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一味妖魔化中國對美國無益
美國“防務一號”網站4月8日文章,原題:警惕言必稱中國的政治 拜登總統提交給國會的2萬億美元基建法案提出大幅擴大政府開支並對企業加稅。這兩個方面都廣受公眾歡迎——也是共和黨人的噩夢。那麼,白宮是如何向議員們兜售的呢?提“中國”就是了。
白宮(資料圖)
過去兩三年裡,對華政策已成為美國政客們展示“我比你更強硬”的外交政策問題。在國會參眾兩院的軍事委員會上,議員們大談要增加軍費開支,購置更多軍火,抵制北京冬奧會,等等。
美國人對中國話題的重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民主、共和兩黨領導人如何談論這個問題。現在,美國人正迅速瞭解與中國的競爭,併產生緊迫感,但不一定是擔憂,也不一定是該怎麼做。
拜登擔任總統才兩個月,特朗普政府遺留下來的反華言論,在從國會委員會到針對亞裔美國人的街頭暴力,展露無遺。認真對待中國的請求被忽視了,因為兩黨都急於在黨爭中得分,並灌輸“不支援我們就是反對我們”的思想。
拜登為打造未來美中新政策而在全政府的努力值得歡迎。但為了透過數萬億美元的支出方案而不停提“中國”的做法則令人擔憂。這反而有可能淡化這個最嚴重、最複雜的國家安全問題。
拜登(資料圖)
如果拜登真想制定一種不一樣的外交政策,他的政府最好是花更多的時間與美國人深入、詳細地討論美中關係和他所希望的政策,而不是把中國當作政治足球。(作者凱文·巴倫)
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9日文章,原題:一味妖魔化中國對美國無益 最近美國兩黨推動對華強硬的做法似乎印證了一句諺語:一做就做過頭。拜登政府認為,我們在一些領域與北京競爭,在另一些領域與北京合作,而在必要的地方與中國人對抗,但華盛頓似乎過於強調這三條的最後一條。
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指責中國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種族滅絕”是一個很嚴重的詞。從歷史和法律的角度看,用在這裡是不恰當的,而且也是有意煽動美中關係對立。“種族滅絕”說象徵著美國外交政策中一種更廣泛的妖魔化中國的趨勢,這種趨勢正朝著危險的從眾思維發展。
是的,美國必須堅決應對中國的崛起。但同時也應努力消除猜疑、緩和緊張,而不是故意挑釁。而華盛頓似乎常忽略了消除猜疑的部分。在經濟領域,特朗普總統阻礙中國收購美國高科技資產和公司的做法是合理的。拜登總統維持這些政策也是正確的。但特朗普大規模使用關稅手段則不那麼具有建設性了——至少到目前為止,拜登還保留了這些政策。
在軍事領域,問題可能更大。五角大樓將中國視為日益增長的威脅。在特朗普任內,事情越做越過頭。
五角大樓(資料圖)
總的來看,如果不努力去消除猜疑,再加上 “種族滅絕”這類提法的催化因素,未來任何危機——發生此類危機的可能性很大——將難以駕馭。
美國人應該非常瞭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冷戰的許多教訓。但我們往往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特別是關於外交手段崩潰、軍事機器開動時,敵對大國是如何意外捲入戰爭的認識不足。
幸運的是,在美中關係中,我們離與1914年8月(一戰全面爆發——編者注)的事件還很遠。但是,正如那年6月28日在薩拉熱窩發生的一場意外——一次暗殺——點燃了地緣政治大火一樣,我們現在應對美中關係過度惡化保持警惕。(作者邁克爾·奧漢隆為布魯金斯學會高階研究員,陳俊安譯)
番外社評:美方接連出招,中國有三件武器
美國參議員梅嫩德斯等人星期四丟擲“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準備下周提交給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審議。據報道,該法案提到就新疆問題制裁更多中國官員、呼籲取消美臺交往限制、給印太地區盟友提供十多億美元軍事援助以及監測中國彈道導彈武器情況等等,梅嫩德斯稱該法案獲得了參議院前所未有的兩黨合作。
同在星期四,美國商務部宣佈將7家參與制造超級計算機的中國企業拉入實體清單,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首次擴大實體清單打擊中國企業的範圍,也是現政府延續上屆政府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政策,並使用更大力氣試圖窒息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明確宣示。
美國商務部 資料圖
美國的遏華政策正在完成國內的全面動員,參議員推動起草與中國開展全面戰略競爭的法案,不同於之前的具體法案,表達了他們對中國的強烈敵對情緒,而且這種敵意跨越黨派,成為美國政治中為數不多的共識之一。反華情緒在美國廣泛瀰漫,在西方也得到進一步擴散,為對抗的加劇提供了空前的輿論氛圍。
梅嫩德斯提出的法案不缺乏一路得到綠燈的政治條件,它若最終透過,會進一步強化美國打壓中國的政策導向。當然拜登政府仍將有很大裁量空間,比如報道說,梅嫩德斯法案要求取消美臺官員互訪的限制,其實蓬佩奧在離任國務卿之前的最後時刻,已經宣佈取消了美國官員與臺接觸的限制,但是新政府會具體怎麼做,裁量權仍掌握在拜登核心團隊的手裡。
特朗普政府以零敲碎打的突破方式大體摧毀了原有的中美關係框架,拜登上臺後繼承、整合了前任政府的“破壞成果”,正在將遏華政策體系化、持久化。他們不排除與中國開展對美有利合作的可能性,意在減少對抗中國對美國的反噬作用,同時他們特別強調與盟友聯動制華,試圖打造一個整個西方遏制中國的鐵幕,其終極目的是要壓垮中國。
這是對冷戰後世界和平發展形勢的根本性顛覆。中國這麼多年沒開一槍,沒有顛覆周邊的一個政權,我們透過勤勞奮鬥實現了發展,消除了大量貧困,在幾次重大全球危機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只因為我們的政治制度和他們不一樣,與美國的實力差距實現了縮小,他們就倏然將我們樹為對立面,實施起對我們的全面圍攻。這樣的扭轉無論如何都是極端主義的,反人類文明的。
然而現在已經不是與華盛頓講理的時候了,理只有博出來,用事實刻出來。中美任何一個對錯的裁判都需要以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作時間單位。
回擊美方的猖狂攻擊,中國有三件武器。第一件是中國發展的內在動力。中國這些年的進步確有外界的刺激和帶動,但最根本的是中國找準了發展的道路,內在的巨大能量源源不斷釋放出來,而且它們的釋放還遠未窮盡。中國潛力巨大,因而後勁十足,我們必須把這些能量的進一步釋放組織好,確保中國未來很多年裡仍是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不斷縮小中美綜合實力差距,這是根本。
第二件武器是,中國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形成了巨大經濟合作吸引力。我們的生意夥伴遍天下,這是當今國際競爭包括戰略競爭的關鍵資源,也是國際關係的現代底盤。美國可以拉歐盟等攻擊中國人權,搞盟友聯動,但卻很難衝擊中歐經濟合作,甚至中美經濟合作的絕大部分也將慣性延續。
這是中國手中的一把好牌,我們需要以經濟合作為帶動,保持、發展與多數西方國家大體正常的關係,摸索中美博弈大環境下如何做好這個方向工作的辦法。美國搞出西方實質反華聯盟的難度非常大,我們要努力增加它的這個難度,避免把一般西方國家朝美國陣營裡推。
我們的第三件武器就是中國的穩健路線。從貿易戰開始,中國的對美鬥爭總的來說很有章法,既不退讓,又不衝動,真正做到了不急不躁,中國的政治體制、傳統文化和均衡的實力結構共同塑造了這樣的戰略穩健。美國想借當前的綜合優勢與中國搞短跑競賽,我們卻要跟它比馬拉松。我們有拉長比賽的能力和資本,我們將笑到最後。(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美方接連出招,中國有三件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