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下游多地受災,三峽大壩為什麼沒有發揮防洪功能?

三峽大壩真的盡力了,之所以三峽大壩無法阻攔武漢水位的上升,主要是因為三峽大壩位於武漢的上游地區宜昌,而武漢的水位上升是因為當地降雨量增多,也就是三峽大壩下游地區降雨量增多。雖然三峽大壩能夠阻攔洪水,但它們無法阻攔下游的水位,畢竟水不可以逆流。

事實上,如果沒有三峽大壩,那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災可能比現在更嚴重。

三峽大壩防洪

根據氣候特點,我國共有兩種主要的氣候:季風氣候以及非季風氣候。而季風氣候的特點就是雨熱同期,降雨量比較集中,其中夏季降雨量多,而冬季降雨量少。在降雨量比較集中的季節,我們將其稱之為“汛期”,而長江流域80%的水集中在汛期,也就是說有80%的水集中在短短兩個月之中,大大加重了河流的負擔。

在過去,三峽大壩還沒有修建時,長江流域就經常發生洪澇災害,平均每10年一次,但三峽大壩修建完成之後,直到這次洪災之前,最近十幾年來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沒有發生較大的洪災。

這是因為,三峽大壩能夠攔截上游的洪水,三峽水壩長約2308米,高185米,其中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蓄水位145米。

在汛期來臨之前,三峽水壩會將水位降低到145米,這是為了騰出足夠的空位蓄洪,蓄洪量能達到221.5億立方米。這可以抵擋12-15天左右的連續大暴雨。

長江下游多地受災,三峽大壩為什麼沒有發揮防洪功能?

但是,三峽大壩位於武漢的上游,雖然三峽大壩能夠攔截長江上游的洪水,但是三峽大壩下游產生的洪水三峽大壩就沒法阻攔了,而武漢的洪水主要是因為當地降雨產生的。

武漢洪水

在過去,每次長江下游地區出現洪澇災害人們都會責怪三峽大壩工程沒有發揮預期水平。其實並不是三峽大壩沒有承擔防汛的可能,而是三峽大壩下游地區的洪水,大多是由當地降雨決定的。

武漢此次洪水就是由於當地的降水猛烈,今年南方降雨普遍增多,根據湖北武漢市氣象部門統計,自從進入梅雨季,武漢累計降雨量達到了757.8毫米,居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位,僅次於2016年的878.6毫米。而且未來幾天長江中下游地區可能還會有降雨。

強烈的降雨,再加上排水能力不佳,造成了武漢以及長江下游地區氾濫成災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三峽大壩洩洪造成的,更不是三峽大壩沒有承擔起防汛的功能。

長江下游多地受災,三峽大壩為什麼沒有發揮防洪功能?

事實上,此次武漢的洪災可謂是天災人禍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天災,厄爾尼諾現象從去年一直持續到了今年,而每次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時,我國降雨都會增多(並不是一定會增多,但降雨量增多的機率較大)。今天南方大範圍降雨,就有一方面原因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

其次是人禍,在過去,長江中下游地區遍佈著非常多的湖泊、溼地,這些湖泊、溼地等能夠對長江水起到分洪的效果。

長江下游多地受災,三峽大壩為什麼沒有發揮防洪功能?

但由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溫度合適,降雨量適宜,非常適宜人類生存,所以人口逐漸在這裡定居下來。當人口數量越來越多時,為了生存需要,人們會不自覺地侵佔河道,圍湖造田等。這一切會導致湖泊面積減少,河道寬度縮短,以至於人們留給水的空間越來越少。

在正常年份,河道內的水流不會氾濫,然而一旦當地降雨超過往年,此時就有可能發生洪澇災害。

我們知道,長江中下游地區屬於平原,地勢低平,一旦水位超過河道的高度後,將會向四周蔓延,發生洪澇災害。而長江中下游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所以一旦發生洪澇災害,對我國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也會導致當地經濟受損。

長江下游多地受災,三峽大壩為什麼沒有發揮防洪功能?

抵禦洪災

我們知道,最好的抵禦洪災方法是預防,最近這些年來,我國一直在退耕還林還草,對洞庭湖、鄱陽湖以及太湖等湖泊,也組織了退耕,以便讓湖泊面積擴大,在汛期時能夠儘可能地讓該地湖泊承擔蓄洪作用。

再者,對長江上游地區我國實行退耕還林還草,這是因為上游如果植被減少,將會導致長江中攜帶泥沙增多,會抬高河床,更容易導致洪災的產生。

除此之外還要做好河道清淤工作,保證河道的水能夠快速流淌出去。也就是說,抵禦洪災並不是修幾個水庫就可以完成,還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43 字。

轉載請註明: 長江下游多地受災,三峽大壩為什麼沒有發揮防洪功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