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幀再現!疾控“偵探”流調“進行時
8月11日上午,寧波舟山港碼頭髮現1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人員。北侖當地緊急展開核酸取樣、檢測,而就在前一晚,北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偵查小組”已經分赴可疑感染者工作場所和居住地展開調查溯源。
“您好,這裡是北侖區疾控中心……”8月16日上午在北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心副主任李巧方正忙碌地撥打著電話,自從流行病學調查開展以來,僅他一人每天就需要撥打數百個電話,目的只有一個——全面、科學、及時地分析研判疫情裡面的感染者、密切接觸者,將百姓的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流行病學調查是指用流行病學的方法進行的調查研究。主要用於研究疾病、健康和衛生事件的分佈及其決定因素。透過這些研究將提出合理的預防保健對策和健康服務措施,並評價這些對策和措施的效果。那麼流行病學調查到底需要多仔細?李巧方用電影打了個比方。
“細緻到相當於是像放電影一樣,把新冠患者感染以前這些天的經歷軌跡,包括新冠患者接觸過的人群,一幀一幀地再現出來。”李巧方告訴寧聚記者,從8月10日晚上,寧波舟山港作業人員中發現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可疑陽性人員以來,他們就開始了從浩瀚的大資料中進行整理、對比、核查的工作。
在北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電子屏上正顯示著北侖區新冠流調管理智慧庫的相關資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智慧庫的資料實時都在更新。智慧庫裡面包含著基礎資訊、人員資訊、人員結構分析等等的統計以及分析資料。工作人員隨即打開了一張表格,相關人員的核酸檢測情況、隔離情況、樹狀分級資訊等等一目瞭然,據李巧方介紹,這些都是他們小組透過現場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及透過公安部門等大資料分析研判後,進行的彙總登記。
做電話訪問的北侖區疾控中心疾病防治科副科長王贇告訴記者,他們每天不間斷地打電話,短的幾分鐘就能解決,長的可能要好幾個小時,不斷要幫助被訪者回憶這段時間的過往,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接觸的物件。每天從早上8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12點,然後對這些資訊進行分析、篩查、彙總,常常要忙到凌晨,在辦公室眯瞪睡上三四個小時,就又爬起來重新投入戰鬥。
“每一個疑似病例可能涉及上百人,他們的行程都需要工作人員一一核實。”李巧方將自己的工作形容成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從密切接觸者跟感染者接觸了多久,到接觸方式、密切接觸者的個人防護情況,再到接觸場地是室內還是在室外,相應的情況都要事無鉅細一一瞭解。
全員60餘人參與流調,近7小時對5個主要區域開展消殺3000餘平方米,撥打電話2000餘個,通話時間超過300多小時……
為了能確保第一時間出動調查,在過去的六天時間裡,有些流調隊員索性住在了單位,一個睡袋、一碗泡麵就是他們的全部生活所需。據記者瞭解,目前流行病學調查還在進行中。李巧方也提醒廣大市民,如果接到衛健、疾控或相關的職能部門調查的電話後不要慌張,請如實提供自己的情況,這樣有利於相關部門對整個疫情、相關脈絡作出進一步的研判和分析。
藍媒聯盟·寧波廣電集團記者:金璐琦 金銘 通訊員:王佳傑 牟露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