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進入聖誕新年季,廣受歡迎的傳統聖誕市場如約而至。然而,隨著法國進入第五波疫情以及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的突襲,防疫形勢依然嚴峻。圖為十二月九日,一名女子在法國巴黎杜伊勒裡花園的聖誕市場參觀。 新華社記者 高 靜攝
隨著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的出現,世界多國再次深陷抗疫“泥潭”。
據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計,歐洲平均單日新增35.9萬例新冠確診病例,佔全球日增病例的66%。時近歲末,陸續而來的感恩節、聖誕節等西方傳統節日將加重多國的抗疫難度,給美歐社會經濟帶來嚴峻挑戰。
疫情反撲 挑戰加重
自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以來,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再次陷入嚴峻局勢。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資料顯示,截至12月8日,美國共有19州報告43例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約1/3的感染者有國際旅行史,且大多為完成新冠疫苗接種的年輕人。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蘿謝爾·沃倫斯基10日表示,在過去的7天內,美國日均新增37%的確診病例,其中99.9%的新增病例來自德爾塔毒株。
儘管奧密克戎毒株迅速擴散,德爾塔毒株仍是美國流行的主要毒株。官方統計資料顯示,截至12月10日,全美共44個州和地區處於高水平社群傳播狀態,感染面積超過77%。
當地時間11月26日,美國宣佈將從11月29日開始對來自南非、波札那、辛巴威、莫三比克、奈米比亞等8國的公民實施旅行限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分析認為,“從禁飛令並未在同日生效這點來看,美國政府非常清楚,即便執行了所謂的旅行限制,也無法阻止病毒進入美國,甚至不能排除病毒或已入侵該國的可能。頒佈旅行限制不過是為了短期內避免醫療系統崩潰,緩解拜登政府的抗疫壓力,並試圖減輕民眾的不滿和恐慌。”
除了要面對疫情嚴峻挑戰,美國政府還須解決居高不下的通脹以及供應鏈短缺等問題。
蘇曉暉指出,“美國即將進入新一輪緊張的政治週期中,因此,疫情反彈、高通脹、供應鏈失衡等危機都會威脅到民主黨的中期選舉,在這個關鍵時期,美國政府所做的反應將更多考慮到美國國內的政治因素。”
早在疫情發生之初,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便在戴口罩、隔離措施、病毒危害性等問題上處於對立狀態,遲遲無法達成有效共識,深陷“為反對而反對”的黨爭泥潭。蘇曉暉表示,“在疫情蔓延全球之際,美國仍圍繞著是否該戴口罩、接種疫苗等防疫措施爭執不休,導致社會對立情緒嚴重,政治撕裂將不利於美國政府抗擊疫情,使該國抗疫形勢雪上加霜。”
防疫轉嚴 抗議頻發
12月11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部分歐洲領導人與專家警告,奧密克戎毒株將超越德爾塔毒株,成為部分歐洲國家的主要流行新冠毒株。蘇格蘭首席大臣尼古拉·斯特金表示,“我們預計奧密克戎將在幾天內趕上德爾塔。”
當下,歐洲多項疫情指標居高不下,各國紛紛頒佈旅行限制令、疫苗通行證、強制戴口罩、強制接種新冠疫苗等防疫措施,引發歐洲民眾強烈不滿,成千上萬的抗議者走上街頭,反對政府新頒佈的防疫政策“威脅公民的權利與自由”,其中發生在比利時、奧地利、荷蘭、法國、義大利、瑞士的抗議示威尤為激烈。
在疫情依然嚴峻的背景下,如此大規模的人員聚集無異於火上澆油。英國《經濟學人》刊文指出,“歐洲各地因封鎖而引發的憤怒將導致新冠確診病例激增,強制疫苗接種將‘被迫’成為各國未來的主流防疫措施。”
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內部應討論強制接種新冠疫苗,但是否這樣做由各成員國自行決定。
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閆瑾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歐洲多國考慮強制接種新冠疫苗實屬無奈之舉,領導層與民眾能否就此達成共識也還未知。一方面,強制接種政策須符合各國的法律程式;另一方面,部分官員和民眾對疫苗有效性存疑,並認為此政策是對‘自由’和‘人權’的侵犯。”
“此次疫情主要由奧密克戎毒株引起,目前人們對該變異毒株的瞭解相對較少,對其傳染性和逃避免疫的能力還未有定論,容易對疫情作出錯判,如過度恐慌和過度懈怠。”閆瑾認為。
此前,美國《大西洋月刊》曾刊文指出,面對新一波疫情,歐洲各國已不再像去年疫情嚴峻之際,達成合力抗疫的共識。分析認為,歐洲的防疫措施被劃分成奧地利式的“嚴控模式”和法國式的“鼓勵模式”,兩種抗疫模式顯示出新一波疫情正在撕裂歐洲。
閆瑾表示,“衛生防疫權本就不屬於歐盟,所以出現防疫分歧也很正常,疫情的反覆使歐洲多地深陷防疫疲勞,各國間的考慮也不盡相同:有些國家開始逐步放棄對疫情的防控,提倡‘與病毒共存’;有些國家則認為只有提高疫苗接種率,才能放鬆防疫措施。”
清零政策 備受肯定
在奧密克戎毒株的“突襲”下,不少外媒開始對中國的“清零”政策表示肯定,認為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證明了中國抗疫策略的合理性。
在此之前,部分國家曾陸續更改防疫策略,採取“與病毒共存”模式,希望能透過提高新冠疫苗接種率遏制疫情發展,但在德爾塔與奧密克戎“雙重夾擊”下,各國只能重新關起國門,收緊防疫措施。
英國廣播電視中文網撰文指出,即便是曾經的抗疫優等生如新加坡、以色列,在提高新冠疫苗接種率後都相繼選擇“與病毒共存”的防疫策略,最終導致疫情嚴重反彈。反觀中國,自疫情暴發以來便持續堅持“動態清零”,成功為中國人民的健康安全夯築起堅強堡壘。
“奧密克戎毒株的出現進一步證明了中國防疫政策的有效性。西方世界常年奉行自由主義,認為個人自由高於一切。從持續發酵的抗議活動便可得知,要想在美歐等國推行強制性防疫政策,必然面臨強大阻力。”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認為。
分析人士表示,為了避免醫療體系崩潰、儘快恢復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國家不得不推行強制性防疫措施。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強制性措施的出現,足以反映出歐盟對當前處境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