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海外網】;
馬裡駐華大使迪迪埃·達科近照。(付勇超攝)
“2006年我第一次來中國就愛上北京烤鴨。擔任駐華大使後,我去過中國很多城市,品嚐各地美食,又喜歡上了紹興臭豆腐。”馬裡駐華大使迪迪埃·達科日前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津津樂道他在中國的尋味之旅。
對達科來說,在最有煙火氣的市井裡,藏著中國人最真實的生活。“馬中建交60餘年來已經發展了牢不可破的合作關係,我們還須從社會文化層面加強相互瞭解,更好地促進兩國關係。”達科說。
“針灸療效有口皆碑”
達科對中國的最初印象,來自“中國醫生”。“我從小就知道,生病了要去看中國醫生。”達科說,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一批批中國醫療隊員漂洋過海,為馬里人送去健康。“一批中國醫療隊員在馬裡1年半的任期結束後,下一批就會接上,50多年來援馬中國醫療隊伍越來越龐大。”
2011年9月,中國援建的馬裡醫院正式落成並對外接診,這是兩國醫療衛生合作史上一件大事。馬裡醫院是中國援非首家綜合性醫院,也是中國援馬醫療隊定點門診醫院。醫院交通便利、收費低廉,吸引了馬裡各地的患者前來就診。2019年12月,天津市在馬裡首都巴馬科設立全球首箇中醫技術魯班工坊,馬中傳統醫藥合作邁出重要一步。“提到中醫就會想到綠色天然,馬裡醫院的中醫科深受歡迎,針灸療效有口皆碑。馬中在傳統醫學方面的合作大有可為。”達科說。
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顯了兩國深化醫療衛生合作的重要性。當疫情在馬裡蔓延,中國醫療隊支援馬裡抗疫一線,浙江省人民醫院還與馬裡醫院形成對口醫院合作機制,推動抗疫經驗分享、遠端會診、藥械援助等多方面合作。“中國對提升馬裡醫療衛生系統的抗疫能力提供了很多幫助。”達科表示,“我們希望能和中國更多醫院建立對口合作關係。”
“中國茶葉廣受歡迎”
達科說,中國援建的巴馬科大學卡巴拉校區在馬裡家喻戶曉,新校區大幅提升了學校的硬體水平,“馬里人尤其是馬裡大學生非常喜歡這個新校區。”
馬裡教育發展史上留下的中國印記遠不止於此。自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中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已幫助數千名馬裡學生實現來華留學夢。“目前在華留學的馬裡學生大多得到了中國政府獎學金支援,他們有的學習中文,有的學習國際貿易,更多人在學習理工科。”達科說,“與中國合作對馬裡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馬裡留學生架起兩國民心相通的橋樑。達科十分珍視人文紐帶。“兩國人民間的文化共鳴非常重要。”達科舉例說,馬裡和中國都有獨特的茶文化。在馬裡,茶不是簡單的飲品,它還包含著社交“密碼”——人們用加糖的茶代表對貴客的歡迎。中國茶種類繁多,馬里人愛喝的綠珠茶主要進口自中國浙江和安徽,“中國茶葉廣受歡迎”。
不僅茶文化,達科還從繪畫、木雕、音樂、舞蹈等諸多領域看到了兩國深化合作的無限可能。在採訪中,達科特意播放了一曲他在雲南昆明聽到的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如果馬里人聽到這段音樂,他們會以為這來自馬裡!”達科說,演奏此曲的中國藝術家或許並不知道,在遙遠的馬裡也有類似音樂,如果能讓兩國藝術家相互交流會非常奇妙。
“非中合作成果豐碩”
兩國的緊密合作讓馬里人對中國更有親近感。作為中國的“老朋友”,馬裡為中國的發展成就感到高興。達科表示,縱覽全球,國家間關係起起落落是常事,但馬中關係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穩定,沒有任何波動能影響馬中友誼。
達科非常高興在駐華期間趕上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這件大喜事。“中共百年華誕不僅是中國的慶典,也是馬裡的喜事。”達科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以人民為中心,致力於增進人民幸福。帶領中國人民消除絕對貧困是中國共產黨最傑出的成就之一。對一國政府來說,沒有什麼比為人民謀幸福更重要的目標,這也是馬裡政府希望做到的。全世界都應當瞭解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為帶領人民擺脫貧困所付出的巨大努力。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減貧經驗可以為非洲提供借鑑。
談起中國發展為非洲帶來的機遇,達科認為中非合作論壇值得稱讚。他說,非洲要發展振興必須走聯合自強的道路。中非合作論壇的重要價值在於尊重非洲的整體性,為50多個非洲國家和中國提供了集體對話平臺和務實合作機制。非洲人口共約13億,中國人口有14億多,這讓中非合作論壇具有非同尋常的力量。自2000年以來,非中關係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快速發展,“非中合作成果豐碩,在政治、教育、基建、醫療等多領域合作前景廣闊。”(海外網 毛 莉 任天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