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郝爽言 王會聰】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當地時間4日下午舉行了一場“罕見”的公開聽證會,邀請多名反華議員和前官員,大肆炒作“中國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與日俱增的挑戰”。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反映出美國國內涉華議題的氛圍是極其毒化的,在美國國內的氛圍下,美對華政策正沿著極具悲劇性色彩的方向發展。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通常不舉辦公開聽證會,但(該委員會)副主席盧比奧(臭名昭著的反華共和黨參議員)和我認為,這個事情需要向美國公眾傳播。”該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馬克·沃納在4日的聽證會上說,這場以“中國長臂: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為題的聽證會,目的是為了讓美國各界認識到中國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包括學術滲透、智慧財產權盜竊,以及網路攻擊等。
盧比奧宣稱,“這個情報委員會的委員,由於他們擔任的角色,能夠洞見這場正在21世紀上演的‘恐怖劇’”。但沃納坦承,該委員會要求在當天做證的多位證人都拒絕出面,因為他們擔心公開表態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
《國會山報》稱,近期,中美關係在一系列事務上變得更加緊張。今年4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托弗·雷稱,該局“每10小時”就對中國開展一次新調查,且該機構正在調查2000多起與中國有關的案件。美國國家反情報和安全中心前主任伊瓦尼納在聽證會上說,僅2020年,中國就從美國竊取了價值3000億美元至6000億美元的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
“聽證會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公眾,使公眾對聽證會所討論的主題達成一個國會和政治精英希望看到的結局。”李海東表示,而現在,美國政治精英正試圖利用聽證會就中國對美國社會的負面影響這個主題,進行擴散式的輿論塑造和對華不滿的社會共識構建,從而為拜登政府和國會已確立下來的、美國對華極具衝突色彩的政策,提供社會層面的持久支援,使得這種政策具有可持續性。
李海東說,在此次聽證會之前,美國國會也曾舉行一系列涉疆、涉港、南海、網路安全等議題的聽證會。相當一部分美國公眾對中國瞭解很有限,而美國政治精英利用這一點,對美國公眾關於中國的瞭解和認識進行了一系列扭曲化的共識塑造,美國國會和政治精英這樣持續地就中國議題舉行聽證會、不斷製造醜聞,可以說能夠在美國社會層面形成非常消極的對華認識,這確實是對未來中美關係恢復穩定的一個嚴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