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對新能源汽車來說,2021年又是普漲的一年,但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股——北汽藍谷而言,並不適用。進入攻防轉換的2022,北汽藍谷能否騰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21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行業最大亮點,連續7年銷量全球第一,市場發展已從政策驅動,開始轉向市場拉動的新發展階段。

資料顯示,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市場佔有率達到13.4%,高於2020年8個百分點。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與此同時,蔚來、理想、小鵬汽車均踏入月銷萬輛俱樂部,而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方面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然而,這一切似乎跟中國新能源整車第一股——北汽藍谷關系不大。

某種意義上,北汽藍谷近兩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缺位了。當然這也與其全面調整產品矩陣和組織構架有很大關係。

新能源汽車“大躍進”,北汽藍谷去哪兒了

1月7日,北汽藍谷公佈了最新產銷資料。2021年,北汽藍谷全年銷量僅2.61萬輛,同比微增0.82%。而這一累計銷量,甚至已經不及後來者——“造車新勢力三強”、哪吒汽車一個季度的銷量。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顯然,北汽藍谷的市場表現放在飆漲的新能源市場中,明顯有些格格不入;而相較此前連續7年領銜中國乃至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輝煌過往,更顯得有幾分英雄遲暮。

2018年,北汽藍谷純電動汽車(EV)年銷量高達15.8萬輛,月均銷量破萬輛,力壓比亞迪等一眾高手。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只是如今,北汽藍谷的月均銷量不過兩千餘輛。與此同時,北汽藍谷在資本市場的表現,當前也難言樂觀。雖有新能源概念,以及跟華為合作的帶動,讓北汽藍谷的股價起飛,一度達到19.87元/股的高點。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然而,還沒來得及站穩腳跟,突破20元大關,其股價便開始一路震盪下行,截至1月21日收盤報8.98元/股,不及高位的零頭。

或是由於業績表現問題,北汽藍谷這兩年頻頻更換管理層,力求謀變。

2021年1月,劉宇走馬上任,接替任職不足4個月的姜徳義成為公司董事長;6月,劉宇辭去公司經理職務,並由代康偉接任;10月,樊京濤出任北汽新能源常務副總經理。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從這種人事構架來看,由技術工程派主導北汽藍谷運營管理,銷售財務派作為輔助支撐,在汽車K線看來,對企業和品牌未來長遠發展是有利的。從汽車產業發展歷程來看,汽車公司發展,後勁還是要工程派提供,而代康偉或許能像瑪麗·博拉,給北汽在新能源領域創造一個新的未來。

當然,這種調整能否帶領北汽藍谷煥發生機暫時不得而知,但從目前市場表現來看,北汽藍谷有待進一步提升。那麼,此前在新能源市場叱吒風雲的北汽藍谷,為何這兩年偃旗息鼓了呢?

兩年失利是“有意為之”的防守

結合最初幾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看,市場競爭並不激烈,且有政策大力支援,加上市場主要以公務採購、出租採購為主,首批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車企,不僅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同樣也靠補貼賺得盆滿缽滿。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進入私人消費市場角逐的時代,市場對產品技術、品質等方面,均有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北汽藍谷遭遇不小的考驗。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北汽藍谷此前主要以公務採購、出租採購為主,而隨著消費群體轉變,北汽藍谷似乎並沒有跟上消費者的腳步。

不過,從北汽藍谷的“回應”來看,近兩年的失利,似乎是“有意為之”。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1月17日,北汽藍谷在官方微信上表示,“彼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尚未成熟,遠未到盈利階段,整車廠處於產業鏈的末端,承擔著產業鏈上游企業的成本轉移。同時,在前期市場推廣的增量階段,成本消化速度不及補貼政策持續退坡,跑得越快,消耗越大。”

“2020年,北汽藍谷開始主動調整。整整兩年,我們休養生息,消除急症,強身健體。補短板,建體系,轉換賽道,走一條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似乎解釋了北汽藍谷近兩年銷量大跌的原因。

攻防轉換,亮劍2022

 “攻防轉換,就在2022年!”2022年的第一天,北汽藍谷董事長劉宇在新年獻辭中表示:“我們將結束蟄伏,一躍而起——是為戰術。我們確認營銷團隊是唯一前鋒,製造、採購、研發全面對營銷負責,從力出多孔到力出一孔——是為陣形。我們從量入為出到以目標為導向配置資源,該做的事一件不落,該花的錢一分不少——是為策略。鎖定目標人群,定位目標市場,列計劃,定舉措,系統推演,落到細節——是為方案。”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北汽藍谷管理層認為,兩年時間,其已經修復了高速發展伴生的過載和磨損,而北汽藍谷的狀態也已經調整到歷史最佳。2022年是北汽藍谷的“亮劍時刻”,進攻將是貫穿全年的主旋律。

從劉宇的言語中來看,如今的北汽藍谷,應對市場不僅信心滿滿,似乎也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的確,雖然與三家美股上市的造車新勢力已經存在差距,但不要忘記,北汽藍谷的極狐品牌是與全球汽車圈的“代工之王”——麥格納合資合作,從產品製造、可靠性等角度來看,至少能在新能源汽車可以算作第一梯隊。相較威馬、零跑之輩,極狐具備優勢。

另一方面,北汽藍谷與華為合作,目前看似進展緩慢,但是不排除會有變化的可能。畢竟汽車和手機不一樣。再者,作為北京地方性國企,地方對純電動汽車政策依舊堅挺,主要看北汽藍谷爭不爭氣,把丟掉的面子和份額找回來。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所以,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股能不能爭口氣,2022很重要。當然,對於北汽藍谷的挑戰也會更加嚴峻——造車新勢力攻勢越發猛烈;傳統中國品牌吉利、比亞迪等發力新能源高階;外資品牌大眾、豐田、本田虎視眈眈,把2022當成外資品牌角逐中國新能源市場的新元年。

劉宇的戰術、陣形、策略和方案是否能取得成功?高階品牌極狐、牽手華為推出的產品,具體又將如何破局?劉宇率領的北汽藍谷是否真的能在2022年王者歸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56 字。

轉載請註明: 北汽藍谷:形勢所逼,轉守為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