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前夕,市委書記和市長陪留守兒童吃早餐:愛心幫扶一個也不能少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三明5月31日電 (餘尤宜、林盈)“你的爸爸媽媽在哪裡工作呀”“現在是住校還是走讀”“這個包子燙,慢慢吃”……“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三明市委市政府舉辦了一場“週末早餐會”。18名來自全市各地的留守兒童代表受邀,與市委書記餘紅勝、市長李春等“叔叔阿姨”吃了一頓特別的早餐。
餐前:大朋友小朋友話家常
早餐前,餘紅勝、李春等人走進餐廳便彎下腰,與留守兒童代表們一一握手問好。
“你好你好!我是三明教育學院附屬小學的學生翁頡宏。”個子不高,戴著一副大眼鏡,右臂彆著“三道槓”,12歲的沙縣男孩翁頡宏毫不怯場,落落大方地進行自我介紹,一下子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餘紅勝(右二)與留守兒童聊天,回憶自己兒時求學經歷。周志鴻攝
“你這個小蘿蔔頭真有大將風範,還是大隊委呢!”餘紅勝笑著摸了摸翁頡宏的腦袋說,“看到你,我就想起我小時候,初中時還沒你高呢。現在成績怎麼樣?想爸爸媽媽嗎?”
小頡宏聽到問題頓了一下,小聲道,父母在廣州經營小吃店,自己長期寄住在託管機構。“爸爸媽媽很辛苦,疫情讓生意不是很好。我想好好學習,順利上初中,讓他們少操心。”
餘紅勝給他比了個大拇指,“你很懂事,很乖,要好好努力,這些叔叔阿姨們會關注你成長的。”聽完,翁頡宏才又笑起來,露出一對小小的酒窩。
“走吧,我們去吃早餐。”拍拍孩子的背,李春引著小朋友們入座就餐。
餐時:邊吃邊聊述心願
18名留守兒童中,最大的14歲,最小的10歲。有的父母遠在外省、外國務工,有的常年住在親戚家或寄於託管機構。他們的成長一直備受關注,用餐之際,鄰座叔叔阿姨們邊吃邊跟孩子們聊起學習生活。
參會留守兒童正在用餐。周志鴻攝
三元區的羅雯今年評上了“三好學生”,尤溪縣的蘇麗姝上學期獲評“學習之星”,明溪縣的吳優璇去年獲得了省級書法比賽的銅獎;在夏令營、研學活動中長見識,在“愛心爸爸”“愛心媽媽”的呵護下健康成長,“福蕾”行動計劃、“雛燕”關愛行動帶來源源不斷的溫暖……感謝,是孩子們說得最多的話。 “謝謝你們的關心愛護,讓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學會愛和感恩。”
今年14歲的鄒煜晨(左)提出,希望有關部門能給父母提供一些招聘資訊。周志鴻攝
成長的路上,小小少年也有煩惱。“爸爸媽媽不在家,跟爺爺奶奶溝通起來有代溝。”“回家後作業沒人幫忙輔導,能幫我們想想辦法嗎?”14歲的鄒煜晨今年初一,在外務工的父母突然失業,讓他擔憂不已。“能不能幫忙提供些就業方面的資訊?”懂事的他想在餐桌上為父母“找工作”。
孩子們的話語質樸真摯,他們的小心願大人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餐後:部門領任務,幫扶一個也不能少
吃完早餐,現場成了辦公會。
如何給像煜晨一樣有困難的留守兒童家庭解憂紓困?怎樣讓孩子們陽光、健康地長大?對在場的領導幹部們而言,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課題。
“我們教育局計劃和人社部門對接,儘快在招聘資訊提供、招聘渠道拓寬、招聘崗位提供方面形成‘一條龍’服務。”三明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劉若嘉提出建議。
“這樣好,留守兒童的父母回到家門口就業,就能解決孩子們的留守煩惱了。我們民政部門也來梳理就業資訊,針對全市留守兒童家庭一個個落實。”三明市民政局局長鄧秀廣主動領了“任務”。
現場,十餘個部門的幹部們紛紛發言表態:可以多組織研學活動、多開展課業和心理輔導、發動社會各界動起來……“要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針對具體困難把關愛落到實處;健全成長跟蹤機制,讓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能被幫到。”三明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環顧現場說道。
“全市兩萬九千多個留守兒童的愛心幫扶,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落。”餘紅勝重點要求道,不要重複幫扶,“一窩蜂”地做樣子,而要形成合力,雨露均霑,真正把政策落到每個孩子、每個家庭。
據瞭解,目前,三明市29858名留守兒童(包含父母雙方外出務工及父母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均已建檔立卡。下一步有關部門將對全市留守兒童父母返鄉意願進行摸底,對有意向回鄉工作的予以優先保障。
早餐會結束後,留守兒童們收到了裝滿禮物的愛心禮包。孩子們笑嘻嘻地掏出愛心書包中的禮物展示:“每個都喜歡!”周志鴻攝
這並不是三明市的第一場週末早餐會。據悉,自2021年10月以來,環衛工人、農民工等群體先後成為“主角”,與黨員幹部共進早餐、漫談生活,透過座談提問題、講訴求。
現場反映的困難問題,由牽頭市直部門及時梳理,形成任務清單,並在會後第2個月、第6個月,向三明市委常委會彙報徵求意見解決情況。週末早餐會正成為三明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一項常態制度。據統計,前5場週末早餐會共累計梳理彙總意見建議80條,已解決5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