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尼堅是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西川南路消防救援站的一名消防員。他黝黑的臉上有著稜角分明的輪廓,舉手投足有著藏族人的善良淳樸和消防員的果敢剛毅。
入職15年來,他出色完成了“4.14玉樹抗震救災”等重大救援任務600餘次,搶救遇險群眾100餘人,曾獲得“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和“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此次榮獲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瑪尼堅說:“這不是我個人的榮譽,更是屬於我們總隊集體的榮譽。感謝組織多年來對我的培養愛護,更鞭笞著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忘初心,奮力前行。”
在瑪尼堅看來,作為一名消防員,必將經歷無數次生與死的考驗,接受水與火的洗禮,這是黨和人民賦予他們的職責使命。
“這個時候,我不上誰上?”
2020年,是一個極不平凡的年份,新年伊始,中華大地就經受一場血與火、生與死的重大考驗。
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影響著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危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這場疫情中,除了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機會,依然堅守在崗位,戰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用堅守、用愛、用使命和責任上演“最美”逆行。他們就是可愛可敬的消防人員。瑪尼堅就是其中一員。
“作為中隊最老的同志,這個時候我不上誰上?”瑪尼堅是中隊參加工作時間最久的老班長之一,他無時無刻不心繫集體,在疫情來臨時,他第一時間投入了疫情防控工作。
作為站內頭車駕駛員,瑪尼堅每天早上都會早起一個小時,認真檢查所有車輛的情況,確保每次出動都萬無一失。他總是仔細地清點車上裝備的防疫物資,“這可是用來保護兄弟們身體健康的,可不能少了。”
每一次出警,他總是會在途中不斷提醒:“一定要把口罩護目鏡戴好”。回到班裡,他也總是發揮著老班長的作用,監督好班裡的通風消毒工作,甚至小到督促新消防員洗手,更換衣物,注意衛生。
瑪尼堅立足本職,從點點滴滴中做好站內最基本的防疫工作。在他的眼裡,“班裡的每一名同志都能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可是這樣一位關心戰友,盡職盡責的好同志,卻對自己的妻子充滿愧疚。疫情期間瑪尼堅堅守崗位兩個多月,期間只有妻子一個人默默照顧著他們的孩子。“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妻子每天放心不下都會打電話來。”聽著妻子電話那頭關心焦慮的話語,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妻子是理解他的,除了關心,盡力照顧好家庭和孩子,讓瑪尼堅安心出警,這也成了瑪尼堅堅守崗位最大的動力。
“我是一名藏族戰士”
作為一名消防員,多年來,瑪尼堅始終牢記“能打仗、打勝仗”的誓言,在每一次的搶險救援中他總是衝鋒在前,無論是多麼危險的地方,他一次又一次的圓滿完成任務。
“我是一名藏族戰士,去災區,我能聽懂藏語,而且我是老兵,有經驗。”2010年4月玉樹地震發生後,瑪尼堅在遞交的赴玉樹參加抗震救災的請戰書中這樣寫道。
第一時間到達災區後,他所在的攻堅組負責在重災區民族師範學校進行救援。“原本三層高的樓,被地震從中間撕扯成了兩半,另一邊塌的只剩一層樓那麼高。”瑪尼堅回憶。狹小的救援空間裡,頭頂就是搖搖欲墜的預製板,磚塊、瓦片時不時砸在頭盔上叮叮作響,瑪尼堅和戰友們時刻要做好餘震撤離和犧牲的準備。
由於救援空間狹小,他們只能用雙手清理廢墟,手指被裸露的鋼筋劃破,簡單的包紮後又繼續投入救援。在12天的抗震救災中,瑪尼堅利用語言優勢主動與現場藏族同胞交流,蒐集救援資訊,與戰友共同營救被困人員6名,挖掘11具遇難者遺體、14萬元現金及價值167餘萬元的貴重物品。
在不斷的餘震下,他還利用九米拉梯從玉樹國稅局搖搖欲墜的四樓窗戶攀爬進去,成功搶救2000餘份被埋壓的國家重要票據,保護了國家財產安全。
時隔70多天,青海省格爾木市溫泉水庫發生汛情,做為中隊攻堅力量的瑪尼堅再次主動請纓參加抗洪搶險。
據瑪尼堅回憶,雖然自己當時已經是“身經百戰”的消防老兵,但由於處置洪澇災害的經驗不多,到達現場後只能做最基本的工作——裝沙袋,鐵鍬不夠用,他就和戰友們輪流用,沒有鐵鍬的時候就用手裝,手套磨爛了,手指流血了,簡單的包紮後,繼續投入到抗洪搶險中。
也正是那次抗洪搶險,讓瑪尼堅認識到自身在很多領域的救援理論積累不足,實戰經驗匱乏,他迫切想要學習水域、山嶽、地下建築等方面的救援知識,自己從書店、網上買來相關書籍,單位每次組織交流培訓他都踴躍參加。如今的他不僅在當地水域、山嶽等專業救援領域小有名氣,而且還取得了舟艇駕駛員資格證書。
“人可以被打敗,夢想不能被打倒”
今年32歲的瑪尼堅出生在青海海東的一個藏族村落。“小時候,每天放學後,父親都會陪我一起放牛牧羊,給我講當年在蘭州軍區某部隊服役時的故事。”瑪尼堅
說。
2005年,懷揣著對綠色軍營的執著嚮往,他來到了原青海省公安消防總隊,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消防員。
初入軍營,語言溝通成了他面前的第一道難題,“普通話不會說也聽不懂,對裝備器材、業務技能的詳解更是理解不了”。
憑著骨子裡不服輸的勁頭,他每天擠出時間學習普通話,遇到不懂的就虛心請教戰友,一遍一遍對著錄音機模仿發音……如今,他已從當初說話都磕巴的“新兵蛋子”,變成了言傳身教、傳授技能的業務骨幹。
對於消防員這個職業來說,和死神做鬥爭,並不是每次都能贏,而可敬的是,就像瑪尼堅一樣,他們每次險境中逆行都義無反顧。
“走進軍營是我從小的願望,當消防員更是我的夢想,人可以被打敗,但夢想不能被打倒。”瑪尼堅的語氣中透露著執著與堅毅。
每天訓練完,瑪尼堅都要多做400個仰臥起坐、多做400個俯臥撐、多做100個引體向上、多做200次推舉槓鈴……“火場就是戰場,跟20多歲的年輕人比,我已經是個‘老骨頭’,再不給自己加加操,還怎麼滅火救人。”
就是這樣一個不服輸的人,先後獲得了多項全國消防隊伍體能、技能比武競賽的獎項,以一種勇不可擋、一往無前的拼搏精神投入訓練和賽場,一次又一次獲獎奪魁。“流的汗,磨的繭,受的傷,比普通人多一些,多吃了些苦,榮譽也就多了一些。”他謙虛地說。
15年的消防生涯中,和瑪尼堅一同參加工作的消防員大多都選擇了其他職業,走向了新的生活,但他熱愛這份職業,忠於自己的初心和夢想,“能挽救生命於水火之中,對我來說就是最重要的職責與使命”。
他還記得,2015年12月11日,西寧市城西區一女子因家庭糾紛,要帶著一雙兒女在湟水河內輕生,河內水流湍急,母子三人已在河中央的淺水灘泡了近30分鐘,兩個孩子凍的瑟瑟發抖,需要儘快將他們救上岸送往醫院。
瑪尼堅悄悄從河對岸向他們靠近,看準時機,將母子三人緊緊抱住,支援的戰友迅速上前,營救母子三人上岸。上岸以後,渾身溼透了的瑪尼堅立刻將自己脫在岸邊的外套披在小孩子身上。
“男孩4歲,女孩6歲,看到孩子凍的小臉通紅,心都要化了。”他對這兩個孩子至今印象特別深刻。
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女兒也已經4歲了。消防員與家人聚少離多,但只要休息,他就會陪妻子、陪女兒,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15年消防青春,15載默默奉獻,瑪尼堅憑著對祖國的強烈熱愛、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以及堅定的理想信念,從一名農村青年成長為一名優秀消防員,他始終牢記宗旨,愛崗敬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讓青春在奉獻中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本文刊於《中華兒女》雜誌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