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評價指標是什麼?國家發改委: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是最具標誌性的指標

9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舉行新聞釋出會,釋出並介紹《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全面小康”到底是什麼含義?評價的指標包括什麼?老百姓的民生福祉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做出了詳細解讀。

如何理解全面小康?趙辰昕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在“全面”兩個字。“全面”,既指覆蓋的領域要全面,是“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也指覆蓋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還指覆蓋的區域要全面,是城鄉區域共同的小康。在成效上,全面小康就是要突出解決好短板弱項,推動實現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對此,白皮書都作了非常詳盡的闡述。

“全面小康”評價指標是什麼?國家發改委: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是最具標誌性的指標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

“全面小康”評價的指標包括什麼?趙辰昕表示,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也就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黨的十九大又全面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條件、內外因素,作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戰略部署。

趙辰昕說,這些年來,我們戰貧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汙染、化風險,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有目共睹,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特別是我們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這也是全面小康最具有標誌性的指標。”

實現全面小康,老百姓的民生福祉發生了哪些變化?趙辰昕表示,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民生福祉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197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1元,到2020年已經達到32189元;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由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9.2%和32.7%。

趙辰昕說,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之後,人們對生活品質、品位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衣食住行也在不斷升級,消費結構實現了從生存型向發展型、改善型的過渡,吃穿用有餘,家電全面普及,汽車已經進入到尋常百姓家,餐飲、健康、教育、旅遊、文娛等服務性消費也在持續性快速增長,就業、教育、社保、醫療、社會治理等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得到有效保障。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官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23 字。

轉載請註明: “全面小康”評價指標是什麼?國家發改委: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是最具標誌性的指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