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王獻餘:逆行的“新兵”

11月4日上午,首屆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模範和消防忠誠衛士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滁州市應急管理局局長王獻餘入選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並在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這份榮譽,是對我本職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滁州應急人的肯定。成績屬於大家,榮譽也屬於大家。”載譽歸來的王獻餘謙虛地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洪澇災害多地發生,面對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的挑戰,王獻餘不畏艱險、衝鋒在前。

應急工作者一直被稱為“人民的守夜人”,王獻餘卻有著自己的見解,在他看來,應急人要有志氣、有銳氣,還要有朝氣。

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王獻餘:逆行的“新兵”

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王獻餘(中)。安徽省應急管理廳供圖

不懼風雨

滁州地處江淮分水嶺,兩山夾一窪,中間搭個壩。

特殊的地裡位置,使得每年汛期,安全防範壓力極大,防汛預警尤為關鍵,去年最長防汛時間長達2個月之久。

立冬過後,結束了秋種的全椒縣石溪村,沒有了昔日的繁忙,冬日暖陽下一派寧靜祥和。

一年多前,這裡曾遭遇水患,兩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的1300多名村民被洪水圍困。當時,石溪村的水位突破歷史極值。

石溪村位於滁河上游,水勢來得快、走得慢,短短兩個多小時,水位就上漲了2.5米,河水來勢洶洶,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沒能及時轉移的百姓把家裡的雞鴨豬都趕到了房頂。

危急時刻,王獻餘第一時間從滁州8個縣市區緊急調撥37艘快艇進村,這才及時化險為夷,在當天晚上10點多,將所有被困村民安全轉移。

“那個緊要關頭,容不得馬虎和拖泥帶水,生死絕地,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是我們‘應急人’逆行出征的責任和擔當。”王獻餘斬釘截鐵道。

滁州境內水資源豐沛,滁河、淮河等河道堤防近千公里,各類水庫1393座,其中,大中型水庫48座,佔全省總數的33.4%。

2020年,滁州市遭遇了重特大汛情,面對滁河全線超保、淮河全線超警、800多座水庫超汛限的“三線作戰”嚴峻局面,王獻餘始終堅守在防汛指揮部和搶險救災現場“兩點一線”,全程參與預警研判、應急響應、指揮排程、查險除險、應急聯動、受災群眾救助和災後恢復重建。

汛情穩定之時,王獻餘已40多天沒回過一趟家,皮膚曬得黝黑、喉嚨說不出話,很多同事見到,第一眼都沒敢認出來。

值得欣慰的是,整個汛期,滁州市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件,滁河、淮河干堤等重要設施沒有受到損毀,所有水庫零險情。

向險而行

有這樣一群人,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應急值守,隨時準備“赴湯蹈火”,無論事故或者災害,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他們逆行的身影。

今年9月26日,合徐高速鳳陽段境內,一輛載有30多噸三甲苯的危化品槽罐車發生側翻,罐體嚴重發生洩漏,情況十分緊急。

在得知事故發生後,王獻餘親自帶著危化專家、消防和公安前往事發地點。

疏散、勘查、施救……抵達現場後,王獻餘牽頭成立臨時指揮部,並立即下命令,在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對事故車輛進行起吊。

“所有責任都算我的,你們不要怕,我相信大家。”在聽取專家意見之後,王獻餘果敢指揮,大膽施策,經過連續幾個小時的緊張施救,最終轉危為安。

“情況非常危急,處理過程容不得耽誤,三甲苯閃點低,易燃易爆,為了防止靜電,進入現場連手機都要關掉。”當時身在現場的滁州市應急管理局防火科科長王曦東現在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待事故處理結束,已經是凌晨4點,直到這時,王獻餘心裡吊著的石頭,才落了地。“那是我第一次在突發事件現場全權指揮,當時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好在最終平穩處置。”王獻餘坦言,“頭一次遇到這樣的緊急狀況,責任告訴我必須果斷,沒得推卸。透過這一次救援,也讓我深諳專業救援的重要性。”

在應急管理系統,安全是天大的事。

舉一反三,自上任滁州市應急管理局局長以來,王獻餘還對轄區內化工企業新上專案,推行實施了市縣(區)書記、縣長黨政同責承諾制,從源頭嚴格把關,同時對園區所有化工企業實行封閉化管理。

逆勢前行,迎難而上,滁州市應急系統自成立兩年來,交出了守護安全的優秀答卷。全市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爭先進位進入安徽省第一方陣。2020年,滁州市應急管理局被表彰為“安徽省防汛救災先進集體”。

枕戈待旦

寧可備而無戰,不可戰而無備。

近年來,王獻餘牽頭修訂了全市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並支援鼓勵社會救援力量發展,最佳化提升全市應急救援體系。截至目前,滁州市共組建非煤礦山、危化品、金屬冶煉等專兼職救援隊伍80餘支,社會救援隊11支。

“只有以防為主、常抓不懈,才能有備無患,牢牢把握抗災減災的主動權。”王獻餘說,“把形勢預計得嚴峻一點、把救援謀劃得超前一點、把舉措落實得紮實一點,對我們應急管理人來說,這是基本要求,也是制勝法寶。”

滁州市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80公里、機動車保有量超55萬輛,並擁有5個化工園區和57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園區數量和企業數量居安徽省第一。

此外,滁州境內非煤礦山47座,50米以上高層建築3400多棟,電梯、壓力容器等各類特種裝置近6萬臺(套);森林覆蓋面積771萬畝,擁有國有林場19個、林場面積154萬畝,兩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

從上述資料不難看出,滁州市常態化防風險工作點多、面廣、量大、線長。“應急管理管的都是‘火燒眉毛’的事,關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王獻餘眼裡,來不得半點懈怠、容不得半點閃失。

教師出身的王獻餘,曾在人大、政協等多個崗位歷練過,2019年轉崗到應急系統,一直以“新兵”自詡。

“身為一名應急人,面對的就是風險、挑戰、壓力和責任,必須要有一種精氣神,更要有一股擅於學習的闖勁,只有掌握了應急技能,才有底氣,才有朝氣。”王獻餘如是說。

在應急工作崗位上工作兩年多時間,王獻餘也一直保持著“新兵”的謙虛與努力。他說:“這是一份‘人命關天’的職業,時刻保持緊張的應急狀態,隨地能處置,隨時能應對,時刻準備為人民‘逆行’,才是幹應急工作該有的常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400 字。

轉載請註明: 全國應急管理系統先進工作者王獻餘:逆行的“新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