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5月13日電 題:萬物皆可種!中國人對種菜有多執念?
《舌尖上的中國1》中,導演胡博曾說過:中國人走到哪裡,都得想辦法種點菜。這話在最近幾年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驗證。
日前,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華裔民眾若善於打理,荒地、陽臺或頂樓都可變成“菜園”,尤其在疫情當下還可避免到人擠人的超市購物。
花盆也能來種植蔬菜
在紐約法拉盛的長青公園,一片20平方的荒地被華裔老人申請下來,經過長時間的打理,變成了一塊土壤肥沃的菜園。每年只需支付50元的費用,就收穫了滿滿的蔬菜水果。
這並不是個例,楊女士多年來在紐約市開辦自然農法農耕班,從土壤到氣候,再到作物的耕種規律,都成為了課堂上必學的知識。她表示,農耕班在公園裡、住宅高樓中都有授課,“高樓中的每一顆種子、每一粒泥土和沙子都是我們坐著電梯帶上去的”。
自然農耕班老師李先生稱,若民眾家附近沒有現成的土地,可以透過使用肥沃的“活土”,用花盆來種植蔬菜;“最容易方式是去超市直接購買有機泥土,一般十元左右可以買到一袋,適合家庭種植。”
其實不光是花盆,對於中國人來說,只要有種子,菜可以種在任何地方。泡沫箱、水瓶甚至是汽車貨箱,都可以種菜。正可謂,中國人走哪都種菜,並且在哪都可以種好。
中國家長在耶魯種菜種上癮 耶魯:不要停,肥料管夠!
著名的耶魯菜園,就是中國代表隊拿下的成就之一。
這群60多歲的中國老人,本來到這裡時照顧在此求學、工作的孩子。閒暇之餘,他們將美國名校耶魯大學雜草叢生的荒地整理出來,種上韭菜、香菜、西紅柿以及豆類等蔬菜,這一舉動不僅得到校方的支援,也獲得了美國網友的稱讚。耶魯校方還為他們提供化肥。
而這些頭髮花白的家長透過這些菜園吃到新鮮而且熟悉的蔬菜,也以此結識朋友,拓展社交。
中國丈母孃把別墅大改造!洋女婿看懵
當時,定居澳大利亞的楊女士把母親接過來小住,他們居住的別墅中有一片花園。楊女士的丈夫在這裡種滿了花花草草。
閒不下來的楊母也“相中”了這片花園,幾個月的時間,她把能拔的花都拔了,能砍的樹都砍了,取而代之種滿了西紅柿、扁豆、香菜、大蔥……
等到楊女士的丈夫發現這一切,只剩下在風中凌亂。。
可後來,楊女士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丈夫對母親在花園裡種滿蔬菜一事感到驚訝,但現在表示很理解,“一是覺得老太太來我家裡帶孩子不容易,既然她喜歡種菜,就支援她的愛好。二是我丈夫吃了菜以後,也愛上了自種蔬菜。”
北大學霸加拿大埋頭種菜 火爆程度堪比李子柒
去年,一條《一位北大畢業生在加拿大的種菜之路!》的影片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爆火,收穫了27萬次觀看。
影片中的年輕人名叫董健毅,網名董菜菜,在Youtube上擁有近2萬粉絲的他,被稱為男版“李子柒”,會種菜的“雷佳音”,而“董菜菜”也火速成為了加拿大種菜圈裡的“新晉網紅”。
2007年,北大本碩地質學畢業時,董健毅做夢也沒有想到,10多年後,自己會在加拿大寒冷的黑土地上,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菜農生活。
每天天色微亮,先掀開蔬菜大棚上的3噸棉被,給雞舍裡的土雞餵食;吃完早飯,再開啟大棚的天窗通風;然後給蔬菜整枝、打尖、澆水……
一天下來,工作時長超過15小時,幾乎片刻不歇,晚上倒下床就睡著了。
在天寒地凍的卡爾加里,全年無霜期只有100天左右,沒人在這樣的地方種菜。
他僅靠一己之力,搭起加拿大第一座“中國式大棚”。建棚過程險象環生,艱難程度超乎想象,他無數次想要放棄。但是第二天爬起來,又接著幹。好在他有一些油田現場施工的經驗,碰到困難,總能想出辦法。
如今,“董菜菜”早已成為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一個農場主,他把“種地”當成了事業,把田園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中國維和官兵在非洲打造開心農場 網友:種地的天賦拉滿了!
去非洲維和,中國官兵們也能實現“種菜維和兩開花”。
整天在營地裡翻騰土壤的他們,曾讓臨近營地的肯亞維和官兵疑惑,卻也用收穫的果實讓當地人民震驚。
據@央廣軍事 報道,當地的環境官看到後專門帶人來學習,他感嘆:“在同一片土地上,你們既擁有了森林,也擁有了食物。”
而在遍地都是火山岩和沙漠焦土的吉布提,我國軍人喜提大西瓜。
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我國科考隊隨行醫生種出了蔬菜,和隊員們在南極吃火鍋。
……
有人說:每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都藏著對種菜的嚮往。這是刻在DNA裡的“種族天賦”:
只要給中國人一個容器,別管花盆,泡沫盒,塑膠盆,易拉罐.....都能給你種上一堆的瓜果蔬菜。
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中國人對種菜的嚮往;種菜,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稿件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ID:qiaowangzhongguo;資料來源:中國僑網綜合中國新聞網、觀察者網、封面新聞、澎湃新聞、央廣軍事、英倫圈等;作者:何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