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母親的偉大,有時甚至不關乎血緣"
對於母親這個角色,相信人都懂得這對於我們成長的重要性。女性本弱,為母則剛。一些本身比較瘦弱的女性們在成為媽媽後,能夠為了孩子們變得更加堅強和有毅力,用盡自己的全部力量去給孩子們更好的。而當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情誼並不是靠血緣維繫而是透過收養的方式建立起來時,母親的偉大仍然是需要我們常懷感激並努力報答的。
辛苦養大30多名棄兒,孩子們卻不懂得感激:
26歲對於女性來說是重要的時光,很多人都在不斷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奮鬥著,而這一年對於張菲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在26歲那年,原本是拾荒者的張菲又多了一個角色,母親。
特別的是,這個孩子卻不是自己的親生孩子,而是自己在拾荒過程中發現並收養的一個棄嬰。
張菲自身其實從小就是一個棄嬰,幸好能夠遇到自己這位好心的養母,但養母也在自己八歲的時候因病去世了。因為遇到過這樣的善意,也深知母愛對於棄兒們來說的重要性,張菲收養的孩子也越來越多了。
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照顧,張菲最終選擇了終生不嫁並且靠拾荒和一些低保收入去撫養孩子們長大成人。
三四十年過去了,這位拾荒媽媽已經將三十多名棄嬰撫養長大,但很多孩子們都各自有想法,也有不少選擇離開她。
更引人憤怒的是,不少的孩子在離開之後卻從不聯絡她,好像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似的。
拾荒媽媽的善舉,給了孩子們溫暖的家
在說起拾荒媽媽之前,我們可以先來想象一下她的這份拾荒的工作。我們也都知道拾荒工作最大的劣勢就是辛苦,這種辛苦不僅體現在可能弄的全身髒亂、有異味,更重要的是它往往需要奔波多個地方,更重要的是,收入非常低。
紙皮、破銅爛鐵等等物品的回收,不僅回收比較低,他們的重量對於一個女性來說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張菲卻能夠堅定自己善意的想法,堅持用自己辛勞的付出來把孩子們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培養成人,這其中的艱苦可能只有張菲才能夠真正懂得。
在我們常見的情況下,母愛往往是自私的,母親對孩子的愛往往是建立在血緣的基礎上,況且時間和精力也有限,媽媽們也都更多將心思放在自己親生的孩子身上。
而如果這樣的母愛在脫離血緣關係之後仍然能夠存在,相信這份母愛是值得所有人尊重並善待的。張菲作為一位拾荒媽媽,不得不說,正是因為他的善舉,給了孩子們溫暖的家,用行動改變了孩子們的一生。
而被張菲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們卻有些在離開之後直接與張菲斷了聯絡,這點確實是引人詬病的。
心懷善意與感激,這本該是孩子們的責任
張菲從小就是一名棄嬰,幸而遇見自己的養母,張菲才能夠得以生存併成長。而現在,雖然收入單薄、生活艱辛,她卻仍然保持著自己的初心,以同樣的善意去對待曾經跟自己一樣被家人拋棄的孩子們。
對於這樣的行為,這也正是一種以善意回報自己養母的表現。
且不能夠說應該用多大的物質報酬來報答媽媽,但是保證起碼的感激本該就是孩子們不容推脫的責任。
雖然父母具有贍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但是這並不應該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更不成為孩子"忘恩負義"的結課和託辭。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