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本報特約記者 晨 陽
日本政府13日正式決定將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中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核廢水排放至海洋,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儘管日本政府方面一再試圖解釋“這是綜合考慮的最優解決方案”,但當真除了將核廢水排進大海以外,就沒有其他危害更小的辦法了嗎?
日本《東京新聞》13日稱,目前所有儲存核廢水的設施總容量約為137萬噸,預計到2022年秋季達到極限。據介紹,這些核廢水在儲存前,首先經過“放射性廢水淨化裝置”的處理,其中包括放射性元素鍶、銫吸附裝置、反滲透膜除鹽裝置以及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在排放到大海前,若有必要應該再次進行淨化,然後用海水將其中放射性元素氚的濃度稀釋100倍以上,使其降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飲用水水質標準的1/7。根據相關要求,東京電力公司一年內排放的核廢水中,氚的含量應低於事故前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標準。預計排空全部核廢水需要數十年。
為什麼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如此難以處理?根據東京電力公司的統計,福島第一核電站產生的核廢水中共含有62种放射性元素,即便淨化處理之後,除了難以去除的氚,也還含有少量的其他放射性元素,包括碳14、鈷60和鍶90等。它們隨核廢水被排放到大海後,很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對人類也存在潛在的毒性。
那麼有沒有其他辦法可以淨化這些核廢水呢?實際上,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日本政府曾就核廢水的處理方案商討過應對措施。2016年6月,日本政府組織專家召開會議,彙總包括地層注入、排入海洋、水蒸氣加熱釋放、電解大氣釋放和地下掩埋五種備選方案。
據報道,對費用、規模、可行性、工作人員所受輻射等層面進行綜合評估後,ALPS淨化水處理小組委員會於2020年2月表示,排入海洋與水蒸氣加熱釋放最為可行,而排入海洋的操作更為便捷。其他三種方案各有不足:地層注入存在核廢水滲漏的風險;地下掩埋很難找到合適的填埋地點;電解大氣釋放的技術目前還不成熟。
然而外界質疑較多的一點是,在蘇聯切爾諾貝利和美國三哩島核事故中,都曾採用水蒸氣加熱釋放的方法。日本最終選擇排入海洋,根本原因就在於它的成本最低。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1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在日本政府考慮的各個備選方案中,排入海洋“最省錢”“最方便”“最容易操作”,其他幾種方案恐將面臨鉅額花費。同時日本國內有輿論認為,東京電力公司所謂“儲存核廢水的地方不夠用”根本就是撒謊,“作為島國,日本完全可以考慮用無人島儲存核廢水”。
此外,對於此後由東京電力公司完全負責核廢水的淨化排放,日本各界紛紛表示“缺乏信任”。共同社13日稱,2018年曾在東京電力公司處理過的核廢水中找到氚以外的放射性元素,核廢水儲罐位置偏離等資訊公佈不及時更是屢有發生,“接連的醜聞令人不得不對安全性感到極大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