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曾拯救了龐大集團的男人,又將眾泰從深水火熱中解救了出來。
汽車經銷商上市公司龐大集團三年前曾因資金不足深陷債務危機,瀕臨邊緣,得益於江蘇深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黃繼宏的幫助,使得龐大集團在2020年成功“脫星摘帽”。而重整的方式簡單且有效,就是透過股權轉讓、出售店鋪商業用地等一系列“變賣”來實現扭虧轉盈,雖然實質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但至少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而在汽車圈極具知名度的眾泰汽車,在身陷囹圄之際,也是靠江蘇深商20億元的支援,才得以緩了口氣。不少人認為黃繼宏此次“救火”,是眼饞眾泰汽車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雙重生產資質,以及遍佈全國的生產基地,畢竟倒倒手也是有著不少的油水。但這次黃繼宏真的也只是想“變賣家當”嗎?我覺得並不像。
在如今跨界造車蔚然成風的時代,沒人能經受得住“一步登天”的誘惑,強如恆大、小米和華為這樣的房產科技大佬,不甘於落伍的小牛電動車、團車網等,有錢沒錢都想在這新能源造車“草莽皆可為英雄”的階段搏上一搏。
雖然眾泰汽車旗下並沒有可圈可點的核心技術,在市場上的品牌形象也有點一言難盡,且和經銷商們也有著高達上百億元的窟窿得填。但在造車雙重資質和完善成熟的生產基地等優質資源的情況下,黃繼宏也免不了俗地動起造車的念頭,畢竟重啟造車,和那些白手起家的造車新勢力們相比,要輕鬆很多。
眾泰汽車在《重整計劃》的公告中表示,未來將恢復最佳化傳統汽車業務,以及升級拓展網約車、微型電動車等方面進行發力。將重心向B端出行市場以及微型電動車市場轉移,這步棋對於目前的眾泰而言,確實是比較合適的。
眾泰汽車的市場口碑算不上高,“山寨”經歷和頻頻出現的質量問題,以及在燃油領域沒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術,都使其在面對主流燃油市場時,毫無招架之力。所以眾泰汽車此次迴歸,或許會以新能源的身份出現在大家面前,畢竟現在新能源車型,大都是透過各種供應商提供的科技技術或電池配件,組裝而成,並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開發研究。而將旗下的新能源產品投入B端市場,或許還能以比較實惠的批發價博得出行市場的初步認可。
而微型電動車的興起,則讓眾泰汽車的底氣變得更足。眾泰汽車是有著豐富的微型電動車經驗的,售價曾高達18萬元的E200,在當年賣得也並不算少。如今宏光MINIEV牽了最低售價的頭兒,雖然不能再讓眾泰暴利,但極低的入手門檻以及幾近透明化的造車流程,無疑成為眾泰東山再起的最佳切入點,本就有著“皮尺部”之稱,在複製模仿熱銷車型的優點上,基本毫無壓力。
屆時以高性價比的產品表現來贏得市場的認可,並不算難:動輒10多萬的“保時泰”都曾混得風生水起,雖然時代不同了,但對於四五線鄉鎮城市而言,起步僅需兩三萬的“迷你泰”,依舊還是有著不小的發展空間。
新能源浪潮下,電動車型的“批次組裝”模板,讓眾泰汽車看到了“生”的希望,未來駛入新能源賽道,繼續在中低端市場貫徹高性價比路線,還是極有看頭的。而且這次迴歸大機率會換個身份重新來過,以此明志,證明自己和之前的眾泰劃清界限,在新能源領域煥新出發。畢竟之前眾泰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著實沒有太多值得留戀的地方。
寫在最後
雖然眾泰也曾表示要透過收購、合資的方式構建品牌矩陣,佈局中高階新能源汽車市場。但這頂多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景,巔峰期的眾泰都玩不轉中高階市場,況且是目前剛重整歸來的脫困者。還不如老老實實深耕中低端電動市場,以高性價比換取市場的初步認可,唯有如此,才能在面對眾多強勁對手時,存活下來的機率多上幾成。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