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H&M;、耐克等企業因為抵制新疆棉花被網友們罵上熱搜。事實上,這些品牌均為一個名叫BCI的組織成員,而這一系列宣告表態的始作俑者,也正是去年10月BCI組織的一篇新聞稿。那麼這個組織到底有什麼來頭?
據官網資訊,BCI全稱為“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BCI脫胎於2005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一次圓桌會議的倡議,隨後擴充套件到世界多國,宣稱致力於使全球棉花的種植及生產更有利於棉農,更有利於種植環境,更有利於該產業的未來發展。
BCI於2009年正式註冊,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在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倫敦設有代表處。會員主要包括棉花種植單位、棉紡織企業和零售品牌。截至2020年5月初,BCI的全球會員數達到1953家。
作為棉花產業的非政府組織,BCI沒有技術與產能,而是一個制定行業標準的組織。目前,BCI在全球範圍內定義了7條基本原則和42條生產標準,並要求會員必須使用它們認為符合標準的棉花,才能獲得BCI許可證。
那麼BCI為何會盯上新疆棉花?這背後有一個熟悉的身影——
去年九月,美國媒體曾吹出風,時任總統特朗普正考慮禁止由新疆棉花製成的部分或全部產品,而美方的理由仍是所謂新疆“強制勞動、侵犯人權”之說。
對於美方的無理指控,外交部多次嚴正回應。發言人汪文斌稱,有關國家以所謂“強迫勞動”問題為藉口,對有關中國企業採取限制措施,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我們認為,有關措施是一種政治化操弄,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
然而在短短一個月後,BCI就釋出了新聞稿,宣稱新疆地區存在“強制勞動”和其他“侵犯人權”的現象,這不符合該組織的行為標準,必須立即透過吊銷或拒絕BCI許可證來處理。新聞稿還稱,2020年3月,BCI暫停了在新疆的認證和保證活動,因此,沒有新認證的“良好棉花”來自該地區。至於為何做出上述判斷,BCI沒有解釋。
去年12月2日,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宣佈已經對產量佔全中國三分之一的新疆棉花生產巨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頒佈“禁令”,禁止從其進口棉花及棉織品。
今年1月13日,CBP再次釋出公告稱,將在美國所有入境口岸扣留來自新疆生產的棉花和番茄產品。這一暫扣令適用於由新疆種植的棉花製成的原料纖維、服裝、紡織品,即使是在第三國加工或製造的相關商品。
很顯然,在新疆棉花的問題上,BCI成為了美國的幫兇,在毫無事實依據的前提下信口雌黃,以卑劣的政治把戲傷害企業利益,抹黑中國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名為“BCI良好棉花”(認證為“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上海代表處”)的微信公眾號今年3月1日釋出題為《關於新疆問題的重要申明》的文章。文章稱,BCI中國專案團隊嚴格遵照BCI的稽核原則,從2012年開始對新疆專案點所執行的歷年第二方可信度稽核和第三方驗證,“從未發現一例有關強迫勞動的事件”。
作者:紫光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來源:共青團中央、環球時報、觀察者網、每日經濟新聞、大河報、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