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10月29日,由十九屆五中全會透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作出以上表述。
為何十四五期間要實施延遲退休的政策?實施過程中將遵循哪些原則?如何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援?近日,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出版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lt;建議學習輔導百問》(以下簡稱《百問》),對以上問題作出回應。
《百問》解釋道,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促進社會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書中強調稱,“十四五”期間“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將“堅持統一規定同自願選擇相結合,小幅逐步調整,以減少社會震動,爭取更多支援”。
2036年左右養老保險基金將告耗盡
“在現行制度框架下,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預計到2029年當期將出現收不抵支,到2036年左右累計結餘將告耗盡;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預計在2024年出現累計赤字。”《百問》直言。
實際上,學界和公眾對養老保險基金耗盡的擔憂一直存在。中國社科院去年4月釋出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指出,隨著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和社保繳費基數的下調,未來幾年養老金很難維持當前的上漲速度,最後到2035年將耗盡累計結餘。
“如果按照退休年齡60歲來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後也只有55歲,沒有到達退休年齡。也就是說,80後很有可能成為無養老金可領的第一代。”上述報告分析。
當然,這是研究者在當下政策延續、不作出任何調整和改革的假定條件下對基金可持續情況作出的一種推算。“如果一些改革措施得到落實,基金收支情況得到改善,會推遲基金結餘耗盡的時間。”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對南都記者說。
《百問》還稱,如不實施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養老保險撫養比(在職人數/退休人數)將從2019年的2.65:1下降到2050年的1.03:1。
對此,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去年坦言,我國已有2.5億60歲以上老年人口,養老保險的撫養比逐年下降,從上世紀90年代5個人養1個人,下降到2018年底2.66個人養1個人。
“撫養比下降意味著繳錢的人少了,領錢的人多了,如果持續下去,不採取積極應對措施,會對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壓力和挑戰。”他說
現行法定退休年齡“不適應”我國當前預期壽命
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規定已經執行多年。“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男性60歲、女幹部55歲、女職工50歲的規定,是在1978年根據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均壽命不足50歲制定的,同2019年我國人均77.3歲的預期壽命已不相適應,既影響了勞動力市場的有效供給,也影響了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百問》指出。
2015年3月10日,時任人社部部長的尹蔚民在全國兩會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國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退休年齡,除了非洲的一些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都是在65歲、67歲。
《百問》一書也列舉稱,近年來,一些國家紛紛延遲退休年齡。比如,美國、德國已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5歲逐步提高到67歲,日本、韓國則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逐步提高到65歲,澳大利亞計劃2029年將退休年齡延遲至70歲。
書中稱,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加快,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2020年預計達到18%。人口老齡化是影響社會保障支出的主要因素,將推動社會保障特別是養老和醫療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社保制度財務可持續性面臨較大挑戰,而延遲退休年齡則是一個解決的方案。
如何延退?“小幅逐步調整,減少社會震動”
實際上,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都對研究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都提出了要求。2016年釋出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提到了延遲退休:“綜合應對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增強大齡勞動力就業能力”。
不過延遲退休改革面臨重重困阻,我國近年來也很少再提及延遲退休方案。最近一次在去年8月,人社部透過中國政府網回應養老保險熱點問題時表示,延遲退休年齡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項重大的社會政策,政府是非常慎重的。
人社部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一些國家相應延遲了退休年齡,“相應推遲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
《百問》寫道,按照《建議》作出的“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部署,“十四五”期間,將綜合考慮我國人均預期壽命、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力供給狀況、社保基金收支等因素,出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
延遲退休話題每每觸動公眾神經,多個網路民調聲稱,90%甚至超過95%的受調查者不支援延遲退休年齡。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期間延遲退休將注意哪些問題?
“按照小步慢走、彈性實施、強化激勵的思路,堅持統一規定同自願選擇相結合,小幅逐步調整,以減少社會震動,爭取更多支援。”書中寫道。
學者:延遲退休年齡的程序將非常緩慢
延遲退休事關職場人士切身利益。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張熠向南都記者表示,延遲退休不僅要考慮養老金收支平衡的問題,還要考慮勞動者的實際狀況,比如其是否還有勞動能力,以及市場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等等。
他說,我國市場一直以來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不是很強,未來隨著臨近退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市場可能會慢慢產生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但這在短期內不會實現,這就決定了延遲退休的程序也是非常緩慢的。“不會一次性延長10年,而是慢慢的、漸進式的。”他說。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絕大部分學術同行傾向於一年延遲三個月或四個月,這樣既起到漸進的作用,又不會像一年延遲兩個月、六年才能延遲一歲那樣時間過長,也比較適合我國國情,各個群體能夠普遍接受。
同時,當前我國實行的是基於法定退休年齡的強制退休制度。按照規定,我國職工只有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並且繳納養老保險達15年以上,方可按月領取養老金,即我國法定退休年齡就是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延長退休年齡,就是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陽義南坦言,現在許多反對者與其是在反對延遲退休,不如說是在反對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因此,國家在制定和出臺延遲退休方案,應注意把法定退休年齡與領取養老金年齡區分開。
他告訴南都記者,法定退休年齡應該只作為可以開始領取全額養老金的起點,而不是強制退出勞動力市場的標準,應逐步改革強制退休制度,改而實行彈性退休制度。將退休待遇與退休年齡掛鉤,嚴格按精算平衡原則來計算職工可以領取的養老金,使職工按照自己的意願、偏好來選擇自己的退休年齡。
(原標題:2036年養老金或耗盡,十四五延遲退休將“小幅逐步調整”)
·關於招聘《中國企業報》集團區域公司總經理的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