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國家原子能機構獲悉,2021年9月11日,國內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廢液玻璃固化設施在四川廣元正式投運。
這是我國核工業產業鏈後端標誌性工程,其投入執行標誌著我國已經實現高放廢液處理能力零的突破,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高放廢液玻璃固化技術的國家,對我國核工業安全綠色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遠距離取樣操作。圖片來源:國家原子能機構
在投運儀式現場,專案聯合指揮部經過驗證評估認為,自8月27日工程啟動熱試車、生產出第一罐放射性廢液固化而成的玻璃體以來,產品質量可控,設施執行穩定,相關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設施已具備執行條件,可轉入正式投運。
玻璃固化體澆注。圖片來源:國家原子能機構
放射性廢物處理是核能安全利用的最後一環,其中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是高放廢液處理。放射性廢液玻璃固化,是在1100度或更高溫度下,將放射性廢液和玻璃原料進行混合熔解,冷卻後形成玻璃體。由於玻璃體浸出率低、強度高,能夠有效包容放射性物質並形成穩定形態,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廢液處理方式。
國家原子能機構總工程師劉永德表示,這一處理的核心技術與難點在於,需要包容率高、穩定性好的玻璃固化配方,形成的玻璃體能包容放射性物質千年以上;需要耐1150度以上高溫且年腐蝕速率小於15毫米的熔爐,保障玻璃熔制條件;需要自動化、遠距離作業系統裝置,需要強大的工業與製造業基礎做支撐。
此前,世界上僅美、法、德等國家掌握了相關技術。
玻璃固化熔爐出 。圖片來源:國家原子能機構
2004年,該專案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准立項,採用國際合作模式,由中國、德國聯合設計,中國核工業集團所屬中核四川環保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多家單位參與協同攻關。
來自國家原子能機構的訊息稱,“透過本專案開展,摸清了關鍵裝置工作機理,固化了工藝系統引數,在玻璃固化關鍵特種材料、關鍵裝置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設施投運後,預計每年可安全處理數百立方米高放廢液,處理產生的玻璃體將被深埋於地下數百米深的處置庫,達到放射性物質與生物圈隔離的目標,實現徹底安全,為核能利用提供堅實保障。”
玻璃固化產品暫存庫。圖片來源:國家原子能機構
核安全無國界。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作為核工業產業鏈最後一環,對保障國際核安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重要意義。我國始終高度重視放射性廢物治理工作,堅持開放合作,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協作,積極參與放射性廢物治理技術和經驗交流,充分體現我負責任核大國形象。同時,透過強化能力建設和科研投入,國家原子能機構全力推動國內放射性廢物治理等核環保工作,經過數十年努力,目前已經形成高中低水平放射性廢物規模化處理能力。
劉永德接受採訪時表示,下一步,國家原子能機構將進一步最佳化核環保產業佈局,繼續完善核環保能力體系,加快放射性廢物治理程序,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