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陸在高速公路上的建設幾乎還是一片空白。然而,截至目前,中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達16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從實現“一無所有”到“世界第一”,中國高速公路故事的“原鄉”要從位於上海市的滬嘉高速公路說起。
中國大陸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1988年10月31日,歷經四年時間,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標誌著中國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的誕生。
作為滬嘉高速公路建設的親歷者,時任滬嘉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助理、副總工程師張奎鴻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20世紀70年代末,高速公路在中國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要不要建、如何建彼時在業界還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思想碰撞。
經過多方一系列嚴謹論證,上海市政府最終決定作為試驗性的高速公路進行實施。1984年12月21日,中國大陸第一條按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施工的滬嘉高速公路在上海嘉定入城段破土動工,並由此邁出了中國高速公路探索建設的“第一步”。
自1988年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開始,中國大陸高速公路迅速發展。2012年,中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9.6萬公里,首次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全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6萬公里,中國繼續穩坐全球第一的寶座。
張奎鴻表示,滬嘉高速公路的通車給中國其他城市建設高速公路提供了很好的模板,並稱自己是很幸運的,當時可以參加這條高速公路建設,也由此見證了上海的城市發展。
截圖自:中新影片
讓展品變商品:打造永不閉幕的交易服務平臺
過去數十年間,上海交通公路得到快速發展。資料顯示,全市公路總里程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公里達到2020年的1291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零”突破達到844.7公里。
上海市高速公路的不斷延伸與發展,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機遇。在距離滬嘉高速公路不遠處,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便是其中的“受益者”。該中心位於虹橋交通樞紐,2小時內能夠達到周邊主要城區。
作為承接和放大上海進博會溢位效應的重要平臺,該中心透過“6天+365天”常年展示的方式,致力於打造永不閉幕的交易服務平臺。經過2年建設,該中心已彙集了來自70多個國家(地區)的2000多個品牌,20000多款商品,其中70%的商品來自於進博會的參展企業。
據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參展企業多數是透過進博會首次進入中國的海外中小企業。該中心為這些企業的進口商品搭建直接面向中國市場的平臺,從而推動進博會展品轉變成商品,更好地實現國內外供需的聯通。
資料圖:第三屆進博會於2020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銜接過去和未來:“百年老店”創造多個“中國第一”
沿著上海高速繼續前行,記者來到現代化工業氣息和歷史沉澱濃厚的臨港新片區。這裡是銜接上海過去與未來發展的重要地帶。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彼時,一家位於上海的企業擔負起了中國動力之鄉的重任,並創造了多個“中國第一”:中國第1套火力發電機組、第1臺雙水內冷發電機、第1臺萬噸水壓機、第1套核電機組等都在這裡相繼誕生。
這家企業名字叫上海電氣,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02年的上海大隆機器廠。上海電氣工作人員介紹,作為中國工業的領導品牌,上海電氣在改革開放浪潮中抓住機遇,透過合資合作和技術引進等方式,著力打造高階裝備製造品牌,實現了裝備水平的跨越和企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該企業創下諸多首創:中國第一根大型船用曲軸、國產單機最大的海水淡化裝置、世界最大容量汽輪發電機……帶著百年的歷史足跡,如今,這家“百年老店”不僅是中國一家大型綜合性高階裝備製造企業,還成為躋身全球前列的國際知名品牌,源源不斷地為中國和世界提供動力。
資料圖: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江河時代”邁向“海洋時代”:全球單體最大自動化碼頭
夕陽西下,沿著高速跨過32公里的東海大橋,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港集團洋山深水港區就坐落在這片幽靜的海邊。
20多年前,洋山還只是散落在東海上的小島。2002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設。同年6月26日,一期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樁,正式開工建設。如今,洋山一期至四期工程相繼建成,其中,四期自動化碼頭地處整個洋山深水港的最西側,經過3年多的建設,從深海“造”出了全球單體最大的全自動化碼頭。
上港集團尚東分公司副總經理孫金餘介紹,在洋山四期,超過半數的集裝箱靠車輛透過東海大橋,駛向高速路網,運往四面八方。而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自2017年開港以來,洋山四期規模不斷擴大、產能不斷釋放。
資料顯示,2019年洋山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980.8萬標準箱;2020年洋山港區首次突破2000萬標準箱……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國家戰略從藍圖化為生動實踐發揮了重要的“主力軍”“排頭兵”作用。
在洋山深水港區碼頭邊上,巨大的橋吊忙碌地調運著大大小小的集裝箱,無人駕駛電動卡車井然有序地穿梭在集裝箱之中。從遠處望去,這片碼頭安靜中透露著繁忙,在晚霞的映襯下,猶如一個磅礴有力的巨人,推動著上海港從“江河時代”邁向“海洋時代”。
作者:劉亮 周卓傲 康玉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