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國家博物館效果圖,建築外觀呈“幾”字形受訪者供圖
國家級博物館、黃河文化新地標、講述黃河故事的“旗艦”專案……自打傳出要建設的訊息以來,黃河國家博物館就被戴上了諸多“光環”。如今,該專案進展到哪一步了?“顏值”如何?未來將展示什麼?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河南商報記者來到黃河國家博物館專案現場,來看看它的“近況”。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孫科
投資約19.3億元,佔地面積與綠城廣場相當
早在2020年2月份,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與鄭州市建立工作機制,成立了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建設工作專班。同時,編制了《黃河國家博物館建設方案綱要(草案)》。幾個月後,河南商報率先報道了黃河國家博物館的選址位置。一時間,關於黃河國家博物館的建設,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5月18日,在黃河大堤路與文化路交叉口東南角,河南商報記者看到這裡有一大片被蓋上了一層防塵網的空地,這就是即將建設的黃河國家博物館所在地。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專案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投資估算約19.3億元,佔地約135畝(與鄭州市綠城廣場大小相當)。
外觀像黃河的“幾”字形,內設4萬平方米的展陳空間
河南商報記者從建設方瞭解到,黃河國家博物館建築方案由德國GMP主筆設計。
從方案看,建築主體如一方磐石,由堤岸山巒中“孕育”而出,流線型外觀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多邊形的建築緩緩起伏,跨越公園中的曲流,建築整體的外觀借鑑了黃河的“幾”字形,與周圍協調一致。
建築高度40米,分為地下一層,地上四層。按照建築功能劃分,北側為主展陳區,南側為服務教育區及檔案室、圖書館等配套設施。總共4萬平方米的展陳空間將透過四個主題展區全面揭示黃河的歷史文化與生態風貌,另外還設有豐富的臨時展覽與互動體驗區。
黃河國家博物館的屋頂設計也很有巧思,綠化屋面設計將國家公園的自然風光延伸至屋頂平臺,訪客在此可享有非凡的觀景視野,向北盡覽雄渾壯美的滔滔黃河,向南遠眺優美的鄭州城市天際線。“屋頂種植了很多植被,屆時,遊客可以到屋頂休息、遠眺。屋頂不少地方還有玻璃,陽光可以透過玻璃照射進建築內部,也更加節能環保。”建設方一名工作人員說。建築內部延續外部設計和用材理念。
建築主體的外挑結構橫跨景觀水岸,訪客主入口設在其下方。曲折的外牆做出流水沖刷的觀感,金屬吊頂貫穿主要參觀路線,在視覺上引導訪客前行。
值得一提的是,黃河國家博物館是以“點”的方式進行展示,透過黃河博物館區、花園口遺址區等不同主題的歷史文化展示區與黃河灘地生態公園和索須河遺址公園形成“面”狀景觀,從而展示黃河文化的整體風貌和歷史格局,利用多種方式的遊覽路線將“點”與“面”景觀串聯起來,全面揭示黃河文化內涵。
計劃今年6月底開工建設
談到黃河國家博物館定位時,建設方透露,該專案有三大定位,分別是:弘揚黃河文化的傳承基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展示平臺,世界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鑑平臺。
建成後,黃河國家博物館將成為弘揚黃河文化的傳承基地,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展示平臺,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場所。
黃河國家博物館將成為濃縮黃河文明精華、揭示黃河自然變遷、展示人民治黃巨大成就、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國家級博物館。
據介紹,2020年7月,啟動專案設計招標,邀請了5家國內外頂級設計團隊參與。最終,德國GMP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設計方案脫穎而出。
2021年3月31日取得專案可研報告批覆。目前,工程建設前期手續正在同步推進,工程計劃2021年6月底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