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22新能源車市場繼續勃發,核心技術正在路上

由 鈄翠娥 釋出於 綜合

過去的2021年裡,既充滿了希望,又留下了些許遺憾,而將這些希望的光亮和遺憾的黯淡揉和在一起,將鋪墊成2022年的序章。

未來的2022年裡,中國汽車市場仍然有增長的餘量,而我們中國的汽車企業,仍需要心朝直道超車的方向,一路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曾經,我們寄厚望於“彎道超車”一詞。但這份希望隨著新能源時代降臨,跨國車企紛紛進行大象轉身而漸漸式微,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開始擠在一條賽道拼硬實力。

過去的一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跨國汽車巨頭們完成了從認知到實踐的過程,留給自主品牌的發育時間消失殆盡。

自2021年起,合資股比的全面放開,以及取消同一家外商可建立兩家及以下合資企業的限制,也讓溫室環境裡的最後一片遮瓦都被撤了下來。如果不是全球疫情反覆導致海外車企停產、減產,也許今年自主車企面臨的壓力還會更早、更沉重一些。

那麼,2022年的汽車行業會變天嗎?也許不至於此,但必然會成為被銘記的一年。在這汽車能源的時代轉折點,全球疫情仍在噬咬著汽車經濟的環境,必然為汽車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2年的銷量,新能源是關鍵

從整個2021年的汽車市場表現來看,是在希望中留下了些許遺憾。

欣慰的是,年初汽車工業復甦得很快,產銷量超出了大家在2020年末的預測,甚至讓部分機構在年中重新調整了全年銷量的預測。與此同時,自主品牌新車的熱度持續高漲,訂單也隨之暴漲,例如比亞迪的全年訂單需求量就超過了百萬。

但隨之而來就是下半年的遺憾,因為全球疫情的反覆,導致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晶片封裝量驟降。原本因為車規級晶片量產週期過長,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半年全球汽車產量,隨後下半年的疫情又導致計劃遭遇變化,嚴重的缺“芯”進一步惡化了產能。

但從2021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最新資料來看,國內汽車市場產銷量已經達到2610萬輛,整體產銷量同比增長了3.1%,其中傳統燃油車市場是小幅同比增長1.1%,而新能源則實現了171.2%的同比大幅增長。

在如此惡化且被看衰的環境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卻能實現大幅增長,2021年整體銷量有機會超過300萬輛,這幾乎是所有人之前都不曾想到的結果。這預示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即將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並由過去的以政策驅動為主轉向了市場驅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達到12.6%。這是一個微妙的數值。

通常來說,15%的市場滲透率是任何一個產業、一個市場非常關鍵的臨界點。從新能源汽車角度來看,市場滲透率達到了15%將是該型別產品在市場增長中的拐點。有調查顯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0到5%用時84個月,從5%到10%是在5.8個月。而一旦滲透率達到10%,之後的上升的時間停留將越來越短,這就像起跑後進入最快的加速期。

業界普遍認為,明年汽車整體產銷量將超過27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為500萬輛。從數值上看,對於整體的預測算是中規中矩,但新能源的預測也並非盲目。

首先,新能源汽車進入了快速普及期後,將加速向中小城市滲透,今年二至六線城市的新能源市場就已經擁有比較快的增長速度了。其次,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定位仍處於紡錘形階段,要麼就是以新勢力為首能比肩豪華車價格的車型,要麼就是部分傳統車企推出的低價微型電動車,說明新能源市場仍處於萌芽階段,並即將進入快速成長時期。

我們可以看到,2021年的特斯拉因為降價騷操作讓銷量飛速上漲,而始終站在高階的蔚來也開始邁下臺階向中端市場靠近。此外,微型車也將隨著技術發展、消費需求的變化,不得不面對成本控制的壓力,一旦配置跟上主流水平,不受控制的價格也將令它們不再受歡迎。

高階車型下探試水,低端車型拔高定位,中間15萬-25萬的價格區間也將有越來越多的選手入駐,屆時不免會有一番新的纏鬥。而恰恰是這樣的纏鬥,倒逼車企提高產品的水平,也填充了該領域的需求。

展望技術研發,緊盯晶片產量

我們每年都翹首盼望著會有怎樣的新技術出現,同時也在預測這些新技術什麼時候能裝載到車上。

過去兩年,智慧互聯和自動駕駛成了汽車科技的重頭戲。如果不是還有電池製造商偶爾釋出新技術,那麼我們對汽車更新迭代的展望都是在透過現在看未來。然而,2022年大概是不需要伸長脖子窺探未來了,我們看一些近在眼前的技術。

例如,透過安全性技術提升,將推動300Wh/kg高比能動力電池裝車應用。新能源車經過多年的宣傳和實踐,如今已有部分消費者淡化了里程焦慮,同時新能源車補能佈局也在逐步完善,大家對於電池續航有了新的認知。但技術必須前行,目前國軒高科固態電池正式配套,300Wh/kg高比能量電池配裝乘用車,而孚能科技開發了一款能量密度為330Wh/kg的軟包電池,迴圈能夠超過1500次。

預計2022年,300Wh/kg動力電池將率先配套高階車型,此舉將進一步清晰劃分各車型定位。

同樣是關於電池,同樣是續航方面,智慧熱管理技術成為所有車企都需要持續提高的領域。華為釋出高整合度智慧汽車熱管理解決方案(TMS),透過一體化設計,精簡了架構的同時,整合部件和控制,一系列的創新技術可以將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提高20%。

如果僅從銷量增長方面看新能源汽車,也許還足以將2021年稱之為新能源汽車騰飛的元年,但加上基於專用平臺的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佔有率,也許就可以了。

2020年,基於專用平臺的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佔有率突破36%,2021年則穩步增長至約46%。目前國內新開發的電動乘用車已普遍採用專用平臺,例如吉利SEA浩瀚架構、上汽智己iO平臺、長安C385平臺、比亞迪e3.0平臺,海外品牌中也有大眾MEB平臺。隨著自主品牌車企更加廣泛的應用,以及部分大品牌的積極轉型,2022年該類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有率有望超過65%。

最後要說的就是晶片了,目前並不缺晶片技術,缺的是製造晶片的能力。

2021年汽車市場所有的遺憾,無論是產能不足還是智慧車機在功能上閹割,幾乎都與晶片有關。車規級晶片的特殊性,以及晶片製造本身的難度,造成目前缺“芯”狀況,雖然預測2022年將有所緩解,但誰都不敢肯定去年年中疫情反覆的情況是否還會出現。

目前,我國至少有30多家企業在全力研發生產各類汽車用晶片,包括了控制類晶片、計算類晶片、儲存類晶片、感測器類晶片和通訊類晶片等多個方面,至於什麼時候有好訊息仍是未知數。雖然華為在手機晶片研發上已有舉世矚目的成績,但關鍵還是生產,國產光刻機目前只具備生產90奈米晶片的能力,這一步一個坎的技術研發過程,2021年僅僅是一個開始。

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只要邁開了步子就算是有了盼頭,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吧。

鍾述

我們都知道未來會與現在有所不同,只是不敢確定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無須擔心,我們可以選擇去創造未來。雖任重而道遠,若方向已經確定,那隻要埋頭苦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