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民黨若走“獨臺”路線,不只會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更會喪失支持者信任

由 濮陽南煙 釋出於 綜合

中國國民黨2020敗選後由青壯派江啟臣接掌黨主席,有心改革卻未見成效。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ETtoday最新民調顯示,僅30.6%民眾認為國民黨符合人民期待,52.7%不認同,無疑是對國民黨與江啟臣個人的當頭棒喝。下任國民黨主席支援度調查,江僅獲得6.4%的支援率,遠遜於朱立倫的26.8%和韓國瑜的15.7%。

國民黨改革未獲得社會認同,江啟臣個人支援度偏低,都代表以江啟臣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策略與路線上的失敗。國民黨團提出的“臺美復交”與“美國協防”兩案正是個典型例證。兩個提案一出,不只大陸跳腳,藍營一片罵聲,綠營更是譏諷連連。

國民黨長期以來有“選舉派”與“理念派”的矛盾和衝突,這不是江啟臣製造的問題,而是國民黨在臺灣民主化後的不適應症。自從蔣經國擴大選舉範圍,國民黨就出現這個慢性病,初期只是小麻煩,雖然有困擾卻無大礙,隨著民主深化病情慢慢加劇,馬英九時代後期開始出現急性症狀。

2014年選舉大敗,理念派認為國民黨的失敗在於失去黨格黨魂,未來只要大聲說出國民黨的主體價值,就能爭取民心;選舉派則認為國民黨傳統的理念與價值已失去選舉市場,要勝選就得向市場靠攏,市場不是國民黨所能改變,理念派的主張無法重返執政。

選舉畢竟不是買賣,政黨是理念的組合,失去理念的選舉機器不可能長期執政。政黨領導人不應該自詡為選舉派或理念派的一方,而應站在戰略高點去折衝,找到利益衝突的解方。國民黨路線之爭雖然不是江啟臣製造的,但作為國民黨掌門人,這半年來在調和鼎鼐上顯然失敗。近期發生的海峽論壇風波到“臺美復交”提案,路線傾斜反而變本加厲,因而遭到“小綠”的批評,不只造成部分藍營支持者離心離德,拱手讓出國民黨最具優勢的兩岸對話能力。

作為負責任的政黨,必須從臺灣的整體、長期利益去思考,不能侷限於一黨的格局,更不能迷失在一次選舉的利益。特別是多數民意仍然嚮往兩岸和平,一旦國民黨放棄和平路線,靠往“獨臺”、選舉路線,不只會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更會喪失既有支持者的信任。

況且,臺海情勢變得緊張,民意也出現變化。多數人不願衝突打仗,希望能妥善處理與大陸的關係,這是國民黨的機會。一旦完全靠向選舉,和民進黨的主張接近,不但會失去傳統支持者,更將失去為臺灣創造和平的機會,成為“小民進黨”不可能有實現政黨輪替的機會,反而會快速萎縮成為“永遠的尾巴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