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獨處,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強大
獨處不是自我封閉,而是在安靜裡找回自己;獨處不是自暴自棄,而是在迷茫的途中,另闢一條蹊徑。
真正的獨處,不是人品不好,被人孤立,而是主動獨處,喜歡獨處,發現獨處裡的美好。
在獨處時,我們不被任何人,任何事幹擾,迴歸自己的靈魂,回到了自己。
在獨處時,才能更好的思考,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方向是什麼,從什麼地方出發。
人喜歡群居生活,喜歡眾樂樂的熱鬧;人應該更喜歡獨處,喜歡獨樂樂的幽靜。
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一群人的狂歡,不如一個人的獨處。”
喜歡上獨處,你的內心更有光芒;喜歡上獨處,你的人生更能體現價值。
只有喜歡獨處的人,才會主動去獨處,讓自己靜下心來,做好想做的事情。
只有喜歡獨處的人,才能體會到撥開雲霧開見日明的喜悅,才能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著名作家梭羅,在瓦爾登湖畔,曾獨自一人生活了兩年,後來,他把這段經歷寫成不朽名著《瓦爾登湖》。
他在《瓦爾登湖》裡說:“我愛獨處,從來沒有發現比獨處更好的夥伴。在多數情況下,我們外出,走到人們中間去時,比呆在自己的屋裡更為孤獨。”
一個人真正的強大,都是從獨處開始的,獨處是一種能力,是自己與自己的社交,是一個無限大的舞臺。
在複雜喧鬧的生活中,獨處是一種修行,把自己的內心修煉的更強大,更有擔當,更有價值,更完美。
在武俠小說中,有一種獨處,叫做“閉關。把自己獨居一處,隔斷外界的一切事情,這樣才能潛心修行。
很多絕世武功,都是在獨處中,慢慢修煉,被創造出來的。
武俠小說《神鵰俠侶》裡的周伯通,曾經被桃花島主關了十五年,他沒有自暴自棄,也沒有抱怨,反而樂得其所,喜歡上了獨處,在獨處中悟透了《九陰真經》,創造出了左右互博術和七十二路空明拳,成了武林中頂尖的高手。
股神”巴菲特,曾經公開過他成功經驗的精髓:一個人靜靜地修行。
村上春樹說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獨自跑步也罷,寫文章也罷,我都不感到無聊。
叔本華曾經講過:“一個人越不需要跟人們打交道,那麼,他的處境也就越好。
當一個人喜歡上了獨處,那麼做什麼都能夠冷靜思考,反反覆覆的推敲,把事情做到最好。
獨處思考,總是能從複雜問題簡單化,就像抽絲剝繭,千頭萬緒的細絲裡,總是能走到頭緒。
喜歡獨處的世界,做人,就不會隨波逐流,迷失在人群裡,生活裡也會少了困頓和慌亂。
獨處,是一種境界,寧靜而致遠,安閒而自在,淡然而美麗。
獨處,是一種享受,動手泡一杯清茶,躺在舒適的姿勢椅上捧起一本書,品茶,品書。
獨處,能讓靈魂寧靜,不被外界喧囂打擾,看懂真實的自己。
林徽因說過,真正的淡定,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如果想衡量一個人的內心有多強大,就看他能不能一個人獨處。
作家林清玄講過的一句話:
“獨樂,是一個人獨處時也能歡喜,有心靈與生命的充實。獨醒,是不為眾樂迷惑。眾人都認為應該過的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適合我們。”
白巖松曾這麼說過:
“當你和別人在一起時,你就只是和別人在一起;當你獨處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你的手裡。
吉尼亞·伍爾芙《到燈塔去》裡面有個獨處的細節特別美妙感人:獨自一人,一切外擴的、絢麗的、語言的存在和行為都消失了;人懷著莊嚴感縮回自我,一個楔形的隱秘的核心,是別人所看不見的。
《簡愛》曾說:“當我復又獨處時,我細想了聽到的情況,窺視了我的心靈,審察了我的思想和情感,努力用一雙嚴厲的手,把那些在無邊無際、無路可循的想象荒野上徘徊的一切,納入常識的可靠規範之中。”
可見,獨處該有多重要,一個人真正強大,都是從獨處開始的。
當你喜歡上了獨處,就成為了真正的強者,活得越來越通透,學會了和自己獨處,和自己的靈魂對話。
在獨處中,讓自己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價值,讓生命灼灼發光,讓心靈安靜而有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