難進入他們的世界,拜師學藝要經過對喊麥喜好調查等重重關卡, 但我的喊麥師傅們在講授時娓娓道來,平易近人,根本不因為我是喊麥菜雞嫌棄我。
在發出拜師邀請時,所有師傅都跟我說他們不專業、不會喊、自己是半吊子,但以我在群裡潛伏聽語音的經驗,越說不會喊的越專業。
喊麥青年萬花筒
教我喊麥的師傅有的是電子廠做流水線的員工,有的是高中學生,少有純主播。他們從事不同職業,聚在群裡都化身成麥手。
散是滿天星,聚是一團火。
教我喊麥的師傅在群裡活躍著,而這些社群的龐大也遠超我的想象,我以為那些只是一些興趣小組,沒想到有些2000人的群,人滿了,我想進都進不去。
在我潛入這些社群時是週三的下午,雖然是工作日,但這些群訊息一直保持99 的狀態。
喊麥群裡喊麥是第一要義
,不用給主播刷禮物,進去隨便點幾條語音就是一場喊麥盛宴。這場盛宴你們一定不能錯過:
不過也不光是喊麥,當我進群的時候,等於進入了打開了一個萬花筒,裡面絢麗奪目,五彩繽紛,說啥的都有。
奔著拜師學喊麥來的,看他們聊天的時候,我發現除了喊麥我還能學到點上分技巧。
我一次性加了許多喊麥群,有的群變成了麥手墳場,他們的賬號被小廣告侵蝕,平靜得只能看見娛樂廣告的刷屏,毫無生機。
稍微熱鬧一點的喊麥群就不一樣了,有人在裡面秀廚藝,教炒菜,真斜槓麥手。
不難發現,許多人在喊麥的同時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普通人,他們把喊麥當成一種娛樂、情感宣洩,把麥友當朋友,一起聊天,互訴衷腸。
他們中,還有的熱情得像金牌調解員,為年輕人解決情感問題:
這裡沒有職場、升學壓力,你可以在這裡暢所欲言,是不是人話都沒人管你。
我就聽到這麼幾段語音,聽了兩邊我沒聽出具體內容,他好像不是在群裡跟誰說話,細品我明白了,就是趁群友不注意給外星人發訊號。
但我在一些發言裡聽出了火藥味,在喊麥群裡有種戰爭,叫說唱精神小夥不請自來。
偷窺他們聊天的時候,空降一個搞說唱的大哥,二話不說就開始diss喊麥的大哥,言辭太激烈了,我稱之為激烈的學術交流。
看得我瑟瑟發抖
說唱歌手的戰鬥力非常強,被麥手圍攻的時候還在說唱,非常蘇卡布列。
這場戰爭不了了之,我覺得這場battle的結束很有可能是晚上到飯點了,喊餓了,就沒往下繼續進行下去。
看見這兩種藝術形式的battle,我又好奇了,他們會不會有自己的喊麥愛豆和陣營,相互diss,於是我冒死挑起罵戰,準備邊嗑瓜子邊看他們打架。
在探尋他們喜好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兩個高頻出現的名字:高迪、顏王,喊麥很棒。但我並沒有掀起他們之間的罵戰,喊麥的師傅給了我非常中庸的回答,聽上去十分哲學。
群裡說啥的都有,不過主旋律還是喊麥。
專業還是他們專業,經常有麥手把自己寫的麥詞發在群裡跟大家分享,大家會照著詞喊。
這段我夢見過,這叫案例分析和分組練習。
我以為我看見的群裡豐富的內容就是喊麥世界的全部,但事實不止如此,上圖簡單的一段詞,背後藏著一條悶聲發財的產業鏈。
暗訪麥詞產業鏈
你可能想象不到,主播的詞可能是花錢買來的。
就在跟師傅學藝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喊麥的雙線垂直產業鏈,除了喊麥主播靠直播賺錢,還有主播背後的麥詞產業鏈。
據我師傅解釋,寫詞的多多少少都會喊幾句,喊麥的不全都會寫詞。
抱著對商機的探索,我在群裡找到了個專業賣詞的師傅,他說,花188元就能在某雲村成為原創音樂人。
不到二百塊錢我就能成為原創音樂人
,說完我就飄了,這院長以後找我可就不好找了,我要火了。
火之前,我對賣詞人的產品進行了詳細瞭解。
他們有兩個產品:原創成品和私人訂製。
顧名思義,成品就是以前寫過的詞和伴奏,私人訂製就是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創作。
我諮詢了價格,麥詞80元起,私人訂製的麥詞根據需求加錢,如果碰上網紅家族戰歌,1000塊起步。
印象裡,喊麥詞是那種敗帝王、鬥蒼天的詞,東北文化學者留幾手還為喊麥詞做過解析:
圖源微博@留幾手
基本上是什麼厲害就喊什麼。不過也有那種把古詩詞改稀碎的,填上我、他、這、那一頓造。
私人訂製的喊麥詞是新鮮東西,通過了解,我發現這類
私人訂製有幾個維度的定製標準:
1. 根據物件編:家人、愛人、朋友。
2. 根據具體事例編:給他故事他給你編成麥詞。
3. 無限模式:你有嘴敢說,他就敢寫。
喊麥詞字數不定,但時長維持在兩分鐘左右,根據節奏和內容,字跟時間都不會太長,好好嘮嘮還能打折。
根據不同的需求,還有衍生服務,比如發在短影片平臺的影片還能給你做影片剪輯。
賣家十分誠懇,在跟我聊的過程中,人家表示,我誠心想做,80塊錢還能贈我個影片剪輯的服務。
我尋思便宜沒好貨,這麼便宜,質量定是不高,於是我問他,做過的詞有火的麼,給對方說激動了:“有呀!”
我看了他說的火的喊麥,49w多點贊,6w多評論,1030.8w瀏覽量,人沒唬人,乾的是實在買賣。
我想如果我買下了他說的私人訂製的喊麥詞曲版權,下一步我就能當原創音樂人了。可教我喊麥的師傅一句話點醒了我——
我馬上要火出牆的心收了回來。
我們不去評判喊麥算不算音樂,低俗與否,透過本次的入潛和拜師學藝我發現,喊麥更像是一場底層人群的狂歡娛樂。
像工人、學生、寶媽等等,他們可能參與不到民謠、搖滾這類歌曲中來,但喊麥能為他們帶去快樂。
那隨著網際網路潮水湧動,下一個替代《驚雷》,掀起底層人群狂歡的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