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印度為了報復我國,大力抵制我國進口商品,並號稱要用這樣的行動來提高“印度製造”能力,擴大“印度製造”市場,但最後在好多行業遭遇窘境。本以為這個鬧劇已經演不下去了,但近日印度軍隊又開始對自己發狠,也要來提高“印度製造”了。
據《環球時報》8月9日報道,印度國防部長辛格當天表示,印度將從2020年開始禁止進口101種軍事裝備,以大力發展印度本土製造的武器。在辛格給出的“禁運清單”中,包括有高炮、突擊步槍、護衛艦、聲納系統、運輸機、武裝直升機和雷達等武器裝備。印媒稱,印軍此舉是為了響應總理莫迪此前倡議的“自給自足”特別經濟計劃,以大力推動“印度製造”。
實際上,就在推出這個禁買計劃的一個月前,印軍還在給俄羅斯下單,要購買俄製S-400防空系統。而前推不到一個月,他們還買了美國的“智慧炮彈”,以色列現役的防空系統和法國的“陣風”戰鬥機,“陣風”到貨也不過十來天而已。印軍有多大力度來執行這個禁買計劃,令人關注。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是否能控制自己大量外購武器裝備,取決於兩點,一是所需要的武器裝備,自己的國防軍工有沒有能力造得出來;二是與國際同類型武器裝備相比,自己造出來後,在效能、價格和裝備時間上是否有優勢,如果自己造出來後,效能差造價又高,而且研製時間過長,則根本沒有太大意義。
多年來,印度長期高居對外採購武器國家排名前三位,外購武器已成了“習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國防軍工能力欠缺,自己製造出來的武器裝備效能一般不說,研製時間實在是太長了,等不起。
比如,印度自制的“阿瓊”坦克,從立項到最後製造出來整整花了30年,印軍還不敢輕易裝備,稱其仍有11項缺陷,而最要命的是重量近70噸,印度現有道路和橋樑根本無法承受。印度自制的“光輝”戰鬥機,前前後後用了40年,印軍的評價是全身三代機技術,最終二代機水平,實際上一個垃圾。印度自制的“維克蘭特”號航母已經造20年了,現在關於它最多的話題是“什麼時候才能下水?”。
而對印軍來說,“阿瓊”不行,他們就買俄製T-90;“光輝”不行,就買蘇-30MKI;第一艘印度航母,就是讓俄羅斯給幫忙改的,雖然當了“冤大頭”。此前,印軍最不敢指望的,就是自己的國防軍工系統,不但製造能力欠缺,整合保養能力也好不到哪去,正因為這樣,印度“萬國牌”空軍才事故不斷,戴上了“摔機大國”的帽子。
但也有好訊息,印度軍工畢竟成功造出過“殲敵者”號,成為世界第6個能自制核潛艇的國家。
對印軍來說,出臺這樣的計劃,也是希望透過自研掌握武器裝備的核心技術,關鍵時候不會受制於人,但“印度製造”能給他們多大信心,則要看實施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