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亞(吳吉可攝)
“我們的建立口號是:創新引領,綠色為先,爭做行業先鋒。”
近日,在江西省建材科研設計院工程研究中心,魯亞站在“青年文明號”公示欄前,話語充滿自信。
工程研究中心“風華正茂”,35歲以下的員工佔80%。魯亞期待透過“青年文明號”建立凝聚青年、團結青年、培養青年,帶領青年幹事創業,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為設計院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貢獻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為中心副主任、設計院科研骨幹,魯亞也是“90後”,他正與中心團隊一道,共同成長,持續奮進。
先付出再得到與UHPC結下不解之緣
超高效能混凝土(UHPC)以超高強度、超高韌性、超高耐久性等“三高”著稱,在21世紀材料“革命”時代,它是水泥基材料中的翹楚。
多年來,設計院結合自身優勢,堅定走科研創新之路,一貫致力於超高效能混凝土的科研開發,目前掌握的預混料配製、生產、應用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這其中凝結著院眾多科研工作者的心血與汗水。
2015年入職後,魯亞就與UHPC結下了不解之緣。“剛進院裡,作為外派技術人員,我到南昌灣裡,與江西貝融超高效能混凝土技術有限公司合作研發UHPC。”魯亞一干就是三年,把材料製備、產品研發、工程應用等做了個遍,“那時不太在意週末、節假日,一心撲在工作上。配料、做效能測試、研究工藝、研製模具、去應用現場澆築等等,常常一做就廢寢忘食,像著了迷一樣。”
長期自我鞭策之下,他的專業知識體系不斷夯實。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魯亞作為研發骨幹一步一步配合組建技術團隊、改善實驗環境、提高科研水平,在2015年12月,為設計院聯合江西貝融成功申請到由省發改委授牌的“江西省超高效能混凝土工程研究中心”省級研發平臺。
“這是我國較早的專門研發UHPC的重點平臺,它的落地與魯亞和團隊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院黨委書記、院長宋冬生說。
有了平臺孵化優勢,一系列新產品向產業化應用推廣。短短三年時間,團隊共完成各類科技專案8項,由省科技廳組織的專案鑑定4項,獲得授權專利6項,先後獲得了市級科技進步獎和省級新產品獎等榮譽,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多項工程應用……
2016年6月,第三屆“井岡山論壇”拉開帷幕,魯亞和團隊把新研發的“D400等級UHPC檢查井蓋”生產工藝帶到了這場國內最前沿的學術交流會上。“我們產品的耐久性和使用壽命,遠遠超過其他材料。可以解決井蓋過車時跳響,長期使用破損等問題;甚至由於不是鑄鐵的,沒有回收價值,還能防盜。”面對眾多業界權威專家、學者,當時未滿26歲的魯亞侃侃而談,嬴得陣陣掌聲。得益於這場報告,他結交了更多在該領域志同道合的老師、朋友。
2018年12月,中國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協會超高效能水泥基材料與工程技術分會(UHPC分會)成立,魯亞受聘為分會副秘書長。
近年來,他積極參與並推動UHPC材料、結構設計、預製技術、現澆技術等相關標準編制、宣貫,為UHPC在中國的發展和應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個人申請發明專利3項,主編及參與行業和地方標準7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研發的銅尾礦高值化UHPC製備技術獲得江西省土木建築學會和中國建材聯合會“國內領先水平”評定。
“他常對我們說一句話:先付出,再得到。”工程研究中心研發骨幹徐偉如是說。
簡樸的話語,彰顯著魯亞腳踏實地的科研精神。
魯亞在實驗室。(謝東攝)
固廢利用:把視野放寬廣讓眼光更長遠
江西礦產資源豐富,在產業大規模發展的同時,如何做好尾礦等固廢迴圈利用?
為了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低碳經濟,構建綠色製造體系,從最早的粉煤灰利用,到如今將銅、鋰、鎢等尾礦及其他工業固廢運用於建材產品大宗應用,設計院始終在為社會貢獻“科研開發”的力量。
2018年起,魯亞回到院裡,轉入固廢資源化領域研究。他和同事跑工地、礦山、企業和高校,趕場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出差是家常便飯。“三年裡,我們到了很多礦山,像九江城門山銅礦、安福的鐵礦和鎢礦、宜春和新餘的鋰冶煉廠,從尾礦庫取樣。”魯亞回憶說。
一批批樣品拉回院裡,一車就是一兩噸。由於條件所限,只能手動卸貨,他和同事們肩扛手抬,依靠頑強毅力,付出大量勞動,圓滿完成了一次次搬運。魯亞身材瘦削,但毫不含糊地扛起一袋袋重達四五十斤的樣品,哪怕手掌磨出血泡,肩頭勒出血痕。
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堅持結出了碩果。
深度脫硫、脫泥、分級、脫水……近日,在九江城門山萬銅專案現場,經過一道道工藝處理,銅尾礦被製作成矽質原料、混凝土摻合料及UHPC專用摻合料等各類建材原料。
規劃多條生產線,目標年產70萬噸混凝土摻合料、160萬噸建材用矽質原料、3萬噸石塑複合材料、90萬m3加氣混凝土砌塊等,一年可消納銅尾礦250萬噸……
專案由江西萬銅環保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公司由江西萬年青、江銅和江西建材科研設計院投資組建。
“萬銅專案的前期研究工作,是由魯亞帶隊在短時間內完成的。他做好了最早的基礎性研究,進行了很多基礎性調研和標準編制,耗費了大量心血。”院工程研究中心負責水泥方面研究的骨幹嚴峻說。
“這一科研有極高的開創性,大家士氣很旺。”魯亞說,專案產品市場主要在省內,而製造裝置主要在省外,團隊不僅要在南昌、九江多地跑,還得遠赴上海、浙江等省市,出一次差大概半個月。
回憶起那段時光,他說,忙碌而充實。與十多個攪拌站、管樁廠持續溝通。白天在現場進行摻拌,做好材料性質分析;晚上整理資料,房間的燈光一直亮到凌晨;到湖口萬年青,做摻合料中試,與部門同事群策群力,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攻克分級脫水等道道難關,促使萬銅專案一期初具規模……這一對全省銅尾礦甚至中部地區尾礦處理可以形成示範效應,推動全省綠色建材行業革新及地區經濟綠色發展的重大專案,離不開魯亞等廣大建材科研人一磚一瓦的建設、一點一滴的努力。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銅尾礦大規模建材化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由院工程研究中心負責推進,更是對敢於擔當的青年科研技術人員最大的肯定。
“不僅是江西省的銅、鎢、鋰等特色固廢,我們還對山東省的金尾礦、廣東雲浮的硫鐵尾礦進行科研攻關、應用。關鍵要形成產業化。”說起在固廢利用領域的研發,魯亞把視野放得很寬廣,讓眼光看得更長遠。
多年的付出,魯亞嬴得了業內高度肯定。2016年獲鷹潭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江西省優秀新產品三等獎;被評為2019年度設計院“先進工作者”;2020年摘得中國矽酸鹽學會/中國建材聯合會建材科技二等獎,獲評省建材集團“優秀青工”;2021年榮膺省國資委系統“青年崗位能手”。
榮譽是新的起點,年輕有為的科研工作者正與院工程研究中心一道,踏上新的征程。
魯亞在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上做報告
抗疫防汛:不負使命不負青春
2020年對魯亞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年初疫情防控,年中抗洪搶險,他始終堅守在第一線。“那時,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應該衝鋒在前。”魯亞說。
去年春節前,他滿懷喜悅和憧憬,帶著妻兒返回湖北黃岡老家。沒料想,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村民們自覺停止走親訪友,做好居家隔離,村幹部、黨員、青年志願者等群體各司其職。“我不能閒著,必須出一份力。”魯亞撫慰好家人擔憂的情緒,走出家門,投身防控當中,主要負責消殺,肩背四十多斤的噴霧器,手執噴筒,穿行在村莊的道路上,仔細噴灑,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早春氣溫很低,但操作時間久了,行走路程長了,汗水將衣裳打溼。
隨著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復產。此時,魯亞還無法返回南昌,但工作絕不可落下。中心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正處於中期驗收關鍵階段,大量實驗要做,很多報告要寫。魯亞利用電話、微信語音、線上會議等與部門加強溝通,指導同事合理分工,抓緊落實各項任務。“每次通話,最先聽到的是大家熱心的問候,叮囑我注意健康,接下來才討論業務。”魯亞感到格外溫暖,奮鬥的勁頭更足了。
年中,江西出現超歷史特大洪水,7月下旬,江西省建材集團公司組建防汛救災青年突擊隊,魯亞第一時間報名,“我是湖北人,疫情發生時,全國人民全力支援我們,我要回報這一份深情厚誼。”
他被任命為青年突擊隊副隊長,和隊員們集結鄱陽,負責巡堤,及時上報險情。七八月份,天氣炎熱,蚊蟲極多。大堤被烈日炙烤,巡一趟堤下來,每個人汗流浹背。魯亞心繫堤壩安全,每隔半小時就要帶隊友走一遭。幾天下來,他們曬得渾身黝黑,後頸、手臂多處脫皮,還得忍受蚊蟲的叮咬。
“我們早晚輪班,一個班12個小時,從早上到晚上,或者從晚上到凌晨。”徐偉同樣參加了青年突擊隊,他說,魯亞態度非常積極,不需要當地村支書召喚,從巡堤到看護物資,都盡責盡力;工作間隙,在活動板房休息,那裡又悶又熱,但魯亞毫不在意辛苦,還不斷為隊友們鼓勁,使大家擰成一股繩。
白天巡堤辛勞,晚上巡堤更添了幾分危險,大堤上有蛇出沒。為了安全,魯亞他們“全副武裝”,身穿迷彩長衣長褲,外罩救生衣,腳蹬高筒水靴,扛著鐵鍬,打起手電,在老鄉的帶領下走上堤壩。“老鄉很照顧我們,一邊走一邊主動聊天,講起村莊的故事。聽著聽著,我們就忘記了可能會遇上蛇。”回憶夜晚巡堤,魯亞並沒有過多提及勞累,而是說起了大堤上空的點點繁星,耳畔的陣陣蟲吟蛙鳴以及和鄉親們其樂融融的交談。
“一想到肩上的責任,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魯亞的話代表了所有青年突擊隊隊員的心聲。
如今,魯亞已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青年文明號”建立亮出耀眼“成績單”
入選省國資委系統“青年文明號”建立集體,這既是對工程研究中心成績的肯定,更為未來的工作注入了強勁動力。
作為“青年文明號”號長,魯亞一心想著帶出一支素質優良、業務精湛、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青年人才隊伍。
如何激發青年同事的科研熱情?如何強化他們的實操能力?怎樣進一步促進重大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和產業化轉化?……面對這些問題,魯亞篤定地說:“以黨建帶動團建,將團建納入黨建目標體系,這將促進我們深入開展各項活動。”
今年以來,他們緊扣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青年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
“五四青年節前夕,我們參觀了方誌敏紀念廣場。方誌敏烈士甘於清貧的精神,為黨和人民犧牲生命的崇高情懷,令我深深震撼。”院團總支書記、省國資委系統建立“青年文明號”副號長嚴高婷說。
大力組織員工集中學習,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開展相互問答、深入交流,透過行之有效的方式,讓青年們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以勇於擔當的精神投入中心工作。
黨建引領,中心配合團總支組織青年大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多次到SOS兒童村、希望小學關愛兒童,獻愛心、送溫暖;助力企業安全生產,參與環境綜合整治。去年疫情防控和抗洪搶險,中心青年積極投身志願行動。多名團員遞交入黨申請書,被確定為入黨積極分子。
同時,緊扣科技創新,建設“學習型”青年文明號。
“我們的科研偏於應用,更注重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和產業化轉化。”魯亞表示,為了進一步提升整體科研水平,工程研究中心想了許多辦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參加各類學術交流活動,開闊視野,更新知識,開啟思路,激發靈感;與同濟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保持密切聯絡,交流獲取行業最前沿資訊,促使中心同事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推動優秀專案與企業對接,促進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及時發揮創新成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定期召開會議,交流科研進展,每個人將自己開展實驗、收集分析資料取得的成果、存在的疑惑進行分享,聽取意見建議,完善科研方案……
同事們都說,魯亞在工作上嚴格細緻,善於管理,樂於助人,修改各類總結、論文、報告,精確到每一個標點符號;在實驗室裡嚴謹操作,仔細觀察,一站就是幾個鐘頭;常常與同事交心溝通,分享自己對科研工作的感悟……
近幾年來,中心已經亮出了耀眼的“成績單”。承擔省節能建材與建築結構工程研究中心、省超高效能混凝土(UHPC)工程研究中心和省固廢建材安全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運轉;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已培養出站一名博士後,目前一名博士後在站工作;近三年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課題1項,省級課題多項,與企業開發橫向課題多項,成果轉化1500餘萬元;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授權3項,主編或參與國家級、省部級標準編制10餘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SCI收錄2篇。
魯亞嚴謹勤勉的工作態度、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出類拔萃的專業能力以及善於協作的團隊精神正帶動、鼓舞著同事們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