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登政府持續的對華高壓政策之下,美國內部似乎也感受到了危機,美國學者說了大實話,按照目前這個對抗趨勢,拜登必然顧此失彼,這樣下去要吃苦頭的是美國自己。
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白蘭斯表示,拜登政府的遏制中國的政策,引發了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顧此失彼。因為在拜登試圖採取戰略收縮,以便遏制中國的時候,俄羅斯和伊朗就有了更多的行動空間,這導致美國手忙腳亂。白蘭斯給出了一個概括性的結論,那就是如果拜登的外交技術和運氣都足夠好的話,他還能熬過這個冬天,但如果美國按照現在這個樣子繼續硬扛下去,最終一定會吃苦頭。雖說白蘭斯教授的結論必定讓拜登很不高興,但和他類似的警告其實不是第一次出現了,美國觸手伸得太遠,這反過來嚴重地限制了美國的行動自由。
美國的軍事戰略目標,是要維持全球霸權,把控全球所有關鍵地區的主導權,這樣宏大的目標,迫使美國把精力分散在全球各地。隨著美國綜合實力的相對下降,美國開始了在全球範圍內的總體戰略收縮,試圖將注意力集中在少數幾個最關鍵的區域,尤其是俄羅斯和中國周邊。但不管美國如何收縮,全球至少有三個地區,是美國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的存在。首先是歐洲地區,這裡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戰略重點,自二戰以來,美國最關注的目標就是在歐洲阻遏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後,東歐則成了美俄對抗的第一線。按照地緣戰略學家麥金德的理論,東歐地帶是世界島的心臟地帶,誰能掌控東歐誰就能掌控世界。為了給東歐的盟友們提供足夠的安全感,美國必須在這個方向保持較多的軍事存在,自2014年烏克蘭危機之後,美國更是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軍事資源來安撫此地區的盟友。在可預見的未來,除非俄羅斯遭到決定性的打擊,否則美國就必須持續加強在歐洲地區的軍事部署,否則此地區的北約盟友對美國的信心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動搖,從而危及北約東翼的穩固。
在歐洲之後,中東同樣是美國無法撒手的地方。中東是世界的能源庫,誰掌控了中東,誰就掌握了世界的能源命脈,因此美國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丟失中東控制權的風險。早在奧巴馬時期,美國就提出所謂的亞太再平衡,要從中東等地抽調力量投到亞太。但搞了這麼多年,中東地區的美軍始終抽不開身。首先是俄羅斯在中東仍有影響力,美國仍然需要持續的抵消俄羅斯在此地區影響力的增長。其次,伊朗在中東的存在仍然十分顯眼,一旦美國放鬆對伊朗的打壓,伊朗就有可能在中東重新做大,提升自己在此地區的經濟和軍事影響力。這兩個因素的存在,使得美國始終無法放棄對中東地區的高度警惕,美軍也就無法從此地抽身。
最後,東亞地區近年來是世界經濟的熱點,東亞國家總體地位的上升,尤其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是非常顯著的。為此美國早早定下了總體的戰略轉向方針,要將軍事注意力轉移到亞太地區,以對中國的崛起進行遏制。然而要遏制中國的任務已被證明對美國來說太過艱鉅,看起來不管美國投入多少資源,美軍都難以撼動的中國軍事優勢,美國也無法遏制中國的崛起。亞太地區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消耗著美國的精力。更關鍵的是,美國在試圖遏制中國的同時,不得不分出部分精力來應對歐洲和中東問題,拜登政府要同時兼顧三方面的問題,就顯得顧此失彼,顧得了頭顧不了尾,美國剩下的資源也顯得捉襟見肘。
可以說,如果美國還要保持現在這種對華高壓的態勢,那麼他們就必須承擔在世界其他地區力量不足的問題,長此以往,局勢必然超出美國的控制。事實上,在美國決定搞全球霸權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他們的失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強大到持續地控制整個世界,美國也不例外。美國繼續在全球推行霸權,和中國搞這種高壓對抗,最終只會讓美國的國力消耗的更快,加速他們自己的衰退,吃苦頭的會是美國自己。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