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新能源》又來了。可能有些Elon Musk的忠實粉絲們都會關注到,馬斯克這幾天正在為SpaceX準備發射Starship的事情而忙得不可開交,但關於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上的一個新聞還是引起了他的關注。
乘聯會在前幾天釋出的銷售資料顯示,特斯拉7月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僅為8621輛,環比6月跌幅逼近七成。
此訊息一出,不少人都再一次以特斯拉“銷量暴跌”為題,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甚至還有人得出了“特斯拉神話破滅”的結論。為什麼是“再一次”?因為在今年4月份,特斯拉的銷量同樣暴跌了一回。幾乎所有人都將暴跌的原因,歸咎於當時接連不斷的負面新聞。
或許馬斯克也覺得需要出來解釋一下了。於是在前幾天,他在國外社交平臺上,回覆一位網友提問的時候表示,上海工廠每個季度的前半部分時間的生產主要用作出口,後半部分時間才生產供應本地的車型。
馬斯克所說的都是真的嗎?我特意翻查了一下過去特斯拉幾個月的產銷資料,4月份因生產線進行裝置升級導致批發量僅有2.58萬輛之外,5、6和7月的批發量都穩定在3.3萬輛左右,沒有太大的波動。
從4月到6月,出口量不斷下降,國內銷量則在逐步提升。而7月份是三季度的第一個月,出口量達到了2.4萬輛,導致國內銷量只有8621輛。
可以說,從這四個月的資料來看,馬斯克的解釋的確的可信的。畢竟在德國的柏林工廠投產之前,上海超級工廠需要為美洲以外的市場生產汽車。此前參觀特斯拉工廠時,也親眼看到生產線上有不少右舵版本的車型。
不過按照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釋出的最新訊息,柏林工廠估計十月份就能投產了,到時候上海工廠的出口壓力將會大大減輕。
如果上海工廠的產能分配問題解決了,Model 3和Model Y在國內的售價會不會再次下調呢?其他電動車品牌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呢?
特斯拉賣得越好,對於作為電池供應商之一的寧德時代絕對是個好訊息。 如果有炒股票的朋友,或者特別關注寧德時代動向的媒體同行應該都會知道,寧德時代前段時間幾乎每隔幾天,就會有一條開建新工廠的新聞。但最近看來,似乎寧德時代對這個速度還不是特別滿意。
所以前幾天,寧德時代釋出了一個公告,宣佈計劃定增募資不超582億元,用於擴張鋰電池產能及補充流動資金。582億元,對於絕大多數企業來講,算得上是一個天文數字了吧?但按照寧德時代的官方說法,“按監管規定,定增最高可以到30%,而此次582億按市值計算佔比不到6%。” 很多人可能忘記了,寧德時代的總市值已經超過了1.2萬億。
有看過我上期的文章的粉絲應該會記得,我在上星期的文章裡特別提到一個觀點,那就是很多人對寧德時代等鋰電池生產企業有一個認知誤區,那就是以為他們只生產電動車用的鋰離子電池。
但實際上,除了新能源車用的電池業務之外,還有儲能和其他行業上的應用。
電動車的市場總量最大,但相對比較容易估算;相比之下,儲能方面的電池需求,才是最難以估算,也是最具想象空間的。
沒想到我的文章釋出幾天之後,寧德時代就釋出了這個定增計劃。在此次的定增公告中,寧德時代重點提及了儲能市場的巨大潛力:“2021 年 1-6 月,全球儲能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 18GWh,較2020年 1-6 月的 10GWh 同比增長 80%,其中中國儲能鋰離子電池出貨量為 11GWh。
據 GGII 預計,2025 年全球儲能電池出貨量將達到 416GWh,未來 5 年年複合增長率約為 72.8%。”
所以在寧德時代公告中列出的7個專案裡,儲能電池專案佔了不少的比例,其中寧德時代湖西鋰離子電池擴建專案(二期)的建設內容,就包括了年產能30GWh儲能電櫃專案。其實現在基本上所有鋰電池企業都還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幾家主流的電池廠都在不斷建設新工廠增加產能。
在技術和成本比較接近的前提下,誰手上有富餘的產能,誰就能佔有主動權。像寧德時代這樣的大手筆投入,相信國內也真沒幾個電池生產企業有這樣的魄力和財力了。
相比起“電動化”的大踏步邁進,“智慧化”方面遇到的問題,就相對有點多了。
前些天,工信部發布了一份關於加強智慧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的意見。在這份意見中,對汽車資料安全、網路安全、軟體升級、功能安全等多個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要求。
其中針對OTA功能,還首次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涉及安全、節能、環保、防盜等技術引數變更的應提前向工業和資訊化部申報,保證汽車產品生產一致性。
這讓我想起,近期的確有車主向媒體反應,某傳統車企的電動車,悄悄透過遠端OTA功能,鎖定電動車的可用電池電量,並且降低輸出功率,從而導致真實續航能力和動力效能都大打折扣,引發了車主的強烈不滿。
雖然似乎仍未有最終的處理結果,但相信這次出臺的這份意見,將有助於堵住這種漏洞,避免車企濫用OTA技術,變相對有問題的產品實行“私下召回”。
從7月份乘聯會的銷量資料可以看到,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又繼續上升了,傳統燃油車的銷量又繼續下滑了。
大家覺得這個狀況會這樣一直持續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