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瑾若一直活在悔恨中。
她貴為大成國長公主,年輕時心高氣傲。當年,對丈夫王藺寵愛妾室韓氏不滿,便向皇太后哭訴。誰知皇太后賜下毒酒,令韓氏及腹中胎兒命隕王藺眼前。
事後,馬瑾若很後悔,她覺得自己害死了韓氏,而她和丈夫之間也因此築起了一堵牆。
初看《上陽賦》這部劇時,我也覺得馬瑾若的想法合情合理,可再看這部劇時,我發現果真如馬瑾若所說,“情字最傷人,她一生未能參透。”
馬瑾若未能參透丈夫對她的愛,畫地為牢,一生痛苦。而她和丈夫同床異夢的真相,放置今天,仍然對女人的婚姻有警醒作用。
馬瑾若一直覺得王藺是為情所恨。
她覺得王藺不愛她,娶她,完全是因為家族聯姻的需要,而因為韓氏的死,王藺應該恨皇太后,甚至恨皇家。
男人會為情所恨嗎?
年少時,男人或許會。可是,越年長,男人的世界越廣闊,他們更看重事業、地位。
韓氏被賜死,王藺恨,但是並不僅僅因為情。
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和未出生的孩子被毒死在自己眼前,王藺覺得自己失敗、無能。他發誓要掌權,只有這樣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再不被他人所欺。
在馬瑾若的心裡,她只看到,自己間接害死了王藺心愛的女人,而王藺再不會愛她。
可事實上呢?
皇后賜婚王儇,馬瑾若偷偷放走女兒,還欲殺王藺為皇兄報仇,王藺從未責罵過她;王儇在暉州被擄,王藺擔心馬瑾若受不了刺激,苦苦相瞞;馬瑾若負氣離家,王藺在庵堂外守了整整一夜,還細心地吩咐下人照顧好馬瑾若的吃穿用度……
中年夫妻的愛,藏在當下生活的細微處。
如今的王藺貴為丞相,權傾朝野。他對馬瑾若好,早已不是因為她的長公主身份,只是因為馬瑾若是他的妻。
生兒育女,半生相伴,王藺是愛馬瑾若的。
馬瑾若形容她和王藺的關係是同床異夢。
“為了這榮耀,你當初還強忍著娶了我這晉敏長公主,又假惺惺地恩愛多年。”
不想娶,礙於聖旨;不愛,礙於身份。
馬瑾若和王藺確實同床異夢,但是,不是因為不愛。
這麼多年夫妻,他們大吵過兩次。
第一次,是為了兒子王夙的婚事。
王夙喜歡桓宓,無奈當時皇上已有意將桓宓婚配二皇子子律。馬瑾若勸王藺不要與皇家爭,但是,王藺偏要促成王夙和桓宓的婚事。
第二次,是為了女兒王儇的婚事。
王儇與三皇子子澹兩情相悅,王藺卻執意將王儇許配給豫章王蕭綦。馬瑾若認為蕭綦是寒門出生,根本配不上自己的女兒。
事實證明,王藺並沒有錯。
為了兒子,他願意竭盡所能,為王夙爭取他想要的幸福;對女兒,蕭綦雖出生寒門,可也正如王藺所說,無論人品還是才能,京中高門無人能比。
王藺對兒女的愛,一點也不比馬瑾若少。
馬瑾若對丈夫充滿了防備,在她眼裡,王藺野心極大。她和皇帝一樣,始終擔心王藺要奪她馬氏江山。
她不曾想,如今的氏族早已風光不在,王藺又何嘗不需要傾盡全力來保住王氏的百年基業。王藺身上揹負的王氏家族的興衰,是馬瑾若從未真正關心過的。
即便王藺不覬覦皇位,皇帝又何嘗會放過他?為了這帝王霸業,誰都可以成為棋子,皇帝是可以犧牲任何人的。
馬瑾若和王藺之所以會同床異夢,根本原因是馬瑾若夾在皇兄和丈夫兩段家族關係中,無法平衡又難以抉擇。
心困住了,眼前的一切都看不清了。
馬瑾若對王藺說:“我要讓你知道何為喪親之痛。”
她舉起劍,自刎在王藺的面前。
你若不愛我,我為皇家而死,是控訴也是解脫;你若愛我,我要讓你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
何其決絕!
我始終覺得,直到死,馬瑾若也未曾明白丈夫對她的心。哪怕王藺對她說得話,一字一句,皆為肺腑,她也是不信的。
反觀王儇和蕭綦,先婚後愛,琴瑟和鳴,僅僅是因為蕭綦好嗎?
嫁給蕭綦前,王儇對蕭綦曾是何等的厭惡和痛恨。王儇恨蕭綦,悔了她青梅竹馬的愛情;她更恨蕭綦,在大婚之夜丟下她一個人孤零零地面對那未知的未來。
要說委屈和痛苦,王儇比馬瑾若承受得,多得多。
只是,王儇的心是敞開的。她願意去了解蕭綦,更願意與他同心同意。
看《上陽賦》這部劇,我最喜歡王儇對蕭綦說的那句話,“從今以後,我對你再無半分猜忌。”
唯有如此這般,方能擁有幸福。
今日話題:你覺得馬瑾若不幸的一生,是因為王藺不愛她嗎?歡迎留言討論。
-END-
作者:鈴音琴心;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好好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