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輪椅乘公交還難嗎?記者跟隨體驗發現——無障礙出行還差一點點

“方便多了,公交車大都有了踏板坡道,再也不用讓人抬上抬下了。”不久前,東城區殘疾人體育運動協會“無障礙建設宣傳推廣、監督檢查及評估驗收”專案組,組織了無障礙督導隊的20名隊員,分成7組從不同地點隨機乘坐公交車,體驗乘坐輪椅公交出行的真實情況。

坐輪椅乘公交還難嗎?記者跟隨體驗發現——無障礙出行還差一點點

記者也參與了部分體驗活動,發現在目前運營的城市公交車中,無論是踏板,還是輪椅席位、安全帶、語音提示等設施配備齊全,而且司乘人員對待殘障人士熱情友好。但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距離無障礙順暢通行還差了一點點。

公交站臺沒坡道

坐輪椅頻頻被困

“下車後發現,這個站臺的兩端都沒有坡道,根本下不去啊!”8月28日下午,乘坐輪椅的段先生在外交部街站坐上了24路公交車。上車、乘車、下車,一路順暢讓段先生很驚喜。可誰也沒想到,當段先生從東內小街站下車後才發現,站臺兩端都直接和綠化帶相連,缺少可以緩衝的緣石坡道讓輪椅從站臺上下來。

當時正值工作日的下午,路人不多,等車的乘客也剛剛坐上公交車走了,站臺上只剩下了段先生和其他兩位同行的殘疾人。段先生在站臺上等了半天也沒能找到一個能幫忙抬輪椅的路人。最後,他只能讓兩位殘疾朋友站在站臺下面,握住輪椅的把手,一點一點地把輪椅倒下臺階。雖然三人動作很慢很小心,可是,輪椅落地的瞬間,他還是明顯感覺到了“噔”的一聲,重重地蹾了一下,“還好輪椅沒磕壞,要是站臺有坡道就好了。”

段先生遇到的無障礙設施不配套的問題並非個案。缺少坡道緣石的問題屢見不鮮,健全人一抬腳就走了,毫無察覺,但這個問題卻讓乘坐輪椅的殘疾人“騎虎難下”。殘障人士吳女士告訴記者,原來她坐輪椅出行都習慣走非機動車道,避免上下路牙的麻煩。但現在非機動車道上的一些快遞車,不僅逆行,速度還飛快,所以,遇到修葺平整的坡道,她更願意走人行道。但令她煩惱的是,她從這頭上了坡道,走了幾百米以後,才發現另一頭的路緣石卻是臺階,她沒法自己下去,只好調頭回去。

另一位殘障人士盧女士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去公園,經過一座拱橋下坡時,橋末端與地面銜接處有一個臺階,她沒及時發現,輪椅突然掉下臺階差點翻過去,而她直接從輪椅上衝了出去,一頭栽倒在地。萬幸的是,她沒摔傷。“如果拱橋兩端都有臺階,我就不會上去了。這樣不配套的公共設施,一定還有其他人被坑過。”

公交踏板成陡坡

前拉後推才上車

8月30日,記者跟隨武女士體驗長安街公交無障礙設施。“一二,走!”隨著武女士一聲幹練的口號,她用力“一搖”、安全員在後面“一推”就讓輪椅順利從坡道上了車,整個過程僅僅用了不到半分鐘的時間。

在行駛中,武女士乘坐輪椅停靠在車廂裡貼有標誌的輪椅專席,繫上了安全帶,無論車輛起步還是剎車都不用擔心輪椅來回晃動。她滿意地豎起大拇指稱讚道:“長安街上的公交車真是楷模!”

此後,武女士又換乘了52路。公交車開到了軍事博物館站,武女士準備下車了。司機將車停得恰到好處:踏板翻下來穩穩地搭在站臺上,而且預留了足夠空間,武女士自己手搖輪椅就能順利下車。經過對比她才明白,原來,踏板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搭在站臺上,這樣坡度很小,乘坐輪椅的人自己就可以輕鬆上車下車。

當天武女士乘坐1路車返回北京站時,還遇到一個意外。司機停車時與站臺的距離不遠不近,踏板翻下來剛剛搭在站臺邊緣。安全員下車用腳輕輕一踏,踏板就從站臺上掉落下來,搭在了地上。這讓她猶豫該如何下車:如果順著踏板下來,前輪就會剛好卡在站臺下沿,而後輪還在踏板上,她既上不去又不能左右轉彎。售票員和安全員立刻下車協助,他們讓武女士緩慢地下坡,前輪抵達站臺邊緣時,左右兩人使勁兒撬動輪椅,讓前輪抬起搭上站臺,然後再奮力抬起輪椅後輪,這才把她送到了站臺上。“本來不用這麼費勁的,只要司機把車停得離站臺近一些,就會省事很多。”武女士說。

8月29日傍晚,乘坐電動輪椅的孫先生在沙子口東站乘坐25路時,也遇到了這樣的尷尬。他駕駛電動輪椅,輪椅自重七八十斤。因為天黑他沒有找到上站臺的坡道,於是只好在站臺下等車。公交踏板搭在了地面上,形成了一個近40度的小陡坡,司乘人員一個在前面拉,兩個在後面推,三個人鉚足了勁兒,才把他安全地推上了車。“電動輪椅比較沉,可發動機的勁兒足夠大,按理說上這個陡坡沒有問題。但我擔心的是勁兒太大,踏板打滑,衝上去的輪椅會仰翻過來,要是踏板沒那麼陡就好了。”

一位無障礙設施的設計師告訴記者,按照設計規範,一般坡道的高長之比為1比12,所以,公交踏板應該搭在站臺上使用,否則不僅威脅到輪椅乘客的安全,還會傷害踏板設施。

記者手記

無障礙意識別“鏽住”

司機從駕駛座上跳下來,打算搭把手把輪椅乘客抬上車;售票員滿頭大汗,試了多次才把踏板開啟;一些安全員不知道應該把輪椅乘客安置在輪椅席位,並用安全帶固定;乘客恍然大悟,原來車廂裡這個裝置是這樣用的……在這次暗訪體驗中,殘障人士一個突出的感受是:相比於環境設施,人們的無障礙觀念、意識和習慣的建設,還差那麼一點點。

公交車停穩,一個健壯的安全員徑直朝輪椅乘客走來,看樣子是打算把輪椅連“車”帶人抬上去。“你為啥不用踏板呢?”小夥子一臉茫然,一番指導後他才明白踏板怎麼用。這是記者隨行體驗中遇到的一個場景。

“還有一種認識,以為無障礙設施用起來麻煩,不如大家一起抬輪椅方便。”一位殘障人士告訴記者,他經常要坐公交車,於是,書包裡隨時帶著一把改錐,遇到打不開的公交踏板,他總是對司乘人員說:“沒關係,我來修。”有的老式公交車的踏板因為長期不用而被鏽住了,或者卡住了,而有的則是因為司乘人員嫌麻煩,踏板拉出來還得再放回去,弄得一手黑也沒法兒洗手,還浪費時間。然而,這位殘障人士總是堅持要試一試,他熟練地用工具一撬,就把踏板打開了,“其實很方便的,開啟踏板不過幾秒鐘,比抬輪椅要輕鬆多了。”

“門好久不開,軸還會鏽住呢。無障礙設施也一樣,只有多用才不會鏽住。”這位殘疾人朋友堅持“修理”踏板,是因為每次使用無障礙設施,都是對司乘人員使用技巧的一次培訓,是對乘客無障礙意識的一次提升,也是社會尊重殘障人士的一次觀念普及。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北青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32 字。

轉載請註明: 坐輪椅乘公交還難嗎?記者跟隨體驗發現——無障礙出行還差一點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