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促進臺資企業資本市場發展論壇上,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2019年之前大陸批准上市的臺資企業為30家,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以來,中國證監會又批准了7家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還有更多企業正在進行審理。
這樣的資料表明,臺資企業正加速擁抱大陸資本市場,大陸日新月異的發展、廣闊的市場對臺資企業充滿吸引力。民進黨當局所謂的“兩岸脫鉤論”只能是無稽之談。
為什麼要選擇在大陸上市?不少臺資企業表示,大陸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不斷豐富資本市場的層次體系,多層次拓寬融資渠道,充分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透過資本市場進行籌資,臺資企業能夠建立更好的公眾形象及市場知名度,降低融資及經營成本,進而更好地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臺商臺企看好大陸前景不只體現在資本領域,也同樣反應在其他指標上。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1至8月,兩岸貿易額1589.28億美元,同比增長10%。其中大陸對臺出口377.33億美元,同比增長8.11%;大陸自臺進口1211.95億美元,同比增長10.6%。臺當局經濟主管部門投資審議委員會近日公佈,今年前8個月核準臺資企業對大陸投資金額同比增加49.5%,核准陸資赴臺投資金額同比增加54.2%。
資本嗅覺最靈敏。臺商青睞大陸,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他們對大陸發展的信心,對大陸市場的期待。今年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大陸上下齊心,及時應對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並實現防疫復工兩手抓,體現了中國大陸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大陸的GDP同比增長3.2%,扭轉一季度的下降勢頭,並且好於市場預期。按照新政策,臺商未來還可參與5G、新基建等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產業。
與此同時,大陸近年來連續出臺“31條”“26條”及“11條”等惠及臺胞的舉措,各地進一步完善細則,為臺胞臺企落實同等待遇,解難題、辦實事。僅就疫情期間,大陸有關部門始終積極幫助臺企解決銀行貸款授信、協調招聘員工、尋找購買防疫物資渠道等,讓臺商們感動滿滿。
但是,民進黨當局為了搞“去中國化”,非要丟擲“重組供應鏈”的議題,企圖謀求兩岸經濟脫鉤。這無疑是“瘋狂而危險”的自殺行徑。臺灣只是一座海島,是典型外向型經濟體,大陸則是臺灣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資料顯示,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高達41%,大陸是臺灣最大、最對口的市場,也是水土最合的發展腹地。臺灣中藥九成來自大陸,汽車零元件來自大陸,農漁民旅遊零售業者收入依賴大陸,兩岸經濟密不可分,怎可能切斷?
從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戒急用忍”“南向政策”到2016年民進黨當局再度上臺後的“新南向”“臺商迴流”,這些刻意與大陸切割經濟聯絡的做法都沒有成效。臺灣前不久出臺的資料顯示,臺灣對東盟的出口創4年半來最大減幅,也是近10年最慘。島內輿論指出,這充分表明“新南向政策”一敗塗地,折戟沉沙。
兩岸交流、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市場經濟規律更不可隨意違背。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裡假裝視而不見,或像堂吉訶德一樣揮舞長矛加以抵制,都違背了歷史規律,其結果只能自絕於世界,落伍於時代,最終慘不忍睹。(桃花島主)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