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東盟國家駐華大使呼籲儘快恢復同中國人員往來
根據海關總署釋出的最新資料,今年前8個月,東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達3.59萬億元,同比增長22.8%,顯示出中國與東盟密切且正在從疫情中恢復的經濟聯絡。正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多名東盟國家大使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均表示,中國與東盟間已形成牢固的區域產業鏈,在“後疫情時期”應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並儘快恢復人員往來。
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啟幕,本屆博覽會主題為“共享陸海新通道新機遇,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在新冠疫情籠罩的2020年,中國與東盟首次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雙邊經貿合作熱度不降反升,顯示出疫情下區域經濟一體化加強的趨勢。馬來西亞駐華大使努爾西萬1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冠疫情大流行讓全球供應鏈發生根本性變化,過去的供應鏈更長、更復雜,且遍佈全球,但現在人們看到的是更高水平的區域化以及基於本地區的較短供應鏈。
正如努爾西萬所言,當前全球產業體系正加速重構,如何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成為全球各經濟體共同面臨的挑戰。東盟副秘書長辛格在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發表影片演講時強調,由於眼下疫情帶來的危機,東盟對保持供應鏈的互聯互通尤為關注。而在過去10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中國-東盟的經濟互補性也在增強。
緬甸駐華大使苗丹佩10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產業合作論壇上表示,在中國-東盟之間建立新的供求關係和價值鏈貿易關係,對雙方皆有助力,因為中國是工業轉移的主導國家之一,同時擁有世界上最為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我堅信深化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以及產業鏈合作必將有助於應對全球工業和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以及緩解新冠疫情的影響。” 苗丹佩說。
去年11月,包括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內的15國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提升到新的層次。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東盟國家大使均對RCEP持積極態度,認為這一協定將有利於中國與東盟間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合作。
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廣西新聞網記者 黃勇椋 攝
在呼籲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區域產業鏈同時,多名東盟國家駐華大使也明確表示,希望儘快恢復與中國的人員往來。新加坡駐華大使呂德耀在採訪中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新冠疫情使得人員往來受到限制,但他希望雙方能夠加強互聯互通,尤其是面對面的交流與合作。
努爾西萬表示,疫情之前的2019年約有310萬中國遊客到馬來西亞旅遊,約有1.7名留學生在馬學習,馬來西亞也有9000名學生留學中國,但目前這種交往陷入停滯。“如果我們想推動經濟合作發展,很重要的是要加強人文交流,我想未來雙方在此領域要進一步合作”。泰國駐華大使阿塔育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疫情之前,每年會有大約1100萬中國遊客來到泰國,去中國的泰國遊客則達到100萬。在旅遊、學術、商務等領域,泰中兩國應該進行更多交流合作。
中國是多個東盟國家最重要的遊客來源地之一,而旅遊業在大多數東盟國家的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受新冠疫情影響,柬埔寨、菲律賓等多國的旅遊業收入銳減,中國與東盟間的人員往來也陷入停滯。
努西爾萬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呼籲,應該建立東盟各國與中國之間的“旅行泡泡”,這是未來實現疫苗接種證明互認後需要最先推動的。目前,東盟內部已經在進行此類安排,也希望能與中國共同複製這一模式。努西爾萬還透露,他本人接種的就是中國科興疫苗。
據努西爾萬介紹,馬來西亞正嘗試重啟國內旅遊業,並將很快取消跨地區旅行的限制。但何時可以恢復與中國之間的人員往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國的疫苗接種率。截至上月底,馬來西亞18歲以上成年人的疫苗接種率已超過50%,預計很快將達到80%,中國的接種數字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隨著疫苗接種率達到較高水平,我們希望在今年年底前讓人們可以在馬來西亞國內安全旅行,而與其他國家的相互開放需要首先實現疫苗接種證明的互認。” 努西爾萬說。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今年4月曾表示,中國將深入推進與東盟的抗疫合作,加快健康碼互認,升級“快捷通道”,為恢復人員往來、促進復工復產合作創造更好條件。中國和馬來西亞就迎接後疫情時期的機遇和挑戰已經專門成立了兩國高級別委員會。今年7月,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曾建議,隨著新中兩國的防疫措施起到效果,可在在合適時機互相認證地區間的健康和疫苗接種證書,免去隔離,恢復人員的來往。
環球時報-環球網/趙覺珵 張丹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