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左一)夜晚在道路修補現場。
長江日報訊 “三環線漢黃立交伸縮縫破損處正在修補。”4月8日凌晨1時,李華的手機微信響起。“為了不影響白天交通,我們把道路維護時間改在了深夜11時至次日6時。”作為站長,李華帶領武漢市城鄉建設局城市道路維修養護管理站的17名職工,負責二環線、三環線以及13條射線共248公里城市主幹道維修。
疫情期間,李華帶領支部黨員第一時間奔赴火神山施工現場,連夜協調16臺大型機械裝置進場,24小時高強度作戰,完成場平工作。大年初一,又臨危受命趕赴雷神山,參與建設和維保,一直堅守到4月15日雷神山醫院封艙。去年9月8日,李華前往北京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作為先進個人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道路是否通暢,維修是否及時,直接影響對城市的觀感和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回到道路維修本職崗位,李華和同事們每天上路現場巡查,全市關於城市主幹道破損的投訴呈直線下降。
“白天巡,晚上修。”為了方便市民白天出行,李華把維修時間調到晚上。“原來補道路坑凼,是個什麼形狀就補個什麼形狀,現在為了美觀,我們專門出臺 《市級城市道路維修養護管理手冊》,標準化施工。”未來,他還希望道路維修養護也將引入智慧化管理。“例如,透過智慧化手段及時發現城市道路破損處,採用定位技術,和網約車合作,車身安裝監測裝置,當行駛經過有坑凼的路面,一有震動,就可上報至監測平臺,把‘人巡’變成‘機巡’。”談起專業,李華有很多想做的事情。“總之,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讓武漢的城市建設管理更科學、更精細化、更智慧。”
(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編輯:賀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