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是怎樣煉成的——這些金句真“燃”!

“鐵人”是怎樣煉成的——這些金句真“燃”!

  王進喜忍著鹼性泥漿對腿傷的灼痛,用血肉之軀奮力攪拌壓井的水泥,最終制服井噴。大慶油田供圖

“鐵人”是怎樣煉成的——這些金句真“燃”!

破冰端水保開鑽。大慶油田供圖

“鐵人”是怎樣煉成的——這些金句真“燃”!

鋼鐵1205鑽井隊。肇啟龍/攝

  粗糙的大手緊握冰冷的剎把,剛毅的面龐,堅定的目光……巍然挺立在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前廣場上的這座花崗岩雕像,是王進喜的“鐵漢寫真”,他那句“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錚錚誓言,濃縮成一代人奮鬥的青春之歌,現在聽起來依舊那麼“燃”!王進喜說:“我這一輩子就是要為國家幹好一件事,快快地發展祖國的石油工業。 ”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第一個五年計劃結束的時候,我國石油自給率僅有40.6%,飛機停飛,坦克停用,拖拉機也放在車庫裡。“沒有油,坦克、大炮還不如打狗棍。”朱德總司令憂心忡忡。1959年9月底,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在東北松遼平原找到大油田,正值國慶10週年前夕,油田被命名為大慶油田。1960年春,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在大慶展開。全國各地石油工人從天南海北趕來,王進喜也率領鑽井隊從西北的玉門油田奔赴大慶,投身石油大會戰。一下火車,寒風呼嘯,滴水成冰。大慶石油會戰,是在困難的時間、困難的地點、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4萬多人的會戰隊伍,沒有住房,會戰職工只能住在牛棚馬廄,擠在自己挖的地窨子裡。鑽機到了,可剛組建的薩中探區吊運裝置嚴重不足,這些大傢伙怎麼從火車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37個人每個人就是一部小吊車”。一場人與鋼鐵、力量與困難的較量開始了。王進喜帶領30多名隊友撬槓撬、滾槓滾、大繩拉,他和幾個司鑽輪流喊著號子給大夥鼓勁:“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三天三夜,硬是靠雙手和雙肩,讓40米高的鑽塔迎著寒風矗立在荒原上。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王進喜在石油大會戰中發出的這句鋼鐵誓言,至今迴響在大慶油田上空。

  據資料記載,當時鑽機已經就位,但配套的水管線沒有接通,等水罐車送水要幾天後。鑽井要用水,沒有足夠的水來攪拌泥漿,鑽機就無法幹活。“與其空著手乾等,不如干!”王進喜振臂一呼,帶領工人到兩三里外的水泡子裡破冰取水,用臉盆端、水桶挑,連鋁盔、滅火器外殼都成了運水工具,硬是往井場端了50多噸水,保證了按時開鑽。僅用5天零4個小時,王進喜帶領的1205鑽井隊打出了到大慶後的第一口油井——薩55井。當烏黑閃亮的原油噴湧而出,中國石油工業歷史的一項新紀錄由此誕生。

  透過3年石油大會戰建成了年產500萬噸的大油田,結束了中國使用“洋油”的時代。1966年12月26日,1205鑽井隊僅用了11個月零4天,鑽井進尺就突破了10萬米,創造了當時世界鑽井新紀錄。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1960年4月29日,王進喜帶著腿傷參加油田萬人誓師大會,第一次喊出了“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這句誓言,他用生命來踐行。拖著傷腿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60多年前,定格了鐵人“縱身一躍”的這幅照片至今深深震撼人心。1960年5月的一天,“鐵人”帶領的隊伍打第二口井,當打到700多米深的時候,鑽機上30多公斤重的方瓦被衝起十幾米高,井噴一觸即發。按常規,壓井需要重晶石粉,可當時現場沒有。“加水泥!”王進喜當即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用水泥來提高泥漿比重。當時王進喜的右腿被砸傷,正拄著柺杖在井臺上指揮。眼看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漿池就沉底,根本無法融合,情急之下他甩掉柺杖,帶頭跳進強鹼性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水泥漿。泥漿齊腰,每邁一步都很吃力。王進喜揮舞雙臂,在泥漿中一邊用力攪拌一邊大聲呼喊,在他的帶動下,更多隊員相繼跳進泥漿池充當“人肉攪拌機”。3個多小時後,井噴終於被壓住了。

  鋼鐵是國家的筋骨,石油就是國家的血脈。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建設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他一輩子就認準了這個理兒,也成為他拼命為國家找石油的強大動力。

  “幹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

  那時候,作為鑽井指揮部生產二隊大隊長,王進喜穿著羊皮襖,揹著炒麵袋,騎著“小黑兔”,12個井隊一個一個地跑。“幹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王進喜說。在隊友眼裡,他不僅是吃苦耐勞的實幹家,也是科學求實的典範。會戰初期,由於部分鑽井隊過於追求速度,一度出現質量問題,1205標杆鑽井隊也打斜了一口井。王進喜讓把這件事記在隊史上:“沒有這一頁,隊史就是假的。這一頁不僅要記在隊史上,還要記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我們要讓後人知道,我們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還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三老四嚴”是石油大會戰時期形成的優良傳統: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鐵人”當然不是鐵打的,長年累月高強度的工作嚴重透支著王進喜的健康。他被確診患了胃癌,送到北京救治。1970年11月15日,鐵人王進喜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7歲。鐵人紀念館有一張珍貴的“全家福”,那是1970年7月,王進喜的病情有所好轉,愛人王玉蘭帶著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小女兒來看他,正好當兵的大兒子也來到北京。一家四口來到天安門廣場,留下了這張合影,這也是王進喜唯一一次陪家人上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26 字。

轉載請註明: “鐵人”是怎樣煉成的——這些金句真“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