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6時,中央氣象臺再次釋出寒潮預警:受冷空氣影響,11月29日8時至12月1日8時,西北地區東部、東北地區大部、華北大部、黃淮大部、江漢東部、江淮、江南中東部、四川盆地東部、貴州北部、華南北部等地將降溫6~8℃,其中,東北地區東部、黃淮東部、江淮東部、江南東部等地局地降溫可達10℃,黑龍江東南部、吉林東部、遼寧東北部局地可達12℃。
12月1日早晨最低氣溫0℃線位於江淮東部經江漢至四川盆地北部一帶,江南南部至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將降至4℃左右。西北地區中東部、華北、東北、黃淮、江漢、江淮、江南北部等地有4~5級偏北風,陣風6~8級;我國東部海域和南部海域等地有7~8級風,陣風9~10級。
這是自今年10月以來第四輪影響我國的大範圍寒潮天氣。
四輪寒潮影響我國,同期偏多
為什麼今年寒潮這麼多?
暫且不算正在影響我國的新一輪寒潮,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已經經歷的三輪大範圍寒潮天氣過程,分別發生在10月14日至17日、11月4日至8日、11月20日至23日。
這三輪寒潮中,第一輪寒潮影響力稍弱,但結束了北方的秋汛;第二輪寒潮來勢兇猛、強度大,多地降水量突破11月極值;第三輪寒潮降溫幅度大、雨雪範圍廣,儘管強度稍遜,但區域疊加累積效應明顯。
11月還未結束,已經有四輪寒潮影響我國,今年的寒潮真的比往年多嗎?
據國家氣候中心1951年至2020年逐月寒潮統計顯示,平均而言往年到11月底,寒潮發生次數為2次,今年已有4次,較同期來說確實是偏多的。
統計資料顯示,11月是寒潮發生最多的月份,其次為10月和3月。1990年11月曾出現過4輪寒潮,1979年和2011年的11月也經歷過3輪寒潮。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表示,寒潮主要是依據降溫幅度來度量的,在冬季,由於基礎溫度相對較低,日最低氣溫在24小時內降溫幅度8℃還是不容易的,而季節轉換期的11月或3月,由於氣溫在下降趨勢或上升過程中,冷空氣疊加基礎溫度的起伏變動,相對容易滿足寒潮標準。
全球變暖背景下,寒潮呈減少趨勢但極端性增加
雖然今冬寒潮偏多,但資料顯示,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影響我國的寒潮次數總體呈減少趨勢。不過,天氣氣候出現異常的幅度加大了,出現偏離平均態的振幅也越來越大,可能會出現北極冷空氣受到了更強的擾動,因此不排除某些地區某些時段出現更加極端的寒潮天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拉尼娜年,低緯度地區的海水變冷,特別是太平洋的中東部,經常會出現大面積的低溫海水,因此地球北半球高低緯度的溫度梯度減小,原有的氣候系統平衡狀態被打破,高緯度地區的冷空氣團不受約束,在較高的氣壓差別之下,就會以寒潮的形式迅速向低緯度推進。
因此,周兵指出,全球變暖與寒潮並不矛盾,反而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更容易出現更加極端的寒潮天氣。此外,全球變暖也並不會導致所有地方的冬季都變暖。比如,在北半球一些地方,全球變暖反而使得冬季更冷了。
“拉尼娜”影響下寒潮發生數量或進一步攀升
此前國家氣候中心釋出的今冬預測訊息稱,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中東部地區氣溫總體以偏冷為主;同時預測今冬將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周兵表示,對歷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統計結果表明,冬季到次年春季,拉尼娜年一般會出現19.1次冷空氣過程,其中有3.4次可達到寒潮等級。
目前,位於北極極地的冷渦中心位置有偏向東半球的傾向,因此,明年1月至2月,寒潮發生數量還有可能進一步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