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張春友
在8月中旬舉行的一場歐盟代表團與美國外交部門之間有關美國製裁“北溪-2”天然氣管道專案的視訊會議中,與會的歐盟24國聯名向美國提出抗議,反對美國枉顧國際法單方面對這一專案施加新制裁。
盟友眾怒 聯合發出抗議
美國對“北溪-2”專案“如鯁在喉”動作頻頻。繼去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對參與“北溪-2”專案的企業實施制裁後,美國參眾兩院7月投票通過了新財年國防授權法修正案,將延長對參與“北溪-2”專案建設公司的制裁,超過12個歐洲國家的120多家公司受到直接影響。8月1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更威脅將根據《美國敵對國家制裁法案》對“北溪-2”專案和“土耳其溪”專案繼續進行制裁。
在美國對“北溪-2”專案業已施加制裁並威脅施加新制裁的背景下,歐盟24國代表在8月中旬為此召開的視訊會議期間向美國國務院發出抗議照會,並對美方近期愈加頻繁地對歐洲企業施加制裁或威脅施加制裁“深表關切”。
戰後美國依託美元體系建立起的國際金融、經濟秩序及對高科技的壟斷使得幾乎所有的國際跨國公司都與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樣,美國將一己之利凌駕於他國乃至盟國政治、經濟、外交利益之上的“長臂管轄”就擁有了實際可操作性。對此,包括歐洲國家及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多國多有不滿,但又無可奈何。正是受到《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影響,負責“北溪-2”專案管道建設、總部位於瑞士的Allseas公司被迫停工,致使該專案在完成90%的工程後被迫叫停。
美國的動機其實不難理解,其中既有經濟利益考量,又包含地緣政治因素。或許,還要考慮到特朗普在大選連任壓力下的有目的之舉。
國際社會都在關注,在美國的制裁壓力下,以俄羅斯、德國為代表的涉事方將如何應對。
對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而言,“北溪-2”專案不僅是歐洲能源政策獨立性的縮影,其中更牽扯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北溪-2”專案總造價95億歐元,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出資50%,法國ENGIE集團、奧地利石油天然氣集團、荷蘭皇家殼牌、德國Uniper公司和德國Wintershall公司各提供9.5億歐元(即專案造價的10%)的融資,共有20多個國家的600多家企業參與投資或建設,僅歐洲就有12個國家的大約120家企業參與其中。
從以上資料不難看出,為何此次歐盟27國中有24個國家一致反對美國對“北溪-2”專案的單邊制裁。
雖然歐盟方面沒有透露具體是哪24個國家聯合對美髮出抗議,但近期因增加駐軍而與美國打得火熱的波蘭已經表示“自己不在其中”。此外,有媒體披露,愛沙尼亞也沒有參與此次會議。不過,美國遭遇歐洲國家如此大規模且立場一致的反對和抗議,也受到美國及歐洲媒體的關注,美國媒體將之稱為“史上首次”。
態度堅決 德俄相繼表態
拋開地緣政治因素,“北溪-2”專案是一個經濟專案,對天然氣生產大國俄羅斯以及需求大國德國乃至整個歐洲而言,是雙方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首先,“北溪-2”專案主要透過海底管線將天然氣產地俄羅斯和天然氣需求國德國對接起來,初衷就是減少天然氣貿易中第三方的影響。專案竣工後,將每年穩定向歐洲提供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可以滿足歐洲國家10%的能源需求。其次,“北溪-2”有助於德國實現能源進口的多元化。德國不僅可以直接獲得俄羅斯的天然氣供給,價格比美國頁岩氣低20%,還可以將其轉運至其他歐洲國家,成為歐洲能源的中轉中樞,這對於一直與法國爭奪歐盟領導權的德國而言,意義不言而喻。若“北溪-2”成功投入使用,未來將該管道擴容到“北溪-3”甚至“北溪-4”也並非沒有可能。
正因“北溪-2”專案建設是德俄兩國間乃至多數歐洲國家與俄羅斯間的共同利益,所以德國等歐盟國家以及俄羅斯近日相繼作出強硬表態。
8月11日,德國外長馬斯到訪俄羅斯,並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就“北溪-2”專案進行會談。馬斯認為,“北溪-2”對德國乃至歐洲的能源供給和安全非常重要。他還指出,美國的制裁違反國際法。選擇能源供應方是德國的主權權利,其他國家無權干預。
德國穆特蘭港運營方目前遭遇美方的制裁威脅最大。目前穆特蘭港儲存了大量“北溪-2”專案建設用材。就此,德國聯邦議院發言人斯特芬·科特雷表態稱,對港口的制裁侵犯德國主權。作為回應,德國將對美髮起經濟戰。
拉夫羅夫11日也表示,“北溪-2”專案將盡快完工。據悉,俄已將該國唯一一艘可用於專案作業的船隻——“切爾斯基學者號”更改註冊公司後從遠東調往相應海域繼續負責“北溪—2”專案剩餘160公里的海底管道鋪設工作。根據俄方計劃,專案建設將於今年年底前完工。
據俄媒8月19日披露的最新訊息,俄方為此甚至派遣了波羅的海艦隊軍艦對“切爾斯基學者號”進行保護。
失道寡助 美國不得人心
美國攪局“北溪-2”專案這筆賬,最終到底是賠是賺?分析人士認為,無論制裁是否有效,美國都不會是最後的贏家。
一段時間以來,隨著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政策抬頭及不斷“退群”,美歐關係嫌隙加深,美國的“長臂管轄”更是讓德國與歐盟難以忍受。美方在“北溪-2”專案上一再加碼制裁,明顯不得人心,也讓歐洲盟友與之更為離心離德。
據悉,德國正考慮推動歐盟對美國採取集體反制措施。德國聯邦議員、前環境部長於爾根·特里廷直言不諱地表示,美國對德國和歐盟的主權干涉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對此應予以堅決回應。
美方迷信“霸權”力量,只能引來眾怒,在更多的國際事務上失道寡助。
事實上,除在“北溪-2”專案上遭遇歐盟24國的集體反對和聯合抗議外,美國日前在聯合國一項決議中也再次遭遇滑鐵盧。
聯合國安理會8月14日對美國提交的延長對伊朗武器禁運決議草案進行表決。表決結果顯示,除美國與多明尼加共和國2票同意外,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美國盟友在內的11個國家均投了棄權票,俄羅斯、中國投了反對票,提案未獲透過。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在表決後指出,“在聯合國75年的歷史中,美國面臨的孤立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