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手機癮”問題,亟須引起重視

“留守兒童”,一個總能引起人們關注、牽動無數人神經的字眼。而農村留守兒童“手機癮”問題,再次被推上了熱搜,看待此問題決不能歸結為“孩子喜歡玩遊戲”。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社會系統問題,需要搞清楚“內涵和外延”,才能使孩子們從“鎖在手機裡童年”中解脫出來。眼下,留守兒童沉迷於手機,已成為當前部分鄉村面臨的共性問題,亟待引起家長、學校和全社會的關注。

過去,“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現象在鄉村已經不多見了。手機取代了孩子們與大自然親近的機會,成了孩子們少有的精神寄託。“雙減”政策以來,本該有豐富的課餘活動促進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共同發展,但客觀上部分農村仍然缺乏專業的老師開展相關活動。

其實從根源上講,孩子們缺少陪伴是主要原因。有專家建言:“要真正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就要讓他們不再留守,讓他們跟父母在一起。”對於留守兒童來說,只能被迫採用“隔代管理”或“上代管理”的監護方式,許多時候缺乏心靈的溝通、道德行為上的引導,這種天然的“鴻溝”久而久之使孩子產生性格內向、自卑心理、孤獨無靠之感。而手機恰恰成了少有的“玩伴”,瞬時的快感滿足了孩子們心靈深處的缺失。面對“親情飢渴”,這種惡性迴圈無疑傷害了孩子們,將他們的童年牢牢鎖在了手機裡無法自拔。

“少年強,則國強”,“手機癮”危害不容忽視。最直接的傷害當數視力下降等一些健康問題。其次,在無約束的狀態下,手機內容難免涉及暴力、色情內容,還會潛移默化影響低齡兒童,有潛在的社會風險。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對自制力不強的未成年人來說,長期浸淫其中還會讓他們資訊視野越來越窄。

要知道,“手機癮”問題,只是留守兒童問題的一個縮影,解決此問題決不能“快刀斬亂麻”,理應落到細微處、實處,從留守兒童的角度看待問題成因,讓“愛撫”之手伸向鄉村留守的每個角落。首先,留住父母是關鍵,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在保證新農村提供合適的就業、醫療等條件基礎上,最佳化人口管理制度,再進一步敦促家長履行教子職責。另外從教育角度著手,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加強鄉村學校文體教育。最後,網際網路企業要履行好職責,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讓更多兒童能夠免於網癮的傷害。

說一千,道一萬,留守兒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某種程度上講,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關乎社會穩定、人民福祉。讓孩子們迴歸健康,充滿童真的生活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呼籲各方:“讓我們共同攜手,打破鎖在螢幕裡的童年,還孩子童真與微笑。”(韓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37 字。

轉載請註明: 留守兒童“手機癮”問題,亟須引起重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