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道
國家衛生健康委10月13日公佈的情況顯示,當前,全球疫情仍處於高位執行,我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從各地公佈情況看,病毒普遍存在的特點是傳播速度快,但是感染者主要是輕症和無症狀,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說,大家普遍認為病毒都這麼輕了,為什麼不能與病毒“共存”,為什麼付出相當多力量來堅持“動態清零”?全球新冠疫情已經蔓延至第三年,不少國家已經被迫放開,一旦別的國家都放開了,我國是否會成為疫情窪地被漫灌而被迫放開?在今天(13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釋出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解答了以上疑問。
“動態清零”的核心是阻斷疫情的持續性社群傳播
梁萬年解釋了“動態清零”的概念和“動態清零”最關鍵的要素。
“中國政府所施行的‘動態清零’是基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所決定的。一是國家的抗疫方針、抗疫策略是基於抗疫理念提出來的。這是特別說明的一點。二是基於目前對病毒特性的認識,特別是對它變異的方向、變異後的危害性變化的認識,包括對這種疾病的認識,我們現在並沒有能力完全把病毒消滅掉,也沒有能力保證不出現一例或者散發病例,所以‘動態清零’是我們國家抗疫的總方針,這個總方針的核心是要把疫情阻斷,而不是消滅病毒,也不是不容許出現一例病例。”他介紹,阻斷疫情的核心就是要快速發現、快速撲滅,發現一起,撲滅一起。
“簡單來說‘動態清零’的核心是阻斷疫情的持續性社群傳播,防止疫情形成規模性流行或者規模性疫情反彈。”梁萬年解釋,如果做到“動態清零”,有兩個關鍵詞最重要,一是快速,快速發現、快速處置;二是精準,精準識別疫情、精準劃定疫區範圍、精準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精準進行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管理、精準進行臨床救治,最終精準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不“動態清零”,勢必會造成大量感染
梁萬年介紹,國際上通用的公共衛生的視角是站在群體角度,使用死亡率、超額死亡率等指標來衡量,而不是以病死率、個體的視角來衡量。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來說,它的病死率和以往的變異株和原始株相比確實是在下降,但是由於它的傳播速度快、傳播更隱匿、免疫逃逸現象在逐漸增強,這意味著在人群當中會有大量感染。
另外,這種疾病出現以後影響的不僅僅是感染了這種疾病的這些患者的重症和死亡,它可能導致醫療資源擠兌。醫療資源一旦被擠兌,就會影響其他正常醫療服務的需求,就可能導致一些不必要的在正常狀況下的一些死亡的出現。在科學上來說,衡量這種由於疫情的衝擊所帶來的額外死亡,可以稱之為“超額死亡”。目前情況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原始株、還是以往的變異株,特別是奧密克戎變異株導致的超額死亡還是比較高的,經研究在10萬分之100以上。
我們國家人口的總數是大的,老年人口2.67億,同時還有大量基礎病患者,梁萬年表示,這些人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以後得重症甚至發生死亡的機率比一般人群高。如果我們放鬆,不“動態清零”,勢必會造成大量感染,導致老年人群、導致有基礎病的人群,有可能造成大量重症乃至大量死亡。這種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是不能夠容忍的,所以必須要盡力防護。
“動態清零”總方針是科學的,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
“全球沒有一個國家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躺平’。”吳尊友說,“從我們掌握的全球防控政策來看,各國都在不同程度地開展新冠防控措施,最起碼的都在做疫苗接種工作。”
吳尊友表示,“動態清零”是控制急性傳染病的總原則,也是新冠防控的總方針。過去近三年時間裡,我國先後發生了三百多起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地疫情,這些疫情都得到了很好控制。實踐證明,“動態清零”總方針是科學的,防控效果是顯著的,是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目前,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
疫情從高流行的地區向低流行的地區蔓延擴散,就像水從高位向低位流動一樣,是傳染病流行擴散的一種自然規律。武漢疫情控制後,我國又出現了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地疫情,所以我國確定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疫情防控總策略。實踐證明,我國的新冠肺炎防控總策略是科學的、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