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援滬醫療隊返回武漢,結束了為期59天的援滬工作。
00後護士李澳也是醫療隊的一員,她告訴九派新聞,出發時自己是有點緊張的,“畢竟我參加工作剛剛半年,就跟著醫療隊奔赴疫情一線,面對具有傳染性的病毒,我心裡沒有底。”
近兩個月的方艙工作,她有著怎樣的見聞,又有怎樣的感受呢?帶著這些疑問,九派新聞記者與李澳聊了聊。
李澳在上海新國博方艙醫院。圖源受訪者
【1】00後隨醫療隊趕赴上海,坦言心裡很緊張
九派新聞:能否簡單介紹下自己?
李澳:我00年出生,2021年畢業於湖北科技學院,同年7月入職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成為一名護士。
九派新聞:醫療隊出發前是什麼情況?
李澳:今年3月底,上海疫情吃緊,我接到科室護士長的通知,告知有一項外派任務。護士長新建了一個群聊,讓我們做好準備,可能要去上海支援。
4月2日臨近下班,群裡突然人數增多,通知我們下班後去做核酸。當晚便召開了緊急會議,給我們配發了衣服、毛巾、牙刷等用品,我就明白要出發了。4月3日凌晨5點,我們醫院的醫療組、護理組約24人登上大巴車,趕赴火車站,當天中午便抵達上海。
九派新聞:出發時是怎樣的心情?
李澳:有點緊張,畢竟我參加工作剛剛半年,就跟著醫療隊奔赴疫情一線,面對具有傳染性的病毒,我心裡沒有底。
【2】老年患者不少,護士端盆替老人解決如廁問題
九派新聞:在上海的工作是怎樣的?
李澳:我們醫療隊抵達位於浦東新區的新國博方艙醫院,方艙醫院分為A、B、C、D四個大區,每個區又分為A1、A2、A3、A4四個小區,每個小區域可容納120名患者,整個園區至少有上千名感染者。
4月初,我剛到方艙醫院,收治的患者以無症狀感染者為主,我們負責發放生活物資及藥品,及重症患者的轉運、復陰患者的出院等事項。方艙內每天都要統一採集核酸,為病人發放盒飯。有的病人報名成為志願者,幫助我們發放物資。
李澳在方艙醫院內照顧患者。圖源受訪者
九派新聞:據說方艙內中老年患者居多,是這樣嗎?
李澳:4月初,新國博方艙醫院僅是普通方艙,主要收治無症狀感染者。大概在4月下旬,隨著上海疫情的變化,確診人數增多,方艙成了“亞定點醫院”,開始收治陽性患者。從那時候起,年紀大的患者越來越多,我注意到,方艙內老年患者挺多的。
老年患者行動不便,上廁所成了難題。作為護理組的一員,我們時常利用輪椅將老人送至廁所,又返回病床。有的老人實在行動不便,護士只能端著盆,到病床邊替老人解決如廁問題。
九派新聞:有沒有印象深刻的事?
李澳:有一次,來了批特殊的病人,大概有80人。他們來自上海救助站,大部分有著智力障礙,有的不會說話,有的意識不清。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患者,剛開始有些不知所措,但還是和同事們盡力照顧他們,為他們發放物資及藥品。
九派新聞:方艙醫院內的患者,平時有什麼娛樂活動?
李澳:說實話,方艙內的生活肯定是枯燥的,但方艙內有公共空間,可供患者做一些娛樂活動。有的患者飯後圍著方艙外圍跑步,也有人做健身操,大部分患者對待疫情的態度是積極的。
碰到情緒低落、暴躁的患者,我們也只能耐心勸導。患者情緒不穩定,緣由不過是想早點離開方艙,我們護士便安撫道“做好防護、按時吃藥、保持好心態,早日轉陰,就能出去了!”這樣一來,患者情緒便能穩定不少。
【3】離家兩個月,父母一直支援和鼓勵我
九派新聞:離家工作近兩個月,有沒有想家?
李澳:肯定想家,畢竟除了上大學,從未離家這麼遠、這麼久。我想念家人,想念家鄉的美食。
我們護理組有20人,4小時工作制,六班倒。只要沒有晚班,我都會回到駐地酒店,與家人通電話、影片聊天。父母都很支援我,每每和家人通話,母親都會鼓勵我,她的最後一句話總是:注意防護,照顧好自己,加油!
九派新聞:這次參與援滬醫療隊,有什麼感受?
李澳:參加工作不久,這次來到上海,非常緊張。每次穿完防護服進方艙,生怕自己哪一步沒做到位,感染自己、連累他人。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緊繃的神經也漸漸放鬆,希望自己所做的,能夠為戰勝疫情貢獻一點點力量。希望疫情能夠早日結束,我們能夠摘下口罩、與親友相伴玩耍。
九派新聞記者 馬驍
【來源:九派新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