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華外交想“甘蔗兩頭甜”,不切實際

“我說話算話,美國回來了!”

就任即將滿月,19日,拜登“奉上”外交首秀——接連出席兩場重量級國際會議,G7領導人峰會與慕尼黑安全會。

不得不說,拜登這一次,有備而來:不僅在G7峰會上放話,承諾大手筆援助全球疫苗接種,正式重返《巴黎協定》;還在慕尼黑安全會上放言“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奉上就任後首個面向國際聽眾的演講。而且,這還是慕安會50多年曆史上,美國現任總統首次與會。

拜登對華外交想“甘蔗兩頭甜”,不切實際

拜登講話截圖

毋庸置疑,此番“雲聚會”事關重大,連其中的小插曲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英國首相約翰遜的發言剛開了頭,場子還沒熱,便被一陣說話聲打斷。主人公不是別人,正是忘記關話筒的德國總理默克爾。

“你能聽到我們說話嗎?你可能需要靜音。”

靜不靜音暫且不表,但這一天,絕對可以說是跨大西洋外交異常繁忙的一天。與此同時,地球另一端的中國,雖未出場,卻頻頻被提及。

箇中深意,耐人尋味。

老規矩,說三句話吧——

第一句,“甘蔗兩頭甜”,不切實際

拜登政府的對華態度並不明晰。

我們一方面看到,G7還沒“開張”,華盛頓先吹了風:白宮發言人莎琪表示,拜登會與G7領導人討論如何應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

拜登對華外交想“甘蔗兩頭甜”,不切實際

果不其然,G7峰會上提到的唯一一個非G7國家,就是中國,而且措辭很講究,用的是“接洽(engage with)”。

據路透社報道,拜登還表示,美國當前最主要的目標之一,就是“在競爭中勝過北京”。

美國政府官員的表態如出一轍:“他(拜登)不尋求對抗,也不尋求新的冷戰,但期待艱難的競爭(stiff competition),並對此表示歡迎。”

另一方面,拜登在接受CNN採訪時則表示,他不會在香港、臺灣和新疆問題上和中國唱反調,也不會挑戰“一箇中國”政策。

另據美媒報道,拜登還斷然宣稱,中美不需要衝突。

上任足月,拜登的對華政策輪廓初現,但有進有退,有試探有摸底,不少人評價為“不明就裡”。

剛剛走馬上任的國務卿布林肯也表態:“對華關係在過去數十年間都是美國政府所面臨的挑戰,我們必須找到同時實個現兩目標的方法。”

何謂“兩個目標”?

一來幻想從貿易中獲利,二來盤算著在人權、種族等老掉牙的問題上借題發揮。

事實上,“甘蔗兩頭甜”不切實際,“魚與熊掌兼得”不合時宜,外交部也已表態:中美關係何去何從,有待於美方作出正確抉擇,取決於雙方為之共同努力。

第二句,與其說重修舊好,不如說各有算盤

“美國回來了”?有預料之中的歡迎,也有情理之中的“牴觸”。

約翰遜送上了讚美。據美媒報道,約翰遜高度評價拜登政府,認為其讓美國以“自由世界領袖”的身份迴歸,重塑西方世界的團結。

但也一些回應被看作是“牴觸”,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

拜登對華外交想“甘蔗兩頭甜”,不切實際

《紐約時報》注意到,馬克龍的消極反應很明顯,認為歐洲應該脫離美國,尋求“戰略自治”,還直言:“歐洲不能過度依賴美國”。默克爾則做出了預見性判斷:“我們的利益不會總是一致。”

拜登對華外交想“甘蔗兩頭甜”,不切實際

默克爾參加G7峰會

同一日,兩場高規格會議,意指彌合裂痕、改弦更張,但破壞難以一朝抹去,新瓶也被質疑裝舊酒。

有美國學者認為,“歐洲國家明白,特朗普的政策只是‘症狀’,而非美國政策變化的根本原因。過去30年積累的錯誤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

美媒指出,拜登向歐洲伸出援手,但特朗普的傷害已經造成了。“盟友們不會那麼快就和華盛頓跳到一張床上。”

另有美媒分析稱,從關稅到對伊朗制裁再到氣候變化,美歐在各種議題上的分歧無法靠一兩次友好的演講掩蓋。

歐亞集團主席布雷默也確認:“歐洲人的優先事項和世界觀與美國人不同。”

此一時非彼一時,“重修舊好”非易事。

第三句,多邊主義是必然,做好自己最重要

“多邊主義”被擺在了突出位置。

G7領導人在峰會後的聯合宣告中明確指出,“將2021年作為推進多邊主義的轉折之年”;

默克爾在慕安會上特別強調,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多邊組織“必須再次得到加強”;

馬克龍表示,西方要在全球治理中發揮作用,應首先致力於多邊主義;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指出,西方國家應與國際舞臺上的其他關鍵力量進行對話與合作。

霸權國家主導的政治模式已經過時,世界格局正朝著多元、多維、多極發展。如果不尋求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兀自在小圈子裡打轉,恐怕沒法和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威脅抗衡。

拜登對華外交想“甘蔗兩頭甜”,不切實際

值得一提的是,在G7峰會後的新聞釋出會上,默克爾代表七國集團丟擲了橄欖枝,表示G7希望加強與G20,尤其是與中國的合作。

而在剛剛過去的大年初四,據歐盟統計局披露的資料:中國已超越美國,成了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

中歐關係已然進入新階段。

有英國學者直言,“必須擯棄以意識形態劃分敵友的做法,糾正過往偏差,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更多國家及國際機構坦誠對話、積極合作”。

英國國際關係專家也指出,代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達經濟體利益的G7已“過時”,它必須與G20等國際多邊平臺合作。“西方想要振興疫後經濟、應對氣候變化,都不可避免需要中國的加入和支援。”

看,雖未現身,中國的身影卻沒少。

這提醒我們,必須理性對待,奔著最好的目標,避免最壞的結局。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利用好國內市場和我們在全世界最完整的工業體系,繼續攻堅“卡脖子”技術,繼續開放,繼續全球化,繼續多邊主義,用“擴群”應對“脫鉤”。

展望未來的意義,就在於順勢而為,就在於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發展得更好。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來源:作者:長安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84 字。

轉載請註明: 拜登對華外交想“甘蔗兩頭甜”,不切實際 - 楠木軒