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一塊塊雕龍刻鳳、形態各異的磚瓦,縱橫有序擺放在屋頂上,這裡不是磚瓦收藏館,而是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湖西社群一居民的家。一位身材清瘦的老漢,正仔細清理著磚瓦。
他,就是這些磚瓦的主人張榮。
今年65歲的張榮,世代居住在溱潼鎮湖西社群,4年前迷上收藏磚瓦。當時他剛退休,正趕上湖西社群徵收搬遷,目睹許多古磚舊瓦四處散落,無人問津,張榮生髮感慨:“磚瓦就是家的見證物啊,抬頭見磚瓦,低頭思故鄉。”
1958年12月,張榮生於溱潼鎮湖西莊,祖輩父輩都以做坯磚為生,少年時他曾在窯場堆磚幫工,熟知當地窯文化。據《東臺縣誌》記載,溱潼磚瓦始於唐代,湖西莊制磚做瓦尤為出名。歷經宋、元、明,至清乾隆年間,磚瓦生產進入盛期,到民國末年,不足0.3平方公里的湖西莊建磚窯108座,到1960年建起蘇北地區第一座28門大輪窯,獲得“窯都”美譽。進入二十一世紀,由於建築新材料不斷更新,窯工號子成為一聲聲遠去的吆喝。2009年,以湖西莊磚瓦製作為代表的“溱潼磚瓦製作技藝”入選江蘇省第二批非遺名錄。
2018年7月,溱潼鎮湖西莊搬遷拆房,張榮開始收藏磚瓦,適逢酷夏,每天在工地尋磚覓瓦,全身沾灰土,衣衫滴汗水,當年就考證收藏了清末以來100多種古磚瓦。2020年8月,剛做完腎結石鐳射手術的張榮,聽說湖西莊古秋庵恢復重建,他每天到現場尋找古磚瓦,發現有兩塊卡磚頂頭紋飾,經專家考證系唐代盛行的捲雲紋,這與古庵建於唐代一說相互印證。
張榮說,收藏的貓頭滴水瓦中,有些印製了生產者名號,其中印有“周源興”“田林記”“田義和”等字樣的瓦當,據相關部門考證,這兩姓家族自清末起就在湖西莊制磚造瓦,其後人也繼承了磚瓦事業。至目前,張榮收藏了各種規格古磚瓦、生產磚瓦模具和相關泥品模具,品種有300多種。其中瓦當約佔總數三分之二,分為文字、植物、動物、宗教四類;磚塊也分為畫像、文字、異型、功能四類;模具分泥模、木模兩類,逐漸形成了窯品磚瓦系列。
一磚一瓦皆鄉愁。為了讓藏品“活”起來,張榮和本地兩位好友合著的《湖西莊風情錄》去年底出版了,書中大篇幅記述了磚瓦生產史。他表示,將繼續學習鑽研,用新思維新方式傳承溱潼磚窯文化,準備再花幾年時間編撰一冊《溱湖磚瓦藝術集》,留住鄉愁留住記憶。
通訊員 王寶華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顧介鑄
編輯: 王舒婷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