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一季度,黃浦已完工加裝電梯8臺,正在施工19臺,正在報建審批8臺,已啟動居民意願徵詢81臺。
從剛開始至少一兩年的實施週期,到如今短短几個月就能加裝完成,黃浦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為何越推越順?在面對加梯諸多難點,如居民利益平衡、立項審批操作困境、電梯工程市場亂象等一些列問題時,黃浦如何做到突破和創新?
黨建引領搭平臺,社群鄰里更“黏合”
作為一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社群,五里橋街道的加梯呼聲一直很高。而黃浦區老舊多層住宅加裝成功的第一部電梯,就誕生在五里橋街道。
從成為黃浦區加梯成功的第一臺,到如今實現加梯11臺,五里橋街道的加梯工作始終離不開一條“主線”:黨建引領。去年,五里橋街道的鼎達公寓1號樓、3號樓在住戶、施工單位的共同努力及小區全體業主居委會的全力支援下,從零開始僅歷時九個月,就完成了兩部電梯的加裝工作,重新整理了該項工作在街道的新紀錄。為此,街道還向全體業主、業委會頒發了“神速加梯後援團”的榮譽稱號。
然而,殊不知,正是在黨建的引領下,“神速加梯後援團”才有了施展身手的平臺。
業委會主任尤慧芬那本厚厚的加裝記事本,真實地還原了鼎達公寓加梯所經歷的那些事兒。加裝電梯,每層樓的居民訴求都不盡相同。如何找出居民們訴求的“最大公約數”?橋一居民區黨總支緊密團結黨員群眾,充分運用“三會”制度,協助業委會,召開業主意見徵詢會、協調會,幫助居民內部協調,妥善化解矛盾。
針對部分居民的不理解,居民區黨總支發揮牽頭號召作用,黨員帶頭模範,成為加裝過程中的“粘合劑”、“老孃舅”,串聯起居民間的“鄰里情”,拉近彼此距離、彌合分歧,順利推進加梯工作。
加裝電梯涉及的流程非常複雜,從計劃立項、規劃審批、房屋安全認證、施工許可、質量技術監督、竣工驗收,再到居民加裝電梯的成本分配等問題,都是擺在面前的難題。為破解這些難題,五里橋街道由社群黨群服務中心牽頭,聯合桑城居民區黨總支和恭房小區業委會,邊做邊總結經驗,最終以恭房小區的成功經驗為基礎,編印了《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經驗手冊》,電梯加裝的重要問題一一詳細解答,通俗易懂。
今年,區房管局還推出了《黃浦區居民加裝電梯26問》,從基本政策、居民工作到審批程式,供社群居民參考,讓加梯居民少走彎路。
居民自治氣氛濃,加梯難題終“破冰”
一臺電梯要加裝成功,需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而這其中,最難過的就是“人和關”。
怎樣將老百姓“擰成一股繩”,考驗的是基層的治理能力。
今年3月10日,瑞金二路街道實現了加梯的“零突破”,“南三”小區舉行了加裝電梯的奠基儀式。看到自家小區“加梯夢”快實現了, 居民車阿姨感慨頗多,她所在的加梯自治工作組和小區業委會為這臺電梯的落地,可沒少“操心”。
加裝電梯的第一步就是意見徵詢,這也是最“磨人”的一個步驟,南三小區的意見徵詢也特別“磨人”。“熱臉貼冷屁股”“被居民關在門外”“深夜11點要求上門解釋”等“苦頭”,在街道兩個居民自治組織看來,現在都已經不是事兒了。
“有戶居民一聽到要加梯就強烈反對,原因就是電梯門離自家門太近了,不安全。”車阿姨告訴記者,為了做好這戶居民的思想工作,她和加梯自治工作組的成員們一次次上門,反覆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後總算打消了該戶居民的安全顧慮。
好事多磨的南三小區加梯工作,還遇到了另一個大難題:離地鐵軌交一號線坑基太近。街道加梯工作組和社群居民自治工作組成員們,找到負責該電梯安裝的黃浦區斌菱電梯加裝事務所,找來專家現場“會診”,反覆琢磨施工方案,讓電梯既執行安全,又不影響到軌道交通。
“居民自治,是加裝電梯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說,沒有居民的齊心努力,這件事情一定辦不成。”香山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陳磊說。
“兩代表一委員”助力,加梯實現“新突破”
“6、7、10號樓電梯加裝的地面基礎已弄好,還有3部電梯正在破土開挖。”說起中華路211弄中復小區的電梯進展情況,中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蔣秀華滿滿的都是開心。
作為黃浦區首個多層老式公房電梯加裝全覆蓋施工小區,中復小區實現了6部電梯同期開工。從啟動加梯徵詢,到正式開工,蔣秀華說離不開“兩代表一委員”的助力。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中復小區,居住的老年人偏多,加梯的呼聲一直很高。在“兩代表一委員”(即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基層走訪中,居民們提出了加梯的心願。透過“兩代表一委員”的助力,居民們的這一訴求很快有了新進展。透過街道零距離家園理事會搭建的平臺,中復小區加梯事宜“過三關斬六將”,終於“落地”了。
蔣秀華透露,加裝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3號樓、5號樓消防通道不適合加梯。怎麼辦?“兩代表一委員”積極為小區奔走,由區房管局牽頭區規劃、建委、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召開工作協調會,商討解決方法。最後,一份新的實施方案確定,3號樓、5號樓的加梯工作繼續順利推進。
記者 / 王月華
編輯 / 孫衝
圖片 / 區房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